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02-20
助力高效稳定光伏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南华大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日,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王行柱、刘畅团队在国际能源材料领域顶级期刊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最新影响因子 24.4,中国科学院一区)发表题为 "CsSnI ₃ Quantum Dots as a Multifunctional Interlayer for High-Efficiency Bilaye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的研究论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卓越的光电特性(理论效率>30%)和低成本溶液加工优势,已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单结器件效率逼近 S-Q 理论极限(26%),且湿度敏感导致的性能衰减严重制约其商业化进程。针对这一挑战,南华大学新能源材料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通过构建双层吸收结构拓宽光谱响应范围,并优化界面电荷传输机制,成为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策略。

△图 1 0D/3D 器件制备示意图

研究团队开创性地设计零维 / 三维(0D/3D)异质结架构(图 1),采用 CsSnI ₃量子点作为多功能界面层,通过创新性的级联能级设计、表面钝化处理、防潮性能优化及光吸收增强等多重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与长期稳定性,为低成本、高性能光电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未来可应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柔性电子设备及空间能源系统等领域。

△图 2 器件结构和效率图

该研究通过构建新型 0D/3D 异质结结构,成功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与环境稳定性的协同突破,为下一代高效稳定光伏器件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王行柱教授与刘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助理实验师刘春辰为第一作者。

通讯员彭文远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相关标签

光伏 刘畅 南华大学 维权 界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