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全球在线分析平台 Semrush 的数据如同一记惊雷:SHEIN 以月访问量超 ZARA 两倍的绝对优势,稳居全球时尚网站榜首。这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一场由 " 数字化柔性供应链 "" 全产业链创新 " 与 " 绿色革命 " 共同驱动的产业变革。
在法国,这个奢侈品帝国的腹地,SHEIN 以平台模式上线仅一年便斩获消费者支出增速冠军;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今日美国》将其与亚马逊并列评为 " 最佳客户服务企业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组合背后,隐藏着一场 SHEIN 供应链对全球时尚规则的颠覆性重构。
柔性供应链——数字时代的产业操作系统
当传统服装品牌为 40% 的库存积压率焦头烂额时,广州番禺的一家供应商工厂里,黄浩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订单数据,轻点鼠标便将新款连衣裙的生产指令同步到工厂。这是 SHEIN 自主品牌 " 小单快反 " 模式的日常图景:100-200 件起订的试单机制,配合实时更新的销售数据,让 " 爆款 24 小时返单,滞销即时停产 " 成为可能。这种按需生产模式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将未销售平均库存率削至低个位数。
支撑这场效率革命的,是 SHEIN 的数字化工具以及十多年持续打造的 " 智慧供应链矩阵 "。近年来,SHEIN 持续深耕国内供应链,加码超百亿的供应链基建布局正在加速推进,这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和供应链上下游的发展。就在近期,位于广东肇庆的 " 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 " 完成了项目验收交付,预计将在年内正式进驻使用。
与此同时,位于肇庆的另一个总投资 35 亿元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项目,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该项目拟建设集智能分拣中心、订单分拨中心及智能制造工厂等于一体的智慧化园区,预计今年 12 月竣工,2026 年上半年试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完成服务贸易出口额 35 亿元;位于广州增城、总投资百亿元的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也正在加速建设中,将通过 " 绿色、智能、自动 " 的一体化供应链建设全球交付中心,三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可达约 10 万人。
依托国内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供应链基础优势,和其携手供应商所创新发展的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优势,SHEIN 加速布局辐射广州、佛山、肇庆、江门等大湾区城市的智慧供应链矩阵。同时还不断拓展平台化,已带动全国超 300 城产业带卖家出海。2025 年开年,SHEIN 平台更是面向全品类、各模式跨境商家重磅推出 " 爆单计划 ",提供百亿级站内外流量扶持,加速跨境商家全球销售倍增。
换句话说,传统服装行业的供应链如同笨重的巨轮,依赖季度性预测、大规模生产、长周期铺货。SHEIN 的颠覆性在于将供应链拆解为紧握时尚趋势的 " 按需 " 供应和数字化支撑下 " 细颗粒度 " 的精密控制,这场颗粒度革命完成了服装行业从 " 预测生产 " 到 " 按需生产 " 的范式迁移。
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意义,在于重塑产业关系。SHEIN 覆盖企业需求的赋能体系正在改写时尚产业趋势:面料供应商周以宁的顺德数码印花厂在引入 AI 验布机后,日检验量从 1000 米飙升至 6000 米;黄浩的服装厂经过 SHEIN 在数字化系统、生产排单、运营备货、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赋能指导,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其中,面料供应商周以宁的创业之路始于 2011 年,最初在广州番禺租用工作室为客户绘制服装图纸,随后逐步发展为面料数码印花厂。工厂曾为福建运动品牌、广州十三行档口、淘宝商家以及亚马逊卖家提供服务,订单量一度饱和。然而,随着市场变化,订单量骤降,企业面临困境。2018 年,周以宁敏锐捕捉到跨境电商的发展机遇,开始与 SHEIN 合作。
