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都要使用的办公软件,突然加了广告,你用还是不用?
天上掉馅饼:掉了,但又没完全掉
近日,微软对部分 Windows 用户推送测试了全新的 Office 应用。该版本无须订阅 Microsoft 365,即可使用 Word、Excel 及 PowerPoint。
但,正如有句话说的,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代价是什么呢?
答案是:用户必须登录微软通行证才能使用它,且三大件只有 " 基础编辑功能 ":Word 缺少听写、行距设置、艺术字、所有绘图和设计工具;Excel 没有插件、数据透视表、各种图表和其他功能;PowerPoint 也没插件、听写、屏幕截图、SmartArt 等功能 ……
最重要的代价来了:
微软在其中内置了部分广告资源,不时显示,用户无法通过设置关闭。另外,每隔数小时,新版 Office 就会自动静音播放 15 秒视频广告!至于广告关闭选项——仅对购买高级订阅用户开放。
△正在弹出的广告窗口
与此同时,新版 Office 还限制了文件存储方式,用户仅能将文件保存至只有 5GB 空间的 OneDrive,无法进行本地存储。
△要么存 5GB OneDrive 空间,要么购买微软 365 订阅
尽管微软后来回应外媒询问称," 微软正在进行一些有限的测试。目前,没有计划推出免费、广告支持的 Microsoft Office 桌面应用程序版本 ",但毫无疑问,这个新版本的测试,其实已经在用户心中放下了一根刺。
AI 时代两难境地,只能苦一苦旧时代的 " 销冠 "?
微软此次在用户端暗暗实验 Office 战略转型,堪称 AI 大时代里,资本市场与用户体验两难困局的缩影。
传统上, Office 一直是微软最重要的营收支柱之一,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巨变,微软这次实验了一条颇为冒险的道路——免费拉新、广告增收,再通过功能 " 阉割 " 刺激用户转向高级订阅(已经提价),以此在短期内实现营收目标,满足资本市场对利润增长的期望。
与此同时,微软近期大幅裁减数据中心和节省开支,也正映射出公司在整体战略调整中的步履维艰。如今,全力推进 AI 化战略已成为微软的新宠,从强制用户迁移到绑定 AI Copilot 的 Win11 系统、AI PC 生态推广到大模型和算力中心的巨大投入可见一斑。
尽管这些举措烧钱如潮,却尚未带来决定性收益。在这种形势下,Office 这一 " 老销冠 "" 下金蛋的鸡 " 便成为公司寻求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棋子——而在进入 2020 年代以来,它的增长也呈现疲态。因此,微软试图在传统办公软件市场中重新定位,通过广告与订阅相结合的模式,为 Office 注入新活力。
△根据历年微软财报和研究机构研报得出的 OFFICE 所在业务板块对微软收入贡献估算趋势
然而,这种商业模式实验也潜藏风险。一方面,广告内置和功能限制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削弱产品原有的黏性和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若用户基础因此受到侵蚀,微软长期依赖的 Office 生态可能面临断裂的窘境。
用户投资与体验应该得到尊重
资本市场眼中的短期业绩改善措施,能否抵消长远用户基业流失的隐患,仍需市场和时间给予最终检验,稍有不慎,就将成为一场竭泽而渔的闹剧。
实际上,对微软这次暗戳戳的 " 试水 ",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市场,用户和媒体对这一产品的反应都充满了不满和讽刺。用户在享受有限免费服务的同时,被迫忍受频繁且不可关闭的广告打扰,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注意力,与花费在优质产品和服务上的宝贵财力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 插广告的听劝不插了,曾经不插的反而拾人牙慧来了 "
事实上,这并非近期微软首次让消费者感到失望。去年席卷全球的蓝屏事故让无数企业和个人用户蒙受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了用户的工作进程和经济利益甚至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运行;而强制推动用户迁移到尚未成熟稳定的 Windows 11,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抵制。
企业应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尊重消费者的基本使用体验和对产品已有的经济投入。
若一味幻想靠广告收入 " 开源 " 和订阅模式提价,而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那么长期品牌信任度和市场口碑恐难免受到侵蚀。
用户选择,今非昔比
最后,从用户层面来说,如今也不是 " 非 MS 不可 " 的时代了。海外市场,开源办公软件和苹果生态的 iWork 套件不断蚕食微软 Office 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内市场,国产软件更是已经崛起。
近期 DeepSeek 的火爆,彰显了国产产品在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而在商业模式层面,以 WPS 为例,其在 2023 年底果断关闭第三方商业广告,告别了干扰用户体验的营销模式,也让办公软件进入了新的运营时代。
在这个 AI 时代,微软 Office Copilot AI 助手虽然在功能上表现亮眼,但在中国市场上却因水土不服而难以普及;相比之下,去年 7 月 WPS AI 已经迭代至 2.0 版,面向个人用户在 AI 写作助手、AI 阅读助手、AI 数据助手、AI 设计助手四个维度实现了范式革新;腾讯文档官宣接入 DeepSeek,用户可直接生成文档、PPT;钉钉、飞书等软件也不甘示弱,纷纷发力于各类办公场景,再次在技术上实现了追赶和超越。
这不仅仅是技术和功能的较量,更是一场商业模式与品牌信誉的竞争。企业如果依旧墨守成规,继续以销售和授权模式 " 吃干抹尽 " 用户,最终只会失去市场信任和用户忠诚。最近外资纷纷看好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也在提醒微软和其他传统科技巨头:只有倾听用户的声音,优化产品体验,走出短视的盈利之路,才能实现市场地位、技术创新与用户利益的多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