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莓daybreak 02-25
为什么是腾讯阿里搭上了DeepSeek的顺风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撰文|唐怡园

编辑|翟文婷

改变世界的人工智能杀手级应用还没出现,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公司的投资者却先赚到了钱。靠的是一家此前和它们没有关联的创业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

2 月初,阿里陆续在云计算平台部署 DeepSeek 全系列模型时,宣布将在中国市场和苹果合作为 iPhone 开发 AI 功能。过去两个月,其股价持续攀升超 50%。

微信在搜索功能中接入 DeepSeek R1 模型,仅仅经过两天灰度测试,腾讯在 2 月 17 号单日股价一夜之间猛增 7%,创三年来新高。

最重要的是,腾讯系产品也于无声中被悄然带飞。其自研大模型混元兜底的元宝原本佛系生长,却在这波风潮中趁势冲上了中区苹果应用商店 Top2。

科技新贵 DeepSeek 像一针兴奋剂——不仅刺激着横盘震荡已久的中国科技大公司股价,还将有可能改变商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一家创业公司带飞大厂,此前还无先例。

大模型竞争格局变了 

进入多模态竞争,拼起自动生产视频能力后,战线拉长,大模型市场融资遇冷。就在去年,还是几家大公司了扭转低迷的市场情绪。

阿里砸了近 15 亿美元,持股月之暗面和 MiniMax。彼时,DeepSeek 甚至不是创投圈的热门标的,不在「大模型六小虎(智谱、MiniMax、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阶跃星辰与零一万物)」之列。不过现在也没有人能投进了。

在和百度、Kimi 等一众 AI 原生应用的投流竞争中,字节跳动胜出。

豆包是去年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 AI 产品。据数据分析机构 QuestMobile,字节豆包 App 今年 9 月的日活达 760 万,成为中国日活最大的 AI 产品。

但是随着 DeepSeek 衍生为一种社会现象,上述一切商业手段被迅速击穿。

躲在巨头的视野之外,今年 1 月 20 日发布 R1 大模型后,凭借性价比更高的开源技术,更小的团队,更少的算力,创业公司 DeepSeek 的产品先一步爆发了。几乎没有主动投放的情况下,截止今年 1 月,DeepSeek 全球日活增至 2215 万,较上个月翻了三倍。

新一轮科技浪潮中,科技巨头还是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

阿里拥有中国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 ModelScope。上周五的四季度财报会议上,它还强调,截止今年 1 月,其 Qwen 系列开源大模型衍生出了 9 万个大模型,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大模型之一。

DeepSeek 成为今年当下中国最热门的 AI 产品

创业公司想靠技术创新超越大公司,需要让新技术颠覆原有体验,难以复制。DeepSeek 大模型的神经网络算法整合多个专家系统和一个通才系统,从有限的芯片算力中榨取出更高的推理效率。

而大公司没时间再玩一遍押注小众技术路径的冒险。接入 DeepSeek 全系列大模型后,降低研发成本,快速落地商业应用场景,才是大公司的当务之急。海量用户数据和丰富的商业场景是大公司真正的护城河。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科技大公司接入 DeepSeek 的消息还在持续刷屏。不止腾讯、阿里、字节,截止目前共有超过 160 家公司宣布已经接入 DeepSeek 新的大模型。

AI 超级应用掌握在谁手里? 

大模型眼下最引人瞩目的应用是 DeepSeek R1 被藏进了微信顶部搜索框的下面「AI 搜索」。这一次,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搜索服务,能否让腾讯找回失落的搜索梦想么?

