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生
来源 / 节点财经
当你和你闺蜜还在讨论 " 玻色因 " 和 " 胜肽 " 谁更抗老时,在消费者看不到的背后,整个中国护肤品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变革。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化妆品零售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2024 年 1 — 12 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 4357 亿元,同比下滑 1.1%。但是,这并不是一概而论,《节点财经》发现,化妆品行业的增长分化越来越明显,东升西降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传统强势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正面临考验,国产品牌的崛起似乎已成定局。
比如 2024 年前三季度,国际美妆大公司资生堂集团、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2024 年上半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但与此同时,国产化妆品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国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其中,据丸美生物的财报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27.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37.38%。作为国内首个实现 " 全种胶原、全类蛋白、全自研自产自迭代 " 的胶原大厂,丸美生物用 20 多年,将重组胶原蛋白这一 " 中国成分 " 打造成了对抗国际巨头的杀手锏。
那么,在这场关于生物科技、产业链重构与国货品牌崛起的市场竞争中,丸美生物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01 丸美逆袭,就靠押注重组胶原蛋白?
2002 年,当丸美推出第一支眼霜时,没人能想到这个以 " 弹弹弹,弹走鱼尾纹 " 广告语出圈的品牌,会在二十多年后成为生物科技的代名词之一。
彼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而丸美生物创始人孙怀庆本就直言:" 土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独特的竞争力。" 所以,他选择从一瓶眼霜开始,而 " 正是这大厂不愿做、小厂做不了的眼霜,打破国货做不了高价的魔咒 "。
了解美妆的朋友都知道,眼霜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护肤品类,而选择从眼霜起步,也奠定了丸美的技术发展路线,让丸美生物在抗衰老领域早早押注生物技术,尤其是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
重组胶原蛋白被誉为 "21 世纪美妆行业的芯片 ",它不仅是全球护肤行业的核心技术,也是防衰老的重要武器。随着全球对抗衰老的需求持续增长,胶原蛋白的技术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排异和病毒残留风险,而重组胶原蛋白则成为了行业的新希望,其通过基因编辑酵母菌生产人源化胶原,既能规避安全隐患,又能精准复刻人体胶原结构。
长期以来,这一技术都是被国际巨头垄断,直到丸美联合暨南大学熊盛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终于在 2021 年突破五大技术难关——氨基酸序列、功能活性、三股螺旋结构、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纤维形态均与人体天然胶原一致,被业界称为 " 妈生胶原 "。
技术突破带来产品革命。2024 年推出的 " 二代重组双胶原蛋白 ",通过优化毕赤酵母翻译暂停序列,将羟脯氨酸含量提升至 11.3%(与天然胶原相当),并在透皮吸收率、抗衰功效上实现质的飞跃。
搭载该技术的 " 小金针面霜 " 上市一周狂销 395 万瓶,直接改写抗老面霜市场格局。而支撑这些成果的,是丸美累计获得授权的 530 项专利(70% 为发明专利)、年产能 100 吨的发酵基地,以及双一流双百研发团队构建的护城河。
02 " 既要又要 ",构建三大核心阵地?
其实,据《节点财经》了解,在美妆行业,原料自研率不足是常态。所以,丸美生物的选择才显得尤为特殊。其选择了一条 " 硬核 " 的发展路径:从基因重组、菌种培育、发酵生产到终端产品,实现全链路自主掌控。
当然,这种 " 既要造芯片,又要建工厂 " 的野心,源自一场惨痛教训——早年因依赖进口原料,丸美曾遭遇供应链卡脖子,自此坚定 " 技术主权 " 战略。走进丸美的生物版图,可以发现其在全产业链上布局了三大核心阵地:
➊ 基因库与细胞工厂:已完成 28 种胶原蛋白亚型全长基因序列储备,建立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基因库,随时可启动新品类研发;
➋ 千吨级智能工厂:配备高密度生物发酵系统,通过 AI 优化菌种表达效率,将胶原蛋白量产成本降低 60%;
➌ 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高校、医院、检测机构,构建 " 产学医研检 " 五位一体创新生态,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重组可溶性胶原》。
在《节点财经》看来,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可以带来两大优势:品质可控与迭代敏捷。就以其明星产品 " 小金针次抛精华 " 为例,其胶原蛋白浓度高达 10%,且通过 " 五大验证体系 "(序列、结构、透皮、功效、产业化),确保每一支产品都能精准作用于真皮层。
丸美的全产业链优势不仅体现在研发速度和生产能力上,更在于它带来的快速产品迭代。其重组双胶原蛋白 2.0 版仅用 18 个月便完成了技术升级,使得胶原蛋白的活性提升了 3 倍。而其 2024 年推出的 3.0 版小红笔眼霜,GMV 同比暴涨 108%。
03 胶原蛋白,战火继续?
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观察,丸美生物在胶原蛋白行业标准上的付出更有战略价值。这让资生堂、LVMH 等巨头纷纷投资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企业之时,丸美已悄然坐上牌桌主导者之位。
2023 年,由丸美主导制定的《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首次将 " 高质量胶原 " 定义为需通过序列验证、功能结构验证、透皮吸收验证、人体功效验证、产业化验证五大关卡。这一标准直接抬升行业门槛,将浑水摸鱼的 " 概念添加 " 玩家清出赛场。
标准背后是技术实力的碾压。对比国际竞品,丸美二代双胶原的羟脯氨酸含量(11.3%)已追平德国赢创的动物源胶原。安全性上,通过 FDA 认证的 ProtYouth 胶原原液(国产锦波生物)仍需进口设备生产,而丸美实现 100% 国产化智造。
商业化上更为关键的成本优势上,采用 AI 优化发酵工艺后,丸美胶原蛋白生产成本仅为国际同行的 1/3。
这些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统治力。2024 年抖音平台国货护肤品销售额占比达 64%,其中丸美增速领跑;在医美领域,其规划 2026 年获批注射用胶原蛋白 III 类医疗器械证,直接冲击瑞士雀巢、美国艾尔建等巨头的百亿市场。
其实,在全球美妆行业中,许多企业依赖广告营销和成分噱头吸引消费者,而丸美生物正在塑造未来十年的技术游戏规则。
而不只是丸美生物,《节点财经》观察发现,从 2024 年以来,国产化妆品品牌可以说都在高歌猛进,不论是做防晒的,还是做细分领域的,整体表现都可圈可点,而正如本文开始提到的,国际美妆品牌的业绩总体来说都不太好。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局面,主要还是在于消费市场发生了变化。当前,国产日化美妆品牌,正中中国消费者内心的需求,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还在于,国际美妆品牌主要服务对象是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距离 Z 世代这一主力消费人群正越来越远。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美妆产业从营销驱动,到科技驱动的范式革命,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而在生物科技赛道,所有捷径都是弯路,唯有深耕才能穿越周期。
* 题图由 AI 生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