起初,周以宁对 SHEIN 的 " 小单快反 " 模式并不看好,因为担心单量小。但经过尝试后,他发现 SHEIN 的全面赋能支持为工厂带来了显著变化。通过 " 以销定产 ",品牌库存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合作初期,SHEIN 团队驻场辅导,帮助周以宁从传统 Excel 表格管理迈向数字化转型,解决了因花型相似、缺乏分类标签导致的频繁出错问题。如今,借助 SHEIN 研发的数字化工具,工厂实现了从接单发货到流程管理的全面数字化升级,生产资料和要素在各环节精准匹配,智能化的跟进、提醒和告警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2023 年,随着订单量持续增长,周以宁在 SHEIN 的赋能下于佛山顺德新建了这座现代化数码工厂。SHEIN 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全程参与指导建厂选址、环境布局和生产流程规划。工厂引进先进硬件设备,结合 SHEIN 数字化工具的持续升级,实现了从面料原料到成品出库的全程可视化管理,能效显著提升。如今,工厂超过七成员工是新手,经过 3-5 天培训即可胜任工作,主要负责操作和监督自动化设备。AGV 智能搬运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搬运效率,还让年轻人能够从事更具技术含量的工序。
在传统模式下,布料瑕疵检验依赖人工,效率低下且易出错。如今,配备 24 个摄像头和 AI 技术的自动验布机,能够自动拍摄瑕疵点,日检验量可达 6000 米,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使周以宁的工厂人效比同等规模的传统印花厂提升了至少 10 倍,产能和品质的提升吸引了更多订单。
2020 年,受当时外部因素的影响,黄浩所在地的服装市场行情迅速跌至 " 冰点 ",此时他已经开厂创业 14 年。" 要么关厂,要么转型。"2020 年其决定转战 SHEIN 放手一搏,开设了第一家分厂成为了 SHEIN 的合作供应商,2021 年将一半产能转做 SHEIN,并投入自动化裁剪设备和车缝吊挂系统。2022 年开始将全部产能投入做 SHEIN 的订单,并开设第二家分厂。2023 年,其销售额翻了近两番。
2024 年年初,其员工们搬入了根据 SHEIN 标准和资金支持所修建的 8000 平方米的数字化、现代化工厂里。从专做童装扩展到了全品类,员工人数也从合作前的 100 多人增至近 500 人。截至 2024 年底,这样的蜕变已发生在全国 200 多家工厂,50 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在数字化浪潮中重获新生。
绿色创新——可持续时尚的技术突围
如果说数字化是 SHEIN 的骨架,那么绿色技术创新则是其流淌的血液。数码冷转印——这种技术正在让一部分传统水洗工艺成为历史。
这项革命性突破不仅使 SHEIN2024 年使用数码冷转印技术的牛仔产量相较上一年激增 90%,更带来单件产品节水 70.5% 的环保效益。而东华大学团队研发的 " 聚酯中聚体循环技术 " 正将废旧 PET 瓶转化为高端再生纤维,这项 2025 年即将量产的技术,将彻底打破再生纤维 " 降级循环 " 的魔咒。
据悉,这一创新技术融合了物理法和化学法的优势,能够扩大回收材料的范围,涵盖废旧纺织材料和 PET 瓶等消费前和消费后的涤纶材料。该工艺不仅为原料采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还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生产效率。东华大学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再生涤纶的多次回收,且对纺织品的性能无显著影响。这一突破性进展将为时尚产业的循环再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SHEIN 计划将该技术与其按需柔性的供应链模式相结合,助力品牌在 2030 年实现 31% 再生纤维替代目标。此外,新一代聚酯中聚体循环利用解决方案预计将于 2025 年 6 月推广至产业供应商,并实现量产。初期应用该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有望实现年产 3000 吨纤维的产业化能力。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再生涤纶作为一种环保型纺织材料,正在成为行业的主流选择。SHEIN 的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自身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创新与商业逻辑的融合,在数字印刷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传统丝印还在为千吨废水处理发愁时,SHEIN 的数码热转印已实现 " 零水耗 " 神话——截至 2024 年 6 月,65% 的印花产品采用该技术,累计节水 113 万吨,相当于灌满 22.6 亿个 500 毫升的矿泉水瓶。
更精妙的是,这项技术完美契合 " 小单快反 " 模式。起印的灵活性,让设计师可以大胆尝试渐变扎染等复杂工艺,而不会因库存压力畏首畏尾。当下 SHEIN 通过材料科技创新构建循环经济,完成了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再生的闭环突破。
随着国产数码印花设备和墨水的崛起,成本大幅下降。如今,数码印花成本已与传统水印持平,且更加环保。设备升级后,一台 24 头打印机每小时可打印超 500 米面料,产能大幅提升。在 SHEIN 的积极推广下,数码印花逐渐替代传统水印,成为市场主流选择,供应链的 " 含绿量 " 持续攀升。
