2 月 14 日,港股市场的智慧医疗概念股迎来疯涨,阿里健康(00241.HK)飙升逾 20%,医渡科技(02158.HK)、平安好医生(01833.HK)、叮当健康(09886.HK)也都涨逾 10%,表现亮眼。
而在 A 股市场,智慧医疗相关概念更是迎来集体喷发,板块方面,DRG/DIP、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板块的涨幅均排在市场前列。个股方面,嘉和美康(688246.SH)、卫宁健康(300253.SZ)、创业慧康(300451.SZ)等概念股纷纷迎来大涨,其中许多个股实现涨停。
从消息面来看,得益于 DeepSeek-R1 的问世,近期中国资产获得多方资金的青睐,科技产业链更是重中之重,相关公司的股价迎来持续飙涨。
而在 2 月 13 日,华为数据储存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将发布基于华为 DCS AI 解决方案打造的瑞金病理模型。这个模型将于 2 月 18 日举办的 "2025 医疗人工智能与精准诊疗发展论坛 " 上发布。
据了解,病理诊断是一种基于图像信息的诊断方式,被誉为疾病诊断的 " 金标准 ",目前我国病理行业发展面临病理医生缺乏、分布不均匀、培养周期漫长等特点。" 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 已成为病理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的来看,华为在 AI 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其打造的瑞金病理模型值得期待,有望在 AI+ 医疗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资金炒作智慧医疗概念股其实也有着基本面的支撑。
江海证券指出,AI 的突破性发展,正在推动医学诊疗从传统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跨越。在 "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指引下,医疗行业正迎来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机遇。
中信证券在 2 月 13 日发文称,AI 大模型诊疗智能化应用属于医疗 IT 中的增量需求,以 2024 年 12 月嫩江市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招标为例,医院计划在 AI 相关系统建设上投入达到 1800 万元,占单次信息化建设总预算 45%,反映了院端对于 AI 能力的迫切需求。
参考国家卫健委、国家统计局、采招网数据,据中信证券测算,2025-2029 年 G 端大模型诊疗智能化项目市场累计空间达 47 亿元,2024 年起每年新招标市场规模 CAGR 为 18%;B 端累计市场空间为 142 亿元,同期 CAGR 为 41%;C 端 AI 慢病管理 / 健康管理、诊后管理两大市场年理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22 亿元。
中信证券建议围绕两条主线挖掘 AI+ 医疗受益标的:1)从技术壁垒角度,挖掘具备模型能力、稀缺数据竞争壁垒的企业。2)从商业化落地角度,挖掘 B 端客户基础扎实,在电子病历临床决策、电子病历、语音识别等领域和场景有成熟产品的企业。
中信建投也在近日的研报中指出,AI 医疗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检查检验结果解读、辅助临床医生决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较大,是医疗企业和医院必须重视的创新方向和竞争趋势。企业有望借助 AI 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粘性,巩固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AI 可助力龙头企业强者恒强,也为后来者和新兴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和转型机会。
另外,AI 医疗也是国内企业出海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从部分海外龙头企业的 AI 布局来看,在自主研发之外,并购、外部战略合作、建立数字化平台和生态圈等也是加快 AI 布局的重要途径。此外,用好 DeepSeek 等 AI 工具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改善盈利水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