截止去年三季度,腾讯财报显示,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 13.82 亿。一旦全量开放,这意味着几乎全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都能用上微信的 AI 搜索。

AI 已然搅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微软旗下整合 AI 搜索的必应正在移动侵蚀百度的市场份额。据数据机构 Statcounter 统计,从去年 5 月起,百度在移动端的份额萎缩了近 9%。

过去一年,百度和必应在移动搜索市场的市场份额变化

除微信外,腾讯接入 DeepSeek 的产品还有 AI 产品元宝、腾讯文档、QQ 浏览器、QQ 音乐、腾讯地图等,到现在已有至少 14 个,是大公司里接入产品最多的。

相较于腾讯的积极,阿里和字节更为谨慎,目前侧重于办公场景。钉钉和飞书都以接入 DeepSeek。它们商业生态里更核心的淘天、支付宝、高德地图和抖音等应用目前尚未宣布合作。

现在,大模型领域设想的爆发方向包括语音助手、搜索引擎、操作系统等,都还没出现杀手级的应用。例如,取代客服的生成式 AI,辅助处理文档和代码的自动化工具。它们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还没有颠覆现有的产业价值链。

科技巨头想让下一个颠覆行业的超级应用爆发在自己掌控的商业生态里。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表明,这可不一定。就像社交网络 Facebook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过程中横空出世那样。

DeepSeek 现在尚未和任何大公司绑定,也没有引入任何投资方。开源技术在闭源生态里杀出一条血路的商业故事也许会在中国上演。

老牌科技大公司微软对这类故事并不陌生。曾和英特尔一度称霸 PC 时代,后来却被芯片制造商 ARM 和 Android 系统两大开源技术引领的移动浪潮逐渐边缘化,最后靠云计算这一业务才重获新生。

AI 云爆发? 

微软的前车之鉴似乎已经给中国科技巨头指明了出路。

就像阿里 CEO 吴泳铭说的,无论开源还是闭源,最后都要托管到云上。如果大模型成为新时代的电,那云计算平台就是输送电力的电网。

现在电价降了,意味着电网能卖出更多的电。仍在持续的大模型价格战可能会传导至云计算行业。

实际上,2025 年 Q3 财季,阿里正是因为包括 AI 相关产品在内的公有云产品获得两位数的营收增长,而被重估价值。

虽然客户通过 API 访问大模型产生的收入还比较低,但吴泳铭提醒,随着模型提供更加强大和复杂的功能,完全可能收取更多费用,甚至向客户交叉销售其他云服务。

过去三年,大模型推理成本已经降了 1000 倍。今年年初刚发布的 DeepSeek R1 更是以更低的训练成本,追赶上 OpenAI 旗下 o1 大模型性能。它会刺激更多创业公司低成本寻找更丰富的商业场景,让更多人高频使用大模型和背后的云上算力。

这些创业公司是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的核心客群。每个月花费少于 5 万美金的低预算企业约占其总客户数量的 20%。

于是,DeepSeek R1 模型发布一周后,微软、亚马逊、Google 几乎同时宣布拥抱 DeepSeek。两周后,自 2009 年起陆续吃下中国七成市场份额的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也宣布接入 DeepSeek R1 模型。

凭借制定新的 AI 服务方式和付费计划,固化多年的海内外云服务竞争格局会有所松动么?一切才刚开始。

各家云服务提供商的大模型服务价格对比 来源:中金

然而,比起成本优势,高端大客户更看重数据安全,因此聚合自研大模型的云服务提供商更具吸引力。

早在 1 月底,阿里收获苹果这一大客户,为 iPhone 定制中文 AI 功能,凭借的是性能超越 DeepSeek V3 的自研大模型 Qwen 2.5。

在不涉及核心业务的通用场景,大公司接入成本更低的 DeepSeek,不仅能防止被可能爆发的核心技术生态边缘化,还能降低云计算服务的成本,让降价成为可能。

但在更赚钱的业务场景里,自研大模型和云计算等基础设计仍需要高投入。

吴泳铭在 2 月 24 日宣布,未来三年,公司投入 3800 亿元,建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一金额比过去 10 年阿里在该领域的投资总和还要多。

种子埋下,继而是期盼收获。

一篇稿件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朋友圈或在看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腾讯 ai 开源 中国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