此外,SHEIN 还通过一系列绿色创新举措,加速了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涵盖环保面料推广、新能源卡车应用以及屋顶光伏系统的推广,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SHEIN 通过采购过剩库存面料、再生面料和森林安全粘胶纤维面料,推动环保面料在供应商中的应用。公司还推出了 "evoluSHEIN by Design" 可持续服饰材料及生产标准,要求服装面料至少含有 30% 的优选环保材料。与巴西流行歌手阿妮塔(Anitta)合作推出的联名系列,以及 "SHEIN X Rescued" 系列,均符合这一标准。
SHEIN 公司还计划到 2030 年,使 50% 的自主品牌产品达到 "evoluSHEIN by Design" 标准,加速环保材料的使用,完善负责任的采购和生产流程,推动时尚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物流环节,SHEIN 的绿色脚步也未曾落下。其引导供应商逐步采用新能源电车,并推广定制化的光伏系统安装方案。2024 年,一辆 16.5 米的新能源卡车从佛山三水仓出发,顺利抵达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标志着 SHEIN 供应链正式引入新能源技术。
与传统柴油卡车相比,新能源卡车在 140 公里的运输距离上可减少近 30% 的碳排放,每辆车每年可减少 17 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 1400 棵树。此外,新能源卡车还降低了 29% 的运输成本。SHEIN 还计划在更多业务场景中推广新能源车的使用,助力供应商在入库物流中逐步实现绿色转型。
同时,积极推广屋顶光伏系统,帮助供应商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这种可再生能源不仅清洁环保,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SHEIN 为供应商提供专业支持和优惠电价折扣,并给予现金激励。
亿联服饰作为首批响应的供应商之一,其负责人表示:" 安装屋顶光伏不仅响应了环保趋势,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其介绍,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接近预估的 90%,且工厂可消纳 90% 的光伏电力,基本实现免费用电。另一家供应商富力服饰在安装屋顶光伏后,工厂顶层还实现了隔热降温效果,多余的电力也可出售给国家电网。
截至 2023 年底,SHEIN 供应商已安装 51.6 兆瓦的屋顶光伏系统,产生约 2129 万度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了 12140.15 吨二氧化碳排放。SHEIN 将继续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通过 " 能效领航者项目 " 和《节能措施实施指南》,帮助供应商降低能源成本。
现在,绿色革命的触角已延伸至产业末梢。广州一家服装工厂负责人称,在 SHEIN 能效提升项目实施的半年内,工厂就实现了 13.9% 的节电率,根据定制方案所引进吊挂系统等高效能设备的使用,在半年时间就节约了 5-6 万元的成本," 省下来的钱可以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团建等的福利。以前没有意识到,工厂绿色减碳带来的能效提升,最终还会带来在员工收入和人才招聘方面的良性反馈 "。
当巴黎街头 ZARA 门店的橱窗还在展示春装时,SHEIN 已通过社媒热词预测出 " 废土风 " 将在南美爆红。这种需求驱动的时尚民主化,正瓦解传统巨头的护城河。
SHEIN 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从 " 成本洼地 " 到 " 创新高地 " 的认知颠覆,引发价值重估。不久的将来,当人们站在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的观景台俯瞰,会看到这样一副图景——光伏板覆盖的厂房如同蓝色海洋,AGV 机器人组成的运输体系川流不息,最终有条不紊地将包裹送向全球。
这幅图景揭示的不仅是 SHEIN 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价值跃迁的缩影:当数码印花机的精度突破纳米级,当屋顶光伏的绿电点亮智能工厂,当废旧 PET 瓶蜕变为高端面料,传统意义上的 " 低成本优势 " 已被重新定义为数字化能力、创新速度和生态势能的复合竞争力。
而这场由珠江三角洲发端的产业革命,正在证明一个颠覆性真理: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最强大的竞争力不是规模优势,而是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标准的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