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2 月 26 日,76 岁的陈开钟颤颤巍巍地在角膜捐献表委托人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送别了 75 岁的老伴李银屏,并帮助老伴完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愿望——捐献角膜和遗体。
2025 年 2 月 16 日,86 岁的陈开钟老人离开了。他的儿子陈恒明联系上长沙爱尔眼库工作人员,表达父亲生前心愿,长沙爱尔眼库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赶赴医院,完成陈老捐献角膜和遗体的愿望。
两口子同为大学生,曾一起填写捐献登记表
陈开钟和老伴李银屏来自湖北黄石,两人同为大学生。陈老曾就读于湖北医科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部),老伴李银屏是中南财大的学生。两人曾在黄石市葡萄糖厂工作,膝下育有两个儿子。2000 年,两口子来到小儿子工作的城市株洲,从此两人在此定居下来。
因为陈开钟大学时学的就是医学专业,他生前曾说:" 对于医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真正的尸体解剖实验,根本无法掌握人体的情况,还当什么医生?所以从医学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大家都不愿捐献,以后又怎样培养医学人才呢?"
后来陈老又通过新闻得知角膜还可以捐献出来,帮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和老伴提起这个想法时,两人思想非常统一。
2011 年的一天,两口子一起完成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而在当时,很少有人登记遗体或器官捐献,因此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想法非常敬佩。
儿子陈恒明说道:" 父母填完表后才给我和弟弟打了电话,准确的说法是‘通告’我们,而不是征求意见。这样做也是因为了解我们,当他们把情况告诉我和弟弟的时候,我们都表示接受。"
" 她的愿望,也是他的愿望 "
完成捐献登记后,时间一晃就过了 3 年多。虽然那几年两人再没提起这事,但陈开钟一直没有忘记。特别是从老伴的身体状况越发开始衰退后,陈开钟就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 角膜移植是有时间限制的,陈老还特意提前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告知。"2015 年 2 月 26 日中午,老伴李银屏慢慢停止了呼吸。虽然心情复杂,陈开钟还是嘱咐儿子马上联系接收单位。很快,长沙爱尔眼库工作人员赶到了家中,顺利取下了李银屏的一对眼角膜,并成功完成遗体捐献。
十年后的 2025 年 2 月 16 日,陈开钟老人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离世。他同样捐献出自己的角膜和遗体。家人也是遵照老人想法一切从简,不设追悼会,不接受任何礼金。
当晚,陈开钟老人的遗体被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 " 大体老师 "。他将在这里,完成他未完成的医学事业梦想。
经长沙爱尔眼库评估,陈老的一对眼角膜非常清澈透明,目前已甄选到 2 名年纪相仿的角膜盲症患者,将近日将完成移植手术。
通讯员杨丽红 潘爱华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