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i粥 昨天
香港优才,已经不行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哎,说说香港优才吧。

聊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问问:过去一年有多少朋友申请了优才,又有多少人成功上岸?

如果上岸恭喜了,真要去雍和宫烧一炷高香,因为如果拖到今年再想拿下优才,已经非常困难——

一方面,因为过去两年港府为了揽人,条件利好,2023 年优才开放年度配额不限人数,导致当年内地申请人大量涌入,一年少审批通过 12 万人,搞定了 KPI 指标。

搞定指标不缺人了,就回收紧或关门,放眼全世界引流都是这个逻辑。

另一方面,申请人多了,门槛水涨船高。

过去优才采用打分制,满足 80 分底线就可以申请,但满分 245 分的设置让天花板足够高,给足了优秀人才互相卷的空间。

现在综合计分制简化成「12 项里满足 6 项」就可以提交,一看条件倒吸一口凉气:

图:香港入境事务处

过去 985 本科都有加分,现在 QS 前 50 的大学研究生才有资格起步。朋友看完表格叹气,说自己只有第一项年龄 50 岁以下能达标 …

最近小红书上就看到不少人吐槽优才被拒,一个个优秀到不可思议:

图:小红书

QS 前五十大学,研究生毕业,有海外工作经验,英文完全没问题,结果直接被拒,连续签的烦恼都没有得到;

图:小红书

有人留学海外 TOP50 的学校本硕,2 年读完本科,23 岁拿到 CPA+(注册会计师),澳洲 Financial Planner(财务规划师),有国际奖项在手,世界五百强企业管理层,结果被要求 … 补充二轮材料。

藤校医学院 PHD,回国当副教授申请被拒;

还有人本科读北大留学硕士,学法律的超级学霸 175 分最后被拒;还有保送清华的本硕,年薪百万也被拒了 …

图:小红书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

有些牛人被拒,可能是因为入境处觉得其动机不纯。

比如,手握多国 pr 还跑到香港薅羊毛,很明显是想做个地球人,而不可能会留在香港做贡献。这种条件再好恐怕也通过不了,因为港府设置优才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引进、提高政府税收和经济活力,而不是想搞一堆名校学历回来当摆设 …

毕竟优才又没收申请人多少钱:基本申请费只有 2090 港币,加上体检邮寄和签证费等零碎,拿到临时身份证也不过 5000 港币。

所以从目的来说,2025 年拒掉了一批 STEM 的 PHD、藤校毕业生、顶尖医学院教授,哪怕手握国家级奖项依然被拒,就很容易理解了,

QS 全球名校毕业的竞争力不如清北 985 的申请人,后者才会真的踏踏实实为香港添砖加瓦。

当然大神还有通道,如果申请人拿过奥运金牌、诺贝尔奖拿还能走「成就计分制」

有些被拒是走错了通道。比如,年薪 500 万的清北强人,明显不该在优才这条赛道,直接走高材审批又快又容易过。

还有人被拒,是踩错了时间点。

2023 年优才刚放开的时候,大家都还犹豫不决,985 本硕都不用登上一年就能过,24 年申请已经变天,优才挤进了太多人抢赛道——

能通过的要学历有学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要海外经历有海外经历,读书找工作;英文张口雅思 8.0…

多说一句,现在入境处对英语成绩的要求特别有意思:

雅思不低于 7.0,托福不低于 94,或者 … 英语六级不低于 520。这三个成绩放在一起,搞得缺英语证明材料的人都后悔,当年在学校的时候没好好珍惜六级。

咱一个国内 985 的本科毕业,在大厂当了十来年的牛马,操着一口 Chinglish,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成果,即使勉强凑够了 80 分达标,也才够到别人的起点,这怎么搞竞争呢?

简历只能留在入境处大量积压,审批等待超过 13 个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最后基本都会被拒通过不了。

还有,24 年 11 月 1 日新规出台,之前打分的申请表格基本都被挂起。新要求是 12 项目里满足 6 项要求,资料不合格直接打叉驳回,2-3 个月就可以得到结果。

旧规下的申请人还在等待,新规下已经获批。不少人考虑二次申请。优才估计会再次人满为患。

2023 年的香港优才有多火爆,现在就有多难「过」,因为僧多粥少。

恭喜那些在 2023 年早早上岸的 12 万朋友,你们还能拥有续签的烦恼。但我知道,这个烦恼也在不断升高,续签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过去优才想续签,只要不在港理由充分,比如外派内地工作都可以给一年续签。现在不仅要求在港居住,还得在香港有稳定收入,可以提供报税表或税单来证明。

然而,现如今香港优才通过率只有 17%,83% 的拒信也无法阻止,利好的惯性带着大家往前冲 …

中年爹妈想拿下优才多半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但现在拿到没拿到的,都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前景也越来越不确定。

申请的时候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给小孩保一条出路:或 DSE 进港八大,或用永居身份参加华侨生联考。

但实际操作过三关斩六将,申请通过优才焦虑续签,续签过了还要算好时间。如果只是想参加 DSE 考试时间还算富裕,但想要华侨生联考拿下永居,至少提前准备 7 年起。

也就是说,如果小孩五年级家长拿不下临时身份,那这条路基本走不通。

现在优才越来越拥挤,这条教育路径也基本算封堵上了。所以说,哪里有什么事儿是轻而易举的?下定决心早上岸,犹豫不决多半遗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香港 本科 小红书 研究生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