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辰聪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造谣、炒作、消费逝者,2 月 8 日,汪小菲、张兰等人的抖音账号均被平台以 " 利用逝者恶意营销以获取商业利益 " 为由被封禁,微博平台暂停张兰账号直播。
消费逝者,就只是封禁账号?惩罚力度远远不够。
且这对母子所做的是为了追逐流量,通过用于商业性质的社交媒体营销消费逝者来实现商业变现。
所以这一场闹剧还会有后续爆点,大家可以一起期待,也许结果会让我们拍手叫好。
现如今,流量早已是社会话题。而说到流量,就很难绕开金钱。而通过造谣、炒作、消费逝者等方法换取流量的视频数不胜数,流量变现的诱惑不仅影响着网络,也影响着身处局中的我们。
冷静思考,流量本无好坏,《哪吒 2》就凭借网友大量二创、三创的短视频,助推票房节节走高。
一、什么是流量
流量是讨论互联网现状与发展离不开的重要话题。
在平台资本和变现红利的诱惑下," 流量至上 " 成为互联网领域内容产业的主导逻辑,深刻影响着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说了这么久的 " 流量 ",那么流量到底是什么呢?
流量,作为评判网站价值的信息技术名词,原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户访问某个网站、平台或内容所产生的数据量或用户行为的总和。它包括用户的访问次数、停留时间、互动行为(如点赞、评论、分享)等。而随着互联网发展,流量的意涵逐渐从简单的数据统计指标,演变为互联网产业的底层与核心发展逻辑。
通俗来讲,流量是反映人注意力的数据表现形式,本身并无立场,更谈不上好坏。
自从 2020 年 4 月 9 日公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式提出后,左右流量的,实际上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政府与市场平台等的多方博弈。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名词或数据统计指标,成为了一门彻彻底底的生意经。
演变成谁掌握流量,谁就掌握主动权,进而通过海量的用户流量实现了商业变现和品牌扩张。
所以为什么张兰、汪小菲会在争议话题上反复蹦迪呢,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流量,为了流量变现、为金钱。可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沦为流量的 " 打手 ",费尽心思苦营流量闹剧来 " 哗众取宠 "。纵然流量是中性的,可这样而来的流量真的算是流量嘛?又能长久到几何呢?
二、流量闹剧背后的利益链
生在当代,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自由创作的权利。可是当创作不再纯粹而是掺杂着欲望,从自由创作转为不择手段,受流量变现的诱惑走向失控,开始精心营造流量闹剧,不断勾起人性的 " 恶 ",链条的终点始终指向 " 流量变现 "。
1." 余答应 " 编造无证酒驾肇事逃逸
而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就最近来说,《甄嬛传》女演员崔漫莉「电视剧《甄嬛传》中扮演心狠手辣、恃宠而骄的 " 妙音娘子 " 余莺儿(余答应)」在 11 日直播间中自曝曾在东阳市横店镇拍戏时曾无证酒后驾车,并肇事逃逸,并且以诙谐的语气谈笑风生,引发了舆论哗然。13 日晚,崔漫莉回应称,自己是为了涨粉而在直播中编造了这一故事,并向公众道歉,并被行政拘留。
为了流量不惜自黑扮丑,利用用户围观猎奇的心理,制造流量闹剧,是获取流量的一种捷径。
相较于 " 付出努力并得到基本对等回报 ",通过做 " 显眼包 " 放弃尊严或者践踏他人尊严、包括但不限于低俗直播(如慢脚文化)、制造对立、制造焦虑、炒作社会热点、编造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等都是超额获取流量的捷径。只要能获取流量,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哪怕做 " 网络乞丐 " 也无所谓。
2. 张兰、汪小菲造谣、炒作、消费逝者
对于张兰、汪小菲被封禁的原因也不外如是。
在大 S 去世后,汪小菲在台北街头不带雨伞淋雨,并雨夜下跪,全程配有摄像机跟拍,营造深情人设。第二天,张兰的小红书账号就发布这段视频的精剪版本,如此速度,是外界评判他们涉嫌炒作的主因。
且在几年前抖音的大 S 和汪小菲的真人秀节目视频下,汪小菲不断地评论," 老婆,我好想你 " 等。然而,汪小菲和大 S 早就离婚了,并且汪小菲在离婚前就不断有出轨事实,这样哗众取宠。
其中最有舆论争议的就是 " 汪小菲包机送大 S 骨灰回家 "。事实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对逝者的不当炒作,目的不言而喻,同样是为了流量,实现商业变现。利用相关炒作,在短时间内引发大众关注。
外界质疑是为后续直播带货、广告合作等商业活动铺平道路。而接商业推广、直播带货,也是最直接的变现手段。
对于张兰来说,一边爆料大 S,一边直播卖货是一场生意经。早在 2022 年 11 月,汪小菲与前妻大 S 的家庭纠纷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引发微博热搜。光 11 月 22 日," 张兰 · 俏生活 " 账号涨粉超 60 万,单日直播销售额达 500 万元至 750 万元。
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说了几句家常话,夸大了一些,怎么就成了造谣和炒作呢?只不过是需要说几句和大 S 相关的只言片语,就可以牟取暴利,这一笔账他们算得很清楚。
2 月 6 日,张兰在抖音开启直播带货,试图利用大 S 去世的热度吸引流量。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张兰直播间开播 30 分钟,观看人数超 350 万,平均在线人数 23.8 万,在带货总榜上排名第四。飞瓜数据显示,其当日直播总计 1 小时 14 分,总观看人数超 930 万,总销售额在 100 万元至 250 万元之间。
所以哪怕是 " 坏 " 的流量,只要能赚钱,就是 " 好 " 流量吗?
