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尔滨道外区草市街,我遇上了志博,一个身有残疾的卖糖男孩…… " 近日,一段名为《张易奇遇记》的视频让无数网友心生触动。5 分钟的视频中,只因好奇,首次来到哈尔滨的博主 " 张易 " 在陌生的城市中与一个陌生的卖糖男孩由一次对话结识,突然的结识又让他收获了一场自己从未想到过的温暖。
" 志博让我看到了哈尔滨人的可爱、坚强和包容,让我更加认识了这座城市。我想,因为爱上这里的人而爱上这座城市,可能是很多人愿意奔向哈尔滨的一个根本原因。"" 张易 " 说。
每天走草市街四圈的糖果男孩
第一印象:不纠缠、很努力
" 我是第一次去哈尔滨,在草市街看到一个卖糖果的男孩,似有残疾,在周边的饭店来回走着,挨桌销售着手工牛轧糖,蹒跚的脚步,含糊不清的询问,以及毫不纠缠的态度,这是我对糖果男孩的第一印象。"" 张易 " 说。
" 张易 " 本名张博翰,西安人,2024 年首次来到哈尔滨,并拍下了他与志博的故事。为了求证他讲述的故事,记者连续多日在草市街蹲守等待。10 日 23 时许,哈尔滨的气温几近降到了 -24 ℃,记者远远就看到了一个手挎着小筐,蹒跚走在路上的身影。上前攀谈确认,他就是张博翰视频中的 " 糖果男孩 " 董志博。记者看到,他的小筐里有七八包牛轧糖,盒上除了厂家、生产许可等信息外,还印着 " 草市街糖果男孩 " 的标识。
记者跟着志博,半个多小时轻车熟路地 " 走访 " 了草市街上的 10 多家饭店。每次进店,志博都要挨桌走一遍,向食客兜售自己的牛轧糖,如果对方拒绝,他也不纠缠,笑笑离开。" 这条街上 30 多家饭店,我每天都要走四圈,有时候是五圈。我记过步数,每天都将近三万步。" 志博说。
志博今年 25 岁,已在草市街卖花、卖糖将近十年了。" 我记不起第一次进店卖东西是什么感觉,可能也有点不好意思吧。太久远,记不清了。" 志博从小因病压迫了运动神经,身体一直行动不便。
" 不必都买下,我做生意,不是要饭 "
第二印象:拒绝施舍式的包圆
张博翰说自己看志博辛苦卖糖,曾向他提出直接包圆的想法,但被志博直接拒绝了。" 草市街很小,小得他一晚上可以转四圈;草市街又很大,大到能容纳下一个男孩的生活。自强自立是我对志博的第二印象,也让我更想了解他。"
聊起拒绝 " 包圆 ",志博的回答简单直接," 我是做生意,不是要饭。饭是要过的,现在不想再要了。"
志博说,父亲去世后,还是少年的他就在草市街附近要过一年多的饭,客运站、德胜街、早夜市……叔叔婶子递过来的一块两块钱," 堆 " 起了他的一日三餐,也缝起了他当时破碎的生活。" 要饭都要过了,进店推销也就没什么可怯懦的了,我是堂堂正正地自食其力。" 志博说。
志博人生的第一桶金来自卖花," 靠别人施舍不是个事,我当初就想自食其力,但我这身体也拎不了重的,就选择了卖花。但鲜花太容易枯萎损耗,有时会入不敷出,我就学着别人卖插在花束里的小熊玩偶。就这么一年一年下来,生活慢慢有了转机。前几年我攒够了钱在太古街买了间小房子,小是小了点,但这是我给自己的家。后来我又改卖牛轧糖,还有人给我起名‘糖果少年’。" 提起自己的生活,志博概括得简单又不失骄傲。
" 哈尔滨火了才是我的机会 "
第三印象:爱上城市爱上人
" 那次去哈尔滨去得匆忙,没弄到冰雪大世界的票,本来真该去看一看。不过也没关系,以后有机会,因为有志博呢。" 在与张博翰的沟通中,他略有遗憾又满是期待。他告诉记者,上次拍视频到志博家做客,作为东道主,志博主动给他当起了导游,带着他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去了建筑艺术广场……" 志博给我讲哈尔滨的历史,他告诉我这是座英雄、坚强、开放、洋气的城市,虽然他的生活曾写满苦难,但他对家乡自豪满满,对未来无限期待……我想这就是哈尔滨,这就是哈尔滨人。"张博翰说这是自己对志博的第三印象,是具体的,也是立体的。
对于不去卖糖,而是去给陌生人当导游,志博说:" 我一个人红没有用,互联网流量很快,热度散得也快,我的生意都是草市街的繁华带来的,或者往大说,是哈尔滨冰雪旅游给了我机会。我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更多的外地朋友认识哈尔滨,认识哈尔滨人,从而爱上这里。我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记者在网上看到,自去年 11 月开始," 糖果少年 " 的身影在网上不断 " 出圈 ",志博也就成了小有名气的 " 网红 "。对此,志博的理解是," 我不想当网红,我在直播的时候也没收什么礼物,相对于自己曝光率高,我更希望哈尔滨能红起来,也更希望草市街能红起来,这才是我们大家都好起来的根本。"
一见如故的是人,
随后才是城市
次日,记者再次来到志博家里采访,小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他的妻子正在准备午饭。志博说,自己和妻子是在相亲网上认识的,2022 年结婚,目前两人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闲谈间,一位来自郑州的博主敲响了志博家的房门。这位名叫丁健辉的视频博主也是在网上看到了志博的故事而专门赶来看望的。丁健辉说,自己出生在哈尔滨,多年前在郑州定居,与志博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家乡," 现在在郑州,哈尔滨的美誉度也非常高,这让我倍感兴奋。此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哈尔滨,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哈尔滨。" 丁健辉说。
采访中,张博翰告诉记者,"2024 年是我第一次去哈尔滨,认识了志博,感觉哈尔滨这座城市很好,烟火气中很有人情味儿。到哈尔滨的第一感觉是特别冷,但是哈尔滨人特别热情,让人感受到了寒冷中的温度。无论是的士司机、餐饮老板、邻桌食客,当然还有在哈尔滨新交的朋友志博,他们和我们西北人的性格很像,所以我们感觉亲切,我想因为爱上这里的人而爱上城市,是这么多人喜欢去哈尔滨的根本原因。"
记者手记
我们相隔有多远?
在与张博翰通话时,志博和他一直在热络地交流着,完全不像仅见过几面。张博翰说,哈尔滨人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外表粗犷而内心细腻,就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每年 5 月,哈尔滨的丁香花就会开,花香飘满城,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安,也会遍地开满石榴花,同样鲜艳似火。同在一片土地上,所以我们同根;同在一片春光里,所以我们同源。
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但是我们的性格相似,我们的善良、好客、价值观相同,所以,我们一见如故。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徐日明 文 / 摄 / 视频
编辑:马云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