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德路
近一年来,港交所似乎总在创造 " 神话 "。
比如 2024 年 6 月 28 日,被誉为 " 古法黄金第一股 " 的老铺黄金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便大涨 72.84%。
此后也是一路高歌,以 2 月 13 日 444.0 港元 / 股收盘价计算,老铺黄金的股价较发行价已上涨 996%,目前市值达到 747.55 亿港元,成为港股难得的 " 十倍股 "。
不过相比之下,同行们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黄金首饰消费总量 532.02 吨,同比下降 24.69%。
另据企业财报,周大福 2024 年第三季度在内地净关闭 145 家珠宝零售门店;六福集团披露,公司在 2025 财年第二季度(2024 年 7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整体零售值同比下降 16%,同店销售同比下降 35%,门店净减少了 76 家。
一边是黄金首饰在大环境遇冷,一边是老铺黄金在资本市场持续火热,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
高定价的 " 后起之秀 "
老铺黄金这个品牌,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因为品牌本身成立时间并不长。
企业创始人,名为徐高明,1964 年生于湖南岳阳,早年任职于岳阳市畜牧水产局,担任水产大楼总经理。
或受 90 年代的下海经商潮影响,1995 年,徐高明创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并在 2004 年进一步成立了北京金色宝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景区旅游商品、文化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等。
2009 年,徐高明开始涉足传统古法黄金珠宝业务,并在 2014 年注册了 " 老铺黄金 " 商标,2016 年,老铺黄金从金色宝藏中独立出来,开始了自主经营之路。
此后,老铺黄金的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2017 年,企业推出自营线上销售渠道,并在深圳、北京多地的高级购物中心开设门店,将业务也拓展至华南地区。
从产品来看,老铺黄金以 " 传承中国宫廷制金技艺 " 为核心定位,主打古法手工金器(如花丝、錾刻、鎏金等非遗工艺),与周大福、周大生等品牌的现代工业化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2020 年,老铺黄金首次向证监会提交材料;不过因关联交易等问题,老铺黄金的首次上市申请未通过审核。
2023 年 6 月,老铺黄金再度冲击深交所主板,然仍以失败告终。同年 11 月,不得不 " 弃 A 转港 " 的老铺黄金向港股递交招股书,并得以于去年 6 月 28 日最终上市。
目前老铺黄金在全国共有门店 38 家,主要开在国内一线及主要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来源:老铺黄金官网
当然," 贵 " 也是老铺黄金身上最为明显的标签。
招股书看,其产品定价多集中在 1 万元至 5 万元区间,售价在 5 万至 25 万之间的产品占比 19%,超过 25 万元的产品也有一定比例。
定价高,企业的毛利率也远高同行。
招股书显示,2021-2023 年,老铺黄金的毛利率稳定在 41% 左右,相比之下,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等品牌的毛利率在 20%-30% 左右。
本质上说,这也是由于老铺黄金的产品定价策略与其他金饰品牌有所不同。
其官方介绍中提到,老铺黄金是国内率先推广 " 古法金 " 概念的品牌,严格坚持 " 三不原则 " ——不卖硬金 K 金,专做古法足金;不按克卖,按一口价;不做加盟,只做直营。
这种独特的定价和销售策略,使得老铺黄金成为市场上独特的存在。
如何拿捏 " 贵妇 "
虽然卖得贵,但如今老铺黄金确实可以称得上 " 贵妇新宠 "。
招股书显示,2024 年上半年,老铺黄金营收、净利润分别为 35.20 亿元和 5.88 亿元,同比增速也高达 148.3% 和 198.8%。
今年过年期间,更是传出多店排长龙的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 月 10 日,老铺黄金北京门店排队火热,有人带着小马扎,现场有消费者表示排了 7 个小时。另据蓝鲸新闻报道,有黄牛做代购日赚万元。
作为一个新锐品牌,老铺黄金是如何拿捏用户,让其愿意为高溢价产品买单?
