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萌萌
编辑| 陈秋
另镜 ( ID:DMS-012 )
虽然外卖已成红海市场,但京东的入局并未让人感到意外。近期,京东宣布招募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和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两大杀手锏。随后不久,京东又发文称,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经历过烧钱大战后的元老级企业美团、饿了么旋即表态。美团称,正搭建骑手社保相关信息系统,预计 2025 年二季度实施,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饿了么发文称,从 2023 年 2 月起就与生态伙伴一起按计划在部分城市展开试点,为饿了么蓝骑士缴纳社保,并持续加大对稳定骑手的专项补贴力度和范围。将继续落实政策倡导和要求的各项新就业群体社保方案,全面加快推进外卖骑手全方位权益保障。
外卖骑手、快递员的社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此类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的人数高达 8400 万人,其中外卖骑手人数已超 1000 万人,存在岗位存在准入门槛低、流动性高特点。对于同一天宣布提升社保待遇,一位在北京跑美团众包的骑手对另镜说,目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对于缴纳社保的事情他态度积极。未来是否会到京东外卖工作,他称看京东的客单价再定夺。
2 月 24 日,京东再次宣布,鉴于目前外卖骑手的平均薪酬远低于京东快递小哥,为了薪酬公平性,未来一段时期签约的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此项举措包含现有骑手和新加入的骑手。
而美团对于骑手的社保缴纳比例,尚未做出公开回复。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团接单天数在 260 天以上的稳定骑手,约有 82 万人,经过一年增长,其 " 稳定骑手 " 规模,预计接近百万。据国海证券测算,美团骑手多采用外包模式,社保费用会与第三方劳务公司按比例共担,这减轻其成本压力,预计每年为 20 亿元。
从行业格局来看,美团在外卖市场已抢占先机,并依托规模效应、数据积累、多元化业务协同保持着领先地位。据最新数据,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超过 70%,日均订单量超过 4000 万单。京东的挑战则包含如何打破用户习惯和商家依赖,还需通过差异化策略和创新服务找训突破。
抖音也曾勇闯外卖市场,但从 2021 年至今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究其原因是缺乏配送能力和商家资源有限,以及未能建立起用户认知。与其相比,京东物流能力和商家资源具有优势,但也同样面临用户心智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但目前来看,外界期待京东能在外卖市场取得突破,以冲破美团饿了么双寡头格局。
瞄准本地服务 拓展即时配送
近两年,随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们加大了投入力度,并调整战略让业务更加聚焦,提高竞争力。
餐饮行业依旧是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拥有庞大市场需求,外卖平台也在餐饮生态中更加不可或缺。据报道,企查查数据显示,去年 1-11 月,全国餐饮相关企业注册量为 313.9 万家,企业存量达到了 1670.1 万家,已超 2023 年全年的 1558.4 万家;而在《2024 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中,北京市上半年新增餐饮业注册量为 4842 家,平均每天新开餐厅 26.5 家。
外卖市场也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2 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 1.5 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 15% 以上的增长率。
去年 10 月,在 2024 即时电商未来商业峰会上,饿了么对外明确,未来三年平台坚持 "1+2" 长期战略。饿了么 CEO 韩鎏表示," 一是健康增长,做更懂消费者的即时餐饮平台;二是做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三是做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
据阿里最新财报,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增长驱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12% 至 169.88 亿元。受益于运营效率提升和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单位经济效益提升,本地生活集团亏损从去年同期的 20.68 亿元继续收窄至 5.96 亿元——同比收亏幅度超过 70%。
这背后是该季度饿了么继续加大了对技术和物流侧的投入,进一步升级骑手冬季保障、提升骑手各类冬令装备和物资。同时不断丰富平台的供给类型,在满足消费者冬令即时需求的同时,为商家在节庆旺季中创造更多生意机会。
去年 2 月,美团 CEO 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进行重大调整,包括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平台等共同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
这是自 2021 年美团宣布 " 零售 + 科技 " 新战略后,美团首次对组织与人员进行大规模调整。王兴表示当前,内部、外部充满各种挑战,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公司进一步成长的机会。
