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2-26
当鬼魂也要“冲KPI”,惊悚电影《诡才之道》为啥能豆瓣7.8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近日,惊悚喜剧《诡才之道》正在热映,这部由《周处除三害》监制团队操刀,陈柏霖、张榕容、王净主演的影片,以豆瓣 7.8 分的高口碑成为春节档后又一黑马。影片以 " 鬼界职场生存法则 " 为切口,将内卷、KPI 考核、职场焦虑等现实议题融入恐怖叙事,既让观众捧腹大笑,又引发深刻共鸣。《诡才之道》的制胜关键不仅在于其娱乐性,更在于它以 " 鬼 " 喻人的社会批判视角,为华语恐怖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路径。

用 " 喜剧解构恐怖 ",打破传统鬼片框架

传统鬼片往往依赖 "Jump Scare"(突然惊吓)和超自然元素制造恐惧,但《诡才之道》却另辟蹊径,将惊悚与荒诞喜剧结合,构建了一个 " 死人比活人更累 " 的冥界娱乐圈。影片中,鬼魂们需通过完成 " 吓人 KPI" 来维持魂魄不散,这种设定既荒诞又充满现实隐喻。导演通过角色转换,让观众以 " 鬼 " 的视角观察人类世界:鬼魂们精心设计的恐怖场景常因人类的麻木而被忽视,甚至反被人类扮鬼吓到。这种 " 恐怖失效 " 的黑色幽默,既消解了传统鬼片的压迫感,又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现实。

影片的喜剧性还体现在对娱乐圈生态的戏谑。鬼界选秀、红毯争艳、奖项争夺等情节,既是对内娱 " 流量至上 " 的讽刺,也揭示了名利场的荒诞本质。例如,过气冥星凯萨琳(张榕容饰)与当红新星洁西卡(姚以缇饰)的竞争,映射了现实中 " 后浪推前浪 " 的行业焦虑。这种将恐怖符号与职场规则嫁接的手法,让影片跳脱出单一类型片的桎梏,成为一部 " 既吓人又扎心 " 的社会寓言。

《诡才之道》最犀利的突破,在于用恐怖喜剧的外壳包裹现实议题。影片中,鬼魂的生存法则与当代打工人的困境形成镜像:吓人业绩不达标会魂飞魄散,正如职场中的末位淘汰;鬼魂们加班加点设计吓人方案,却因人类 " 怨气比鬼重 " 而屡屡失败,恰似打工人的努力在系统性问题前的无力感。这种 " 做鬼比做人还累 " 的设定,让观众在荒诞中看到真实,甚至产生 " 鬼生即人生 " 的共鸣。

影片还通过角色命运探讨了 " 优绩主义 " 陷阱。女主角 " 同学 "(王净饰)生前为满足父母期待拼命内卷,死后仍被困在业绩考核的循环中;鬼才经纪人 Makoto(陈柏霖饰)表面风光,实则背负着 " 捧红新人 " 的沉重压力。这些角色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异化:无论是人是鬼,都无法逃离 " 被量化 " 的命运。正如网友评论:" 影片让我笑到流泪,但最恐怖的是,它说的全是真话。"

从 " 鬼界内卷 " 到打工人共情,关于恐怖美学的解构与重建

在类型创新的基础上,《诡才之道》的成功离不开立体的人物塑造与演员的精准演绎。陈柏霖一改往日温文形象,将鬼才经纪人 Makoto 的市侩、幽默与脆弱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既是职场规则的操盘手,也是系统压迫的受害者,这种复杂性让角色充满张力。张榕容饰演的过气冥星凯萨琳,则以夸张的表演呈现了娱乐圈 " 前浪 " 的辛酸,她的傲娇与卑微、执着与释然,成为影片最动人的情感支点。

新人演员王净的表现同样亮眼。她饰演的 " 同学 " 从怯懦菜鸟到独立鬼才的成长线,既是对职场新人的生动描摹,也传递出 " 自我救赎 " 的主题。影片通过这群 " 鬼界打工人 " 的互动,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在竞争与互助、野心与良知的拉扯中,角色们最终找到 " 被看见 " 的意义——不是靠业绩数据,而是靠真实的自我表达。

影片以 " 旺来温泉大饭店 " 为舞台,通过阴暗走廊、闪烁屏幕、血色光影等元素营造惊悚氛围,用喜剧情节消解其恐怖性。例如,一场精心设计的 " 天台惊魂 " 戏码,因人类沉迷手机而无人注意,最终变成一场尴尬的独角戏。这种反差既制造笑点,也讽刺了现代人对真实的麻木。

导演还巧妙运用非线性叙事与多线交织的手法,将鬼界职场、人类都市传说、角色回忆等线索编织成网。片中穿插的 " 冥界颁奖礼 "" 鬼魂直播 PK" 等桥段,以戏谑的方式解构娱乐工业的虚伪,同时通过快速剪辑与节奏切换,让观众在紧张与欢笑中不断游移。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丁梦莎 李艺蘅

相关标签

豆瓣 陈柏霖 kpi 喜剧 职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