三、流量没有立场,平台应持续提高监管
1. 流量是一抹精致的灰
流量本身并无立场,更谈不上好坏。可是流量从哪而来?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位哈姆雷特,每个用户和创作者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认知,所辨别是非的角度和创作视角都截然不同。
继续关注张兰、汪小菲事件。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可以倾听不同的声音,从法律角度,他们母子无异是消费逝者以达成经济目的。可是网上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汪小菲就是深情人设,不断深挖两人相处细节抹黑逝者,总是能找到解释的角度和方向。
我们无法去置评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可正是如此,我们可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因此,如何维护公序良俗,不让 " 流量乱象 " 反复上演,遏制 " 唯流量论 " 成为潘多拉的魔盒,这需要相关平台共同维护和保障。不让流量这把双刃剑,随时对准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承受身为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
2. 不因监管引导缺位成为 " 流量闹剧 " 的帮凶
在 " 万物互联 " 的时代,娱乐八卦霸榜热搜,造谣、炒作屡成热点," 低级红 "" 高级黑 " 层出不穷… " 流量闹剧 " 带来的危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对于部分平台而言,有时是 " 门槛 " 不够高,只需要提报简单的信息,不需要实名认证,即可拥有账号、发布内容。有时是 " 监管 " 有死角,无论是制定机制、还是实际执行,滞后性始终存在,钻空子、擦边球屡禁不止。有时候是 " 算法 " 漏洞,给 " 刷流量 "" 压热度 " 留下空间。无论是客观困难,还是主观不作为,或者是有意为之,部分平台更看重短期利益而忽略健康有序长远发展是事实。
像是张兰和汪小菲这样的大 IP 也只是被封禁这样的处理,更何况那些 " 小作坊 " 和无良 IP 呢?政府平台应该让 " 作乱者 " 承担更高的代价,让他们一想到作乱就要害怕承担不可承受之中,将代价不压在用户自觉之上,而是切实的让 " 作乱者不敢乱 ",让办网者向善勿恶。因此,这也是认为后续会有其他措施的原因之一。
3. 流量也可以很美 " 好 "
理性对待流量,正向引导流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而不顾质量。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超 11.0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 78.6%,作为流量导入与输出的主体,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理性对待与独立思考。
在流量闹剧的另一面,经验分享而不为了种草、直播助农为了家乡富裕、共同学习为了一同进步、传承非遗而不为了圈钱 ... 流量也可以很美好。
作为网络媒体的创作者,无论是小作坊还是大 IP,不应纯 " 流量论 ",更何况流量与存量之间也有鸿沟。失去了噱头,张兰、汪小菲的麻六记又靠什么博取流量?此前的流量又有几何能存下来呢?流量变现不是罪恶之源,金钱也不是万恶之源。我们应把目光放在流量从哪来,又到何处去。将唯流量论向内容看齐,创作出高质量的内容为导向,不让闹剧成为 " 算计 "。
《哪吒 2》创造 " 神话 ",突破百亿票房。背后所展现的正是国漫人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如同其中一名特效师接到了让申公豹长毛的任务,可是任务艰巨,特效师选择离职之后仍旧还是接到这个任务。不断求索改进之下终于让申公豹长出毛,作出 " 国漫之巅 "。而这正是深挖内涵,内容为王所带来的正向流量。
流量变现不是罪恶之源,流量闹剧应被制止。流量也没有好与坏,如何引导运用转化监督流量,使其服务于我们日常的美好生活,这才是重点。
正如哪吒中台词所说:" 父辈的经验未必全对,你的路还得自己闯。" 网络流量亦是如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