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评 02-28
BBA失守豪华车市场,销量与含金量双双走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5/02/28

导语

借助新能源赛道,2024 年自主阵营豪华车的销量首次超过德系,中国车市的格局真的改变了。

作者丨康     琴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严旭霞

众所周知,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可程度的提高和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新能源销量不断攀升,特别 2024 年在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下半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曾连续数月超过 50%。

由于自主阵营在新能源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乘用车中各大细分领域领军者队伍中自主车型和品牌的数量与销量也与日俱增,并且不仅是强调性价比的家用紧凑型车,长期被合资品牌和进口车垄断的高端车以及豪华车市场也逐渐涌现越来越多自主的身影。

根据最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上险数(含国产和进口),2024 年国内共售出 565.1 万辆豪华车,同比增长 12.6%。显然,继 2023 年由 419.2 万辆大幅提升至 501.7 万辆之后,2024 年国内豪华车市场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新增量为 63.4 万辆。

不过,豪华车市场的增幅依旧领先于整体市场乘用车市场的 7.7%,而这背后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新能源。

数据显示,去年 6 月起国内豪华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就超过 50%,其中 11 月最高为 55.1%,这使得全年的新能源占比达到 49.2%,同比增加 11.8 个百分点。换言之,2024 年该细分市场中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几乎是相当的。

这也意味着,去年豪华车市场的格局必然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0

1

油车依赖症,传统豪华纷纷走跌

事实上,确实如此。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凭借着深耕多年、市场认可度高和车型众多等有利因素,奔驰、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等合资品牌和进口车,此前多年一直在豪华车市场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早年自主阵营中只有红旗能跻身其中,直到近年来蔚来和理想等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冲破前辈们的包围圈,这一局面才逐渐有所改,2024 年变化更为明显。

在品牌年度销量前十中,虽然奔驰和宝马依旧占据着冠亚军之位,但同样被誉为传统豪华三大巨头之一的奥迪却因 374 辆的微小差距,不敌特斯拉被挤出领奖台,同时乘着新能源的东风,自主阵营在榜单中的数量则首次过半,理想、红旗、问界、极氪和蔚来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如果将十强按照销量的主要来源分为传统和新能源品牌,两者的数量也是对半开,若将范围扩大至前 20 名,恰好亦是各占半壁江山。

具体来看,尽管奔驰、宝马和奥迪的体量仍遥遥领先于身后的追赶者们,可由于这三者主要依赖于旗下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贡献度分别仅为 5%、15% 和 3%,因此品牌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而新能源车贡献度最大的宝马之所以会损失超过 11 万辆,是因为相较于 2023 年旗下的新能源销量并没有大幅增加,而仍占据超过 80% 份额的传统燃油车销量又出现明显减少,尤其是宝马 5 系。

自从去年 1 月底全新一代国产车型上市价格回收后,宝马 5 系(含少量进口车)的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2 月至 5 月共计只售出 1.9 万辆,在终端优惠最高可达 12 万元的刺激下,6 月才再次回归万辆达到 10,674 辆,但此后却再度回落数千辆,12 月才又一次达到四位数,最终全年仅售出 9.3 万辆。

要知道,作为宝马在国内最走量的车型之一,此前多年宝马 5 系年销量一直稳居 10 万辆以上,2021 年和 2022 年甚至可以达到 17 万辆以上,2023 年虽有所减少可仍有 14.3 万辆,因此 2024 年仅该车就造成近 5 万辆的损失。

与宝马 5 系情况大同小异,2024 年奔驰 E 级、奔驰 GLB 和奥迪 A4L 也分别是奔驰和奥迪销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三位巨头都没能幸免,沃尔沃、凯迪拉克、路虎和林肯等二线传统豪华品牌以及保时捷和宾利等传统超豪华品牌的纷纷走跌也在情理之中。

而红旗和雷克萨斯能成为传统豪华阵营中仅有的 " 幸运儿 " 则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2024 年,得益于红旗 E-QM5 等新能源车销量在网约车市场的推动下不断走高,提供了不少的新增量,使得红旗品牌的新能源占比达到 25%,而且红旗 H5 等传统油车也持续热销,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品牌年销量才能同比增长 13.1%。

至于雷克萨斯能逃过一劫,只能说是足够 " 好运 "。2024 年雷克萨斯的销量仅同比增加 62 辆,如此微弱的差距实在很难让人认为凭实力。

2

价格战冲击,进口车都以价换量

实际上,不仅是销量,传统豪华品牌在终端市场的成交价格也日益下探。

自 2023 年拉开序幕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一直延续至今,席卷在车市的各个细分领域,豪华车市场也不例外。

根据日前出炉的一份 2024 年销量过万的国内乘用车高端品牌(不包含进口车)成交均价榜单,去年国产车中成交均价最高的不是 BBA,自主阵营的腾势和鸿蒙智行分别摘得冠亚军头衔,两者的成交均价皆超过 35 万元,奔驰仅排名第 3,宝马和奥迪更只排第 6 和第 12。

的确,去年面对来势汹汹的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了保住销量和市场份额,都在终端提供了较大力度的优惠。

比如,去年上半年宝马 i3 优惠后的裸车价可下探至 17 万元左右,几乎只相当于指导价的五折;以指导价为 33.48 万元的入门车型奔驰 C 级 200L 为例,优惠后裸车价仅为 20 万元出头,优惠金额超 13 万元,更有奔驰 EQE 最多能优惠近 17 万元。此外,宝马 X1、奔驰 GLB、奥迪 A4L 和 A6L 等车型的终端优惠最高也都超过 10 万元。