一方面,回到产品层面,老铺黄金打造了 " 文化 + 工艺 " 的稀缺性壁垒。
首先,是古法工艺这套产品逻辑;老铺黄金以 " 古法手工制金 " 为核心卖点,通过手工耗时打磨,人为制造 " 稀缺性 "。
这种工艺的复杂性和低产能,使产品天然具备奢侈品 " 限量供应 " 的特质,同时赋予其收藏属性。通过工艺叠加提升产品复杂度,匹配奢侈品 " 高工艺 + 高复杂度 " 的价值逻辑。
其次,产品设计以明清宫廷美学为灵感,融合佛教、道教、吉祥纹样等传统文化元素,将黄金从单纯的贵金属转化为 " 文化载体 "。通过讲好 " 中国皇家金器 " 的故事,满足消费者对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的需求,提升情感溢价。
另一方面,回到营销层面,老铺黄金也构建 " 高端圈层 + 文化认同 " 的消费场域。
首先,在渠道场景上,老铺黄金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塑造身份认同。
比如在选址上,门店布局一线城市高端商场(如 SKP、IFS),与国际奢侈品牌做邻居,借势商圈调性强化自身高端定位。
而在门店设计上,门店也采用中式美学风格(如红木展柜、屏风隔断),打造 " 博物馆式 " 购物体验,弱化传统金店的 " 卖场感 ",强化文化仪式感。
其次,在圈层营销上,老铺黄金主打高净值客群的精准渗透。
比如私域运营,建立 VIP 客户体系,提供定制服务、私密品鉴会等专属权益,强化高净值用户的归属感。
与国际奢侈品一样,老铺还拥有自己的 " 小黑屋 " —— VIP 贵宾室,给足消费者等级感和尊贵感,让人拥有奢侈品逛店同款感受。
此外,奢侈属性的产品,价格锚定也很重要。
老铺黄金坚持全渠道统一价格,极少参与促销活动,甚至通过定期涨价策略强化 " 保值 " 属性,与传统黄金品牌的 " 以克计价 " 形成区隔,塑造 " 买老铺 = 投资文化资产 " 的认知。
说白了,老铺黄金的奢侈属性本质上源于其对黄金品类的重新定义。
其策略暗合奢侈品的三大底层逻辑:稀缺性(工艺 + 文化)、叙事性(历史 + 情感)、圈层性(高端客群 + 专属体验),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黄金市场中开辟出高附加值赛道。
黄金的中式困局,老铺黄金依旧存在
作为以古法工艺黄金饰品为核心的高端黄金珠宝品牌,老铺黄金其商业模式在特定市场阶段具备差异化竞争力,但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潜在风险也正逐渐显现。
就产品工艺层面,老铺黄金的产品壁垒仍不足。古法工艺本质为传统技法改良,技术门槛低于精密制造,周大福、周生生等头部品牌已快速跟进推出同类产品,工艺独特性被迅速稀释。
此外,作为一个新锐品牌,目前消费认知也存在断层。部分年轻客群对 " 古法工艺 " 的价值感知模糊,溢价更多依赖营销包装以及盲目跟风而非实质性体验差异,容易陷入 " 伪需求 " 陷阱。
从老铺黄金的经营模式看,门店强调直营,强调手工制作,但这使得门店租金,员工成本都更高,扩张速度受限的同时,也让自己越来越 " 重 "。
值得一提的是,老铺黄金的资金状况其实谈不上乐观。财报显示,老铺黄金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存货金额为 21.1 亿元,较 23 年末同比增加 66%,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8.2 亿元。这表明企业有大部分资金都被锁定在存货中。
与竞争对手相比,周大福等龙头企业供应链优势更为明显,容易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优势;此外,奢侈品品牌(如 Cartier、Van Cleef & Arpels)也在加速布局相关品类,依托品牌溢价构建更高价值区间。
所以,如果老铺黄金未来不能实现从 " 工艺驱动 " 向 " 系统能力驱动 " 的战略转型,或将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盈利能力下滑的危机。
如今黄金珠宝行业正进入 " 效率革命 " 的新周期,唯有构建真正的成本优势与品牌壁垒,才能在红海竞争中真正突围。
老铺黄金依托工艺打造差异化定位,在文化复兴背景下具有一定稀缺性;但市场虽热,也需警惕 " 伪需求 "、" 伪差异化 " 陷阱。
一方面,将黄金从投资品转化为奢侈品仍需持续的用户教育;另一方面,企业若仅关注传统工艺叙事,又可能会陷入市场增长瓶颈。如何在文化传承的故事与商业创新的增长之间找到平衡,这注定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 END -
鹿鸣财经 | 原创平台
洞悉互联网 只玩最真实的
「往期推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