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良好的听力可以使我们准确感知周围的声音,获取信息,以及畅通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然而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 15 亿人在一生当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这其中约有 4.3 亿人是需要治疗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做到如下几点常常可以预防耳聋的发生。
1、避免耳部感染性疾病。少挖耳、采耳,避免由其造成的外耳道感染波及鼓膜影响听力。其次,上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咽鼓管波及中耳,引起中耳炎。如果已经出现了鼻塞、流涕、耳闷等症状,一定要尽早至耳科医生处就诊,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2、避免熬夜、劳累、情绪波动,中老年人注意维持血压、血糖等的稳定。上述原因可以造成耳科最常见的 " 突发性耳聋 ",即一种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近些年来临床还出现突发性耳聋年轻化趋势,很多年轻人因工作熬夜加班,熬夜刷手机打游戏、吃宵夜等不良作息习惯造成突发性耳聋。及时就诊治疗还有痊愈可能,但某些下降较重者或未能及时就诊者则无法恢复正常听力。
3、避免噪声暴露。噪声环境工作者应在工作中佩戴噪声防护耳塞或耳罩,定期检查听力。在使用耳机收听音乐时,音量不宜开得过大,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连续收听不要超过 60 分钟。反复的噪声刺激会逐渐造成听力减退,并且难以治愈。
4、非必要情况下慎用耳毒性药物。人群中大约有 2% 的人携带有药物性耳聋致聋基因,使用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后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常见的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腹泻的庆大霉素等都属于此类药物。因此在非必要情况下需慎用此类药物,更不推荐自行在药店随意购买使用。如必须使用,建议使用前行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之后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
5、新生儿出生后常规做听力筛查,若不通过需按时间要求复诊,必要时行耳聋基因检查。
出现任何类型的耳聋,我们都不要慌张或置之不理,临床上有药物、手术、助听装置等各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听力水平及生活质量、使得听障人群能够顺畅沟通交流。但科学预防和及时就医治疗仍是避免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前提!
来源 / 西安交大二附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