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2-25
蒙牛甩掉包袱 巨额减值能否轻装上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券商分析师对这次大额计提减值给予了利好解读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

2 月 18 日,蒙牛乳业(02319.HK)发布 2024 年盈利预警公告,预计录得总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 0.5 亿元至 2.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 94.80%-98.96%。

这一盈利水平已创下自 2017 年以来新低。过去几年,蒙牛乳业不断通过并购,进行多元化扩张。但遗憾的是,在液体乳产品之外的其他领域,蒙牛与伊利之间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随着乳制品行业整体陷入低迷,那些曾经被视为增长点的并购项目,如今反而成了拖累业绩的 " 隐患 "。

公司表示这些减值拨备为非现金性质,不会影响实际运营和现金流,且两项性质不会影响 2024 财年分红。券商分析师也对这次大额计提减值给予了利好解读,认为是减值落地轻装上阵。但如此大幅的计提减持,还是让不少的投资者对于蒙牛的经营决策产生质疑。

并购带来 " 后遗症 "

利润同比骤降主要与两笔大额计提相关。

蒙牛乳业预计贝拉米在 2024 年度将会录得亏损。其称,预期会在 2024 年度对相关现金产生单位录得的商誉及相关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预计对蒙牛集团业绩影响约为 38 亿元至 40 亿元。2021 年、2022 年蒙牛已先后计提 6.2 亿元和 7.42 亿元的商誉减值。

另外,作为蒙牛的联营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在 2024 年预计亏损 13.5 亿元至 15.5 亿元,业绩出现巨幅倒退,导致蒙牛乳业预期相应录得应占该公司亏损约 7.9 亿元至 9 亿元。根据资料,2013 年 5 月,蒙牛以 31.75 亿港元收购现代牧业 26.92% 股权,持股比例增至 27.99%,成为单一大股东;2017 年,蒙牛以 18.73 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 16.7% 的股权,成为其实控人。

可以看到,全速扩张带来的 " 后遗症 " 逐渐在蒙牛乳业身上显现。2013 年开始,蒙牛先后收购了雅士利、贝拉米,并购妙可蓝多,与现代牧业进行联营合作,以扩大其在奶粉、奶酪、上游供应链等方面的业务版图。

蒙牛乳业奶粉业务主要由子公司雅士利和贝拉米负责运营。其中,贝拉米的业绩一直未能达到预期;雅士利两次商誉减值合计 45.5 亿元,由于长期亏损,雅士利已于 2023 年 7 月完成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财报数据显示,2023 年蒙牛奶粉业务实现收入 38.02 亿元,较 2022 年下降约 6000 万元。而 2019 年其奶粉业务收入为 78.7 亿元。

除了奶粉业务,蒙牛还在忍受并购上游牧场中国圣牧、现代牧业带来的亏损;妙可蓝多在奶酪赛道归于平静后,利润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

除此之外,逐年攀升的商誉,对蒙牛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机。根据财报,蒙牛 2024 年上半年的商誉为 89.05 亿元,已是 2017 年 45.33 亿元商誉的近两倍,其他无形资产也高达 124.80 亿元。蒙牛乳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 56.21%,6 月末的净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 81.30%,而 2016 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仅为 48.08%。

深陷增长困局

过去的 2024 年,蒙牛乳业面临人事交棒、行业承压以及消费市场不景气等诸多事项交集重叠,蒙牛的压力山大。2024 年上半年,蒙牛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12.61% 和 19.03%。

按照业务结构,蒙牛的主营业务可以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液态奶业务、冰淇淋业务、奶粉业务、奶酪业务,然而这四大业务在 2024 年上半年全部折戟。

其中,液态奶业务收入为 362.62 亿元,同比下降 12.9%;冰淇淋业务收入为 33.71 亿元,同比下降 21.75%;奶粉业务收入为 16.35 亿元,同比下降 13.6%;奶酪业务收入为 21.14 亿元,同比下降 6.28%。

不可否认,这和国内整个乳制品市场消费需求疲软的现状有脱不开的关系。据尼尔森数据,2022~2023 年国内乳制品全渠道增速分别为 -6.5% 和 -2.4%。整个 2024 年,乳品市场均处于收缩区间。去年乳制品的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 1.4%,线下渠道同比下滑 10.9%。

除了有着奶业周期和消费市场不及预期的影响,并购标的没能实现理想效果的同时,蒙牛的盈利能力与伊利的差距越拉越大。

以蒙牛的老对手伊利作为对比,伊利液态奶收入占比从 80% 降至 60% 左右,通过奶粉、冷饮等多元化业务提升增长质量。

和伊利相比,蒙牛的营收结构相对单一,营收超八成都来自于液态奶业务,始终没有能担当大任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液态奶市场逼近天花板的情况下,蒙牛迫切需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以扭转颓势。高压之下,蒙牛如何填坑,又去哪寻找新的增量?

如何走出这次低谷?

2021 年蒙牛乳业发布五年战略,提出 " 再造一个蒙牛 ",相当于到 2025 年,蒙牛乳业营收规模要达到 1500 亿。战略的规划中,奶酪、鲜奶、奶粉业务都将达到百亿以上的规模。

然而四年已过,蒙牛乳业并没能达到预期。2024 年 3 月,蒙牛老将高飞被委以重任,成为新一任的领航员,2024 年半年报业绩会上,谈到蒙牛乳业的战略其表示,将坚定 " 再创一个新蒙牛 " 战略不动摇的同时。

高飞上任之后,除了在去年年中官宣落实不超过 20 亿港元的股份回购措施,公司开始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调整。只是,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具体来看,蒙牛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清理渠道库存;同时削减投资规模,逐步减少资本支出;实行精兵简政,通过降费、技术赋能等,提高单位能效。

首先,蒙牛员工从去年年底的 46064 人降到了 43000 人,半年内裁员 3064 人。其次,一向爱打广告的蒙牛,去年上半年销售及经销费用支出 126.81 亿元,同比下降 8.8%。

同时,高飞也给出了一体两翼的新策略:一体是以现有蒙牛常温、低温到鲜奶、冰品、奶粉、奶酪六大业务为基本盘,两翼分别是创新业务和国际化业务

然而,无论从公司多元化成果还是全球化进展来看,蒙牛乳业想要成功突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海外业务方面,2024 年上半年,蒙牛乳业海外市场实现营收 23.52 亿元,收入占比约为 5.26%,海外市场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度还十分有限。

接棒蒙牛,对于高飞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如今,高飞时代的蒙牛不仅要面对行业原奶过剩、需求疲软的压力,还要面对寻找业绩新增长点的难题。蒙牛何时会迎来柳暗花明,依旧还是个问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蒙牛 蒙牛乳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