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们看了适马发布的大炮镜头,有很多朋友说:虽然很强,但是这类大炮镜头还是更适合那些专业的摄影师和高端发烧友,有没有更泛用、更亲民的镜头呢?那这不就来了嘛!
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只能带一支镜头出门旅行,你会带什么?
反正我肯定是选择带上这支适马 16-300mm F3.5-6.7 DC OS 超级大变焦镜头!
外观 & 操控
这是一支 APS-C 画幅大变焦比镜头,我们这次拿到的是佳能 RF 卡口版本。镜头整体外观仍旧是适马一直以来的简洁风格,镜身为复合材料,对焦环配置在镜头前部。
当然,它还支持索尼 E 卡口、富士 X 卡口和 L 卡口。
实测重量 623.1 克(不含前后盖),看起来不轻,但毕竟它可以覆盖等效 24-450mm(RF 卡口版本为等效 25.6-480mm)的焦段,变焦比达到了 18.75 倍,还配备了 OS 光学防抖功能,这个重量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支镜头在广角端时,整体长度约为 13cm,变焦至长焦端后增加至大约 21.8cm,而此时镜头的重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变焦环的行程不长,从广角到长焦端的整个变焦行程都不到 45 度,这更利于快速变焦抓拍。
镜头左侧配备变焦锁定拨杆,可在广角端时锁紧变焦环,可以防止变焦环因重力和晃动而下坠,这一设计也是充分地考虑到了旅行中的使用需求。
实拍体验
首先来看看大变焦比镜头到底有多爽?我们直接放一组照片,不用多说,大家自己感受:
这类大变焦比镜头最大的应用场景还是旅游场景,所以这次狗崽就骗来一位小姐姐,我和她以情侣的视角来一天重庆游,看看这支镜头的实战表现!
目前有许多大变焦比镜头将广角端设置在了(等效)28mm 左右,而这支镜头的广角端设置在了等效 24mm 左右,别小看这短短的 4mm,在广角中的视角区别可是非常大哟。
好了,既然好不容易找了小姐姐,那狗崽就拉着她,赶紧来一组广角的 " 甜蜜自拍 "。
除了自拍之外,更广的焦段也更加适合拍摄广角风光,可以轻松囊括下更多的风景。
这支镜头还配备了 OS 光学防抖功能,不仅可以减少日常拍摄中 " 糊片 " 的概率,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在室内、暗光环境下拍摄时,光圈稍小的问题。
旅途中当然也少不了拍人,中焦的覆盖也可以在游览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张经典的人像照片。
虽然这类大变焦比镜头的光圈并不算大,但好在有够长的焦段,在中长的焦段下仍然可以得到一定的虚化效果,在旅游场景下可以有效地虚化掉人多杂乱的背景,眼里只有你!
这支镜头在 70mm 左右提供了极近的最近对焦距离,我们实测下几乎是可以让前镜组紧贴着物体来拍,像这样用来拍拍旅途中美食也是美滋滋,狗崽事后看样片的时候都看馋了!
旅途中偶然发现枝头上的鸟,不用换镜头,直接变到 300 端就可以拍了。
虽然这个画质可能是没法跟昨天咱们看的那支 " 大炮 " 相媲美,但用来进行网络分享是绝对够用的。
它的对焦马达也是使用了适马先进的 HLA 线性马达,搭配佳能机身,对焦非常安静迅速,配合上这么大的变焦比,长焦端抓拍也很轻松。
" 铁鸟 " 也是不在话下,有个大长焦就是任性,连是哪家航空公司都能看得清。
在途中,狗崽看到了两位老人的温馨一瞬,得亏这支大变焦镜头,只要变焦就能直接拍下来了,如果你带的是大光圈定焦,等你换好合适的焦段,可能就拍不到了!