两个月后,组织架构调整正式完成,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美团平台和基础研发平台合并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由王莆中担任 CEO。
2024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营收 693.7 亿元,占总营收的 74%,同比增长 20.2%。这一板块涵盖餐饮外卖、到店服务、酒店及旅游、美团闪购等关键业务。
其中,全国范围内的高频骑手月均收入达到 5720 元至 10865 元。高线城市骑手的月均收入在 7629 元至 10865 元之间,而低线城市的骑手收入区间为 5720 元至 7803 元。同时,平台配送服务收入为 277.8 亿元,约占总收入三成。
京东外卖业务的布局,则不开其搭建本地生活服务为基础。此前,京东尝试通过 " 京东到家 " 平台涉足本地生活服务多年,但当时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生鲜配送和商超零售。
2022 年,京东宣布进军外卖业务,并开始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试点。这一举动被视为京东全面布局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信号。
目前已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京东计划通过自营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逐步扩大外卖业务的覆盖范围。京东外卖将依托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
京东已与多家知名餐饮品牌达成合作,确保外卖业务的供应链稳定。同时,京东也在积极拓展与中小餐饮商户的合作,以丰富外卖平台的商品种类。京东外卖的初步布局显示出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雄心壮志。
新玩家猛冲,仍存诸多挑战
外卖市场的竞争远未结束。随着京东、抖音等新玩家的加入,一次次冲击着行业原有格局。
另镜查看京东 APP,目前在首页推荐中上部秒送模块,已展示 " 品质外卖 " 的入口,居于显眼的位置,而且棕色的外卖包装袋也比之前的设计更为突出。点击进入后随机点开一家绿茶餐厅,该餐厅的分类和可选择的菜品较少,茄子煲和香锅花菜在平台上的优惠价格为 53.1 元。
在美团平台上同样的绿茶餐厅分类和可选择的菜品相比更多,同样的菜品优惠价格为 55.3 元。可见,京东价格优势不大,且在基础设施上还需尽快完善。据报道,此前百度外卖就因资源投资相对不足,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最终将这块业务卖给饿了么,外卖市场格局也不再是三国鼎立。据交银国际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团外卖占比高达 65%,饿了么占比 33%。
而此前,京东早已把即时零售定为与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同等重要的 2024 年三大战略方向。据报道,谈到入局外卖领域的尝试的时间可追溯到 2022 年,时任京东零售 CEO 的辛立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考虑进军外卖业务,业务将在京东到家 App 上线,并选择郑州等城市试点。但由于疫情等因素,外卖项目未能正式上线。
2024 年 5 月,京东宣布即时零售业务全面升级,将 " 京东小时达 " 与 " 京东到家 " 整合升级为 " 秒送 ",并将 " 秒送 " 入口提升至京东 App 首页首屏的位置,打出最快 9 分钟送达的口号。
在业内看来,随着目前电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京东作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正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外卖市场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拥有具有吸引力和市场潜力但京东目前面临着品牌认知度、用户习惯固化、市场竞争激烈、配送成本高和地推能力竞争劣势。
同样的京东也有其优势:拥有物流网络和配送能力,这为其进军外卖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京东物流的 " 最后一公里 " 配送能力在外卖业务中具有显著优势。比如去年作为京东即时零售业务配送承担方达达集团曾宣布,业务全面融入京东生态。达达快递还推出急送服务品牌 " 达达 Pro"。在运力方面,达达快递启动招募计划。截至 2023 年底,达达集团的活跃骑手数量已超 120 万,同比增长超过 20%。今年 1 月,京东以 42% 的溢价对达达集团进行全面收购。
此外,京东拥有超过 5 亿的活跃用户,这些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频次购物的中高端消费者,这为京东外卖业务的用户转化提供了基础;京东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积累,可以帮助其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随着反垄断政策的推进,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场支配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为京东等新进入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京东像是一股新鲜血液,冲击原有外卖行业定格多年的格局,未来能否后来居上或者做出一定的成绩备受瞩目。国信证券分析称,外卖更多是京东丰富即时零售板块的新增布局,且后续是否会加大投入也有待观察。在外卖市场格局较为稳定的当下,京东长线想要分得一杯羹也需大幅加大投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