当然,上述车型的优惠,只是传统豪华品牌们价格下探的冰山一角,去年发生的另一件事更能反映出它们当前的窘境。

去年 7 月中旬,宝马中国曾宣布为了缓解门店的经营压力,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这一举动相当于宣布宝马退出了价格战。紧随宝马之后,奔驰、奥迪、大众、丰田和沃尔沃等品牌也纷纷宣布收回此前的高额优惠。

没想到的是,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在优惠回收之后,此前月销大多能稳定在 5 万辆的国产宝马,7 月开始直线下滑,8 月更是近乎腰斩仅剩 3.2 万辆。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表现实在太过惨烈,9 月中旬宝马重回价格战,大幅下调旗下车型售价。其中,宝马 iX 1、i3、iX3 都开启限时折扣,终端起售价分别为 18.88 万元、20.88 万元和 25.18 万元。

可惜的是,即便价格再次回落,9 月和 10 月国产宝马的月销仍只徘徊在 4.5 万辆左右,直到 11 月才又一次回到 5 万辆以上。这期间造成的损失,应该是去年整个宝马品牌年销量仅收于 69.9 万辆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是近年来其在中国市场首次跌破 70 万辆。

奔驰宝马都被逼到这般境地,奥迪、沃尔沃、林肯和路虎成交均价跌破 30 万元自然也就合乎情理,凯迪拉克以 24.2 万元居于榜单末位亦无甚奇怪,好歹它们都占有一席之地,而捷豹连上榜的机会没有。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该榜单仅反映出国产高端品牌含金量的走跌,但其实进口车的情况也是好不到哪去,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雷克萨斯和保时捷。

大家都知道,2023 年及之前加价销售是雷克萨斯的 " 常态 ",最走量的雷克萨斯 ES 提车也要加 2-3 万元的捆绑销售。然而,2024 年年雷克萨斯 ES 基本能够优惠 5-6 万元,在部分地区甚至能达到 10 万元左右。这意味着,此前至少要 30 多万元才能买到雷克萨斯 ES,去年只要 20 万出头就能拿下。

去年初因经销商 " 逼宫 " 保时捷曾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这一事件的背后就是销量太差,大量库存导致经销商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此后保时捷多款车不得不大幅降价,比如官方售价 57.8 万元的 2024 款 Macan2.0 在部分城市的终端裸车价仅为 35.8 万元,接近六折,Taycan 和 Panamera 也能给出超过 20 万元的优惠。

3

  自主取代德系,成豪华车市第一大系别

与此同时,同样身处豪华市场的中国自主高端品牌们自然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老牌的红旗,还是专攻新能源市场的理想、问界、极氪和蔚来等电动品牌基本都有不错的增长。

在这些品牌的共同努力之下,去年自主阵营在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销量飙升至 217.6 万辆,相应的份额也增加至 38.5%,以 0.2 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为该细分领域的第一大系别,这可是自主品牌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德系。

依次来看,继 2023 年以 37.7 万辆超过红旗成为自主第一之后,2024 年理想卫冕成功,销量达到 50.4 万辆,进一步缩小自身与第一梯队的 BBA 和特斯拉之间的差距。

而理想能在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重大的进步,主要是依靠去年 4 月上市的全新车型,也就是其首款起售价 30 万元以内的车型——理想 L6。

5 月该车就售出 1.3 万辆,6 月继续飙升至 2.3 万辆,此后销量均保持在 2 万辆以上,12 月还冲高至 2.8 万辆,最终全年售出 19.2 万辆。这就相当于去年理想接近 40% 的年销量都来自理想 L6 这一款。

虽然,旗下新能源销量有不错的增长,但因传统燃油车仍是最主要的销量来源,因此红旗的增长势头自然不如理想那般强劲,同比增幅为 13.1%。 

紧随红旗之后的问界和极氪,更是令人惊喜不已。自 2023 年 9 月问界 M7 上市引爆市场之后,2024 年该车持续热销,加上 2 月底备受期待的问界 M9 也开启大规模交付,月销量 1.5 万辆成为常态,这两者是去年问界销量同比增加近 30 万辆的大功臣。

极氪销量能翻番则是得益于极氪 001 中期改款销量的增加,又有极氪 007 和极氪 7X 的快速上量。

受到产能的限制,蔚来销量的走势没有前两者那般强劲。

而小米虽没能进入十强,但作为去年才刚刚进入汽车赛道的 " 新秀 ",只靠着小米 SU7 一款车型就售出近 14 万辆,直逼在豪华车市场深耕多年的沃尔沃,这样的表现也非常亮眼。

更何况,就在昨晚 10 点小米 SU7 的旗舰车型起售价为 52.9 万元的 Ultra 版开售,短短两个小时内大定就超过 1 万辆。作为参考,去年该车型主要竞品的保时捷 718、保时捷 911 和保时捷 Taycan 销量之和只有 8000 余辆,其背后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去年,鸿蒙智行的另两个成员智界和享界成绩亦十分不错。尽管智界 S7 早在 2023 年底就已上市,可是受到工厂搬迁和芯片供应等因素的影响,直到去年 3 月才开始大规模交付,至于享界的第一款车享界 S9 也是去年 8 月才上市,而且该车的起售价高达 39.98 万元。 

当然,除了上述品牌,智己、阿维塔、方程豹和仰望等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综上可知,借助新能源赛道,自主阵营不仅在家用车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在豪华车市场也在销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同时赶超合资传统豪华品牌和进口车,中国车市的格局真的改变了。

康琴

只想跨过山和大海

THE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宝马 奥迪 奔驰 渗透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