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昨天
人均GDP省份大洗牌:10地超10万元,山西跌出20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人均 GDP 作为衡量经济运行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直接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整体来看,2024 年全国经济稳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 1349084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0%。

这一增长态势也反映在人均 GDP 上。2024 年,全国人口 140828 万人,经简单计算,我国人均 GDP 达到 95749 元,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

分地区来看,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 2024 年经济运行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23 年各省的常住人口数进行粗略计算,发现 31 省份中,有 10 个省份人均 GDP 超过 10 万元,其中京沪超过 20 万元。

数据也显示出当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东南沿海省份凭借活跃的民营经济、成熟的产业集群以及高度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均 GDP 排名均比较靠前。而部分中西部省份的人均 GDP 相对较低,其中甘肃的人均 GDP 仅为 52750 元,不到全国水平的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 GDP 并未考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生活成本等因素。因此,结合其他指标,如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消费水平等,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评估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情况。

10 省份超 10 万元

数据显示,人均 GDP 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天津、广东、内蒙古、湖北和重庆。同时,这十个省份的人均 GDP 均超过了 10 万元大关。

其中,北京和上海稳居前两位,2024 年人均 GDP 分别达到 228011 元和 216834 元,是唯二迈入 20 万元大关的省份。相较上一年,其人均 GDP 增加值也同样名列前茅。

北京和上海的绝对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长期积累的经济基础,和近年来在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

具体来看,2024 年,北京汽车产业产值增长势头迅猛,增幅创下近十年的最高纪录,同时,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成功突破 1 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更是突破 2.2 万亿元,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而上海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领域优势尽显。2024 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 8072.73 亿元,增长率为 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 6062.33 亿元,增长 12.9%。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也发展态势良好,产值分别增长 20.8% 、7.1% 和 3.3%,多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人均 GDP 稳步提升。

紧随其后的江苏、福建、浙江三个沿海省份,人均 GDP 均突破 13 万元。其中,浙江人均 GDP 增加值最高,达 10441 元。

作为民营经济的重镇,浙江拥有深厚的商业底蕴与发达的产业集群。众多特色产业如杭州的互联网、宁波的港口贸易、绍兴的轻纺等,早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此外,以 Deepseek 为首的杭州 " 六小龙 " 也在科技创新领域多点开花,带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推高 GDP 的重要力量。

广东以 111469 元的成绩位居第七。数据显示,广东 2024 年 GDP 总量突破 14 万亿元,连续 36 年全国第一。其规上工业企业超 7.1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 7.5 万家,均居全国首位。外贸、海洋经济同样强劲,外贸进出口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多年全国第一。不过广东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人均 GDP。

在人均 GDP 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天津和内蒙古是唯二的北方省份,人均 GDP 分别达到 132143 元和 109827 元。

内蒙古人均 GDP 高,得益于多方因素。

一方面,内蒙古人口总量相对较少,截至 2023 年,常住人口为 2396 万人。另一方面,其资源禀赋突出,并且近年来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动能培育并进。2024 年,稀土、光伏、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高速增长,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 39.9%,单晶硅产量增长 55.2%,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 42.4%,均推动 GDP 总量增加,因此人均 GDP 也较高。

中西部地区则呈现 " 多点突破 " 态势。湖北、重庆首次跨过 10 万元门槛,安徽和湖南从 2023 年的 "7 万 +" 跨入到 "8 万 +" 的行列。

目前 31 省份中,仅有贵州、广西、黑龙江和甘肃的人均 GDP 低于 6 万元。

山西成唯一负增长省份

2024 年 31 省份人均 GDP 的排名有升有降,映射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轨迹。

辽宁、四川表现突出,位次均上升了 3 位。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辽宁人均 GDP 排名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和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

" 辽宁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并且近年来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这为人均 GDP 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和支持,也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川的进位,则凸显了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的共振效应。近年来,成渝经济圈建设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共进,区域辐射力增强。同时,四川产业升级成效显著,晶硅光伏全产业链崛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持续发力,新动能澎湃,有力拉动 GDP 提升。

而山东与重庆的 " 抢十 " 之争还在继续,两地之间的差距也从 2020 年的 5913 元,来到了 2024 年的 3221 元。

2024 年,重庆以 100887 元的成绩险守第十名,其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下,经济增长动力强劲。汽车产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 换道超车 " 成效显著,2024 年产量超 254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 95.32 万辆、增长 90.5%,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66.7%。

此外,电子产业、新型显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实现两位数增长,共同推动重庆 GDP 和人均 GDP 的稳步提升。

山东以 97368 元暂居第 11 位。近年来,山东全力聚焦工业经济,加速构建 "6997" 现代化工业体系,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崛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也让山东在冲击人均 GDP 排名前十的道路上动力十足。

令人意外的是,山西排名骤降 6 位,并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对此,余丰慧指出,山西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环保压力政策下,经济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余丰慧认为,要扭转经济颓势,山西亟待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gdp 上海 北京 国内生产总值 福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