虽然受限于较小的光圈,我们在室内或暗光环境下拍摄时,还是需要更多地依赖相机的高感,但好在现在的相机高感性能相比曾经有了很多进步,利用 AI 降噪等后期功能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照片的画质表现。
理论测试
在佳能 EOS R7 机身上,我们分别将菜单中的 " 曝光等级增量 " 设置为 1/2 挡和 1/3 挡,看看它在各焦段下的最大光圈值,可以看到两者存在一些差异。
硬要说的话,如果你需要比较多的用到 100mm 以上的焦段,那么设置 " 曝光等级增量 " 设置为 1/2 挡看起来会 " 赚 " 那么一点。
" 曝光等级增量 " 设置为 1/2 挡时:
" 曝光等级增量 " 设置为 1/3 挡时:
我们分别选取 16mm、100mm、300mm 端进行理论测试。分辨率测试、呼吸效应测试由佳能 EOS R7 完成、其余项目为佳能 EOS R6 Mark II(自动开启 APS-C 画幅裁切)完成。
001 分辨率测试
由于这支镜头的变焦范围实在是太大了,我们的拍摄空间有限,因此我们只测试了 16mm 端和 100mm 端的分辨率标版,300mm 端以实拍的形式展示。
16mm 端,最大光圈 F3.5 下中心锐度表现还比较扎实,能够满足日常拍摄的需求,边角画质因畸变现象,看起来相比中心有一些损失,而收缩光圈至 F5.6 后,边角的分辨率也有所提高。
100mm 端最大光圈 F6.3 时,中心和边角画质相比 16mm 端有所下降,但下降得并不明显。进一步收缩至 F8 后有轻微提升,一直到 F11 的画质变化不明显。
在实拍之中,我们将实拍下来的图片放大 100% 后截图,可以看到在 16mm F3.5 时,细节整体还是比较扎实的。在 100mm F6.3 时,画面细节相比 16mm 时有轻微的损失,但整体还算扎实。而在 300mm F6.7 时,相比 16mm 和 100mm,分辨率和画面整体的对比度有所下降。
整体来说,这颗镜头在 16-100mm 时的画质表现相对扎实,尤其是中心画质还是相当不错的,边角处会有轻微损失,收缩光圈有所改善。而长焦端的中心和边角分辨率有所下降,这样的表现对于一支大变焦比镜头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
整体来看,各焦段最大光圈下其实已经比较不错了,收缩至 F8 也仅是有轻微的提升,所以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中,直接使用各焦段的最大光圈是没什么问题的。
002 色散测试
使用 500W 的摄影灯,直射金属餐具的表面,并在各个焦段下拍摄,在后期放大截图,观察焦内焦外的色散情况。
在 16mm 端最大光圈下,焦内的色散现象并不算明显,焦外可见轻微的绿色色散,收缩光圈至 F5.6 后基本消失。
该镜头在 70mm 端下有极近的对焦距离,可以说是一个 " 小微距 "。在该焦段下最大光圈为 F5.6,整体来看焦内焦外都没有发现明显的色散现象。
100mm 端下,最大光圈为 F6.3,一直到 F11,画面的焦内外均未发现明显的色散现象。
在 300mm 端下,最大光圈为 F6.7,焦内未见明显色散,但前景焦外出现了一些红色色散,收缩至 F8 后有所减弱。
003 畸变测试
在不使用机内校正的情况下,测试其畸变表现,16mm F3.5 下,拍摄网格测试卡,可见画面有一定桶型畸变。
目前 Camera RAW 中还未内置这支镜头的畸变校正文件,后续应该会有更新。目前可以考虑手动校正。
简单进行手动校正后,整体有了很大改善,当然后续更新配置文件后会最方便:
在 100mm F6.3 下,镜头呈现轻微的枕型畸变现象,不过畸变程度不算很大,在实际拍摄中的感知不算明显。
在 300mm F6.7 下,由于等效焦距较长,而我们的测试空间有限,因此未能拍摄下较大面积的网格测试卡,但可见镜头整体未见明显的畸变现象。
004 暗角测试
暗角测试中可以看到,在 16mm 端下这支镜头存在一定的暗角现象。在 100mm 端下就已经不可见,而在 300mm 端又重新出现一些暗角现象,但整体都不算很严重,对日常拍摄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16mm F3.5:
100mm F6.3:
300mm F6.7:
005 眩光鬼影测试
在 16mm F3.5 下,可见手电筒在直射相机时出现了比较轻微的眩光和鬼影现象,在广角端拍摄时还是要注意尽量避免强光源直射的情况。
在 100mm 和 300mm 端下,由于最大光圈也并不算大,因此画面中未见明显的眩光鬼影,在较长的焦段下可以更加放心地拍摄。
006 呼吸效应测试
这支镜头在各焦段下的呼吸效应均不算明显,虽然这支镜头不太适合上稳定器拍摄视频,但因为有低呼吸效应和光学防抖的加持,手持或者使用三脚架拍拍视频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16mm:
100mm:
300mm:
007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 5600K 的摄影灯打亮环境,机身白平衡自动的条件下拍摄德塔颜色色卡及手办模型,与肉眼所见进行主观评判:色卡未见明显偏色;手办模型的肤色略微偏冷,对比度稍低,比较能。
综述
与其纠结 " 完美的画质 ",不如用它把旅途的瞬间统统打包带走。从清晨拍个城市天际线广角,到下午街角咖啡馆的文艺特写,再到偶遇飞鸟时 300mm 长焦的从容,全程只需拧拧变焦环就可以轻松拍到。对于旅拍来说,轻装上阵才是王道,更何况,适马还给它塞了微距和防抖。
随着镜头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大变焦比镜头的画质表现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达到了充分实用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少背两斤镜头,你的肩膀也会谢谢你的!
优点:
1、变焦范围非常广,可涵盖绝大多数拍摄题材
2、作为大变焦比镜头,广角端达到 16mm,更适合自拍等场景
3、带小微距和防抖功能,进一步提升泛用性
缺点:
1、光圈衰减较快,在室内拍摄等场景下需要更多依靠机身高感
● 图片样片 | SAMPLE IMAGE
- 合作请联系 -
186 0236 9521
- 热点:
- 相机镜头:
- 镜头:
- 手机:
- 户外:
- 巨巨说:
- 行摄:
- 直播: 永诺直播相机
- 稳定承托:
- 电影机:
- 无人机:盘点
- 音频:
- 灯光:
- 存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