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杜亮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2021 年 7 月 15 日,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在零跑汽车 2.0 战略发布会上放出 " 狠话 ":"3 年超越特斯拉 "、"4 年推 8 款新车 "、"2025 年销量达 80 万辆 "。
甫一开始,外界质疑声不绝如耳。如今,四年多过去了,朱江明的 " 狠话 " 终于在销量上领跑了特斯拉。
据媒体公开报道,2025 年 1 月,零跑汽车以 25170 辆的交付量继续延续了新势力的增长神话。
然而,零跑汽车在销量规模上看似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实际上环比趋势却很不乐观。与上月相比,销量下滑了 40.8%,呈现出较高幅度的下滑态势。
此外,全年 50 万辆目标的 " 军令状 ",以及盈利转正背后的高额研发开支,无不暴露其 " 速度与激情 " 下的隐忧。
当比亚迪、吉利以 45% 的新能源渗透率横扫市场,小米、蔚来等新玩家豪赌销量翻倍,零跑能否在智能化与成本控制的钢丝上稳行,也深受资本市场关注。
1、销量暴涨,提前实现盈利
在过去一年,零跑汽车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2025 年 2 月,零跑汽车共交付新车 25287 辆,同比增长 285%。
而在 2024 年,零跑汽车可以说是飞速崛起,不但曾连续 7 个月创下月交付历史新高,而且全年销量高达 27.19 万辆,位居国内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前三的位置。
尤其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零跑汽车销量实现彻底释放,月平均交付超 4 万辆。
销量暴增的同时,零跑汽车也已经提前实现盈利。
近期,零跑汽车对外公布了其盈利预期的显著提升。公告显示,2024 年度,零跑汽车销量达到了 29.37 万辆的佳绩,与上一年度相比,实现了 104% 的显著增长。
受益于销量的激增,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预期将不低于 305 亿元,同比涨幅超过 80%。
2023 年,零跑汽车凭借销售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全年毛利率达到了至少 8% 的水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零跑汽车成功实现了净利润由负转正的突破,提前一年完成了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的既定目标。
来源于公开报道统计
财报显示,2024 年前两季度,零跑汽车公司应占净利润分别亏损 10.13 亿元和 11.99 亿元。
而 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为 98.6 亿元,同比增长 74.3%;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为 6.9 亿元。
无论是与上一年同期的 9.9 亿元相比,还是和前两季度比,零跑汽车亏损收窄情况都十分明显。
来源于公开报道统计
而根据零跑汽车最新预期财报推算,第四季度的营收至少会是 117.94 亿元,约是前三季度的 63%。此外,零跑预期估算,其年度毛利率也不会低于 8%。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3 月零跑汽车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创始人朱江明就曾表示希望可以在 2025 年实现盈利,而当年定下大的经营目标是毛利率提升到 5%~10%,并希望可以继续维持正向的经营现金流。
现如今,零跑汽车算是成功兑现经营目标,并将盈利时间提前一年,成功实现自我输血。
事实上,虽然造车新势力品牌不少,但大多还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急得蔚来创始人李斌在 2025 年 2 月内部会议立下军令状:2025 年第四季度必须盈利!
对于零跑汽车而言,这几年发展可谓是神速,虽然是造车新势力的后起之秀,但已然成长为新势力车企中的一匹黑马。
2、主打性价比,却因质量问题频频被诟病
零跑汽车作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汽车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实现逆袭,在于其主打性价比。本质上来讲就是消费电子行业的 " 硬件堆料 " 逻辑移植到汽车产业。
以零跑 C10 为例,该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高通 8295 芯片、CTC2.0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虽然配置价值 30 万元级别,零跑却将售价锚定在 14.88 万 -20.58 万元区间,以 " 饱和式配置 " 策略打造 " 六边形战士 " 的产品标签。
这种 " 车圈优衣库 " 模式在初期成效显著:2024 年毛利率同比提升 7%,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更以全年近 30 万辆的交付量反超小鹏,跻身新势力前三。
然而,零跑性价比优势的护城河,其实也正遭受着多重力量所侵蚀。
一方面,蔚来子品牌乐道、小鹏 MONA 系列等竞品以更低价格杀入 10 万 -20 万元市场,零跑主力车型 C11 的终端成交价已较 2023 年下降 12%;另一方面,虽然零跑声称 " 研发高投入 ",但实质上,其引以为傲的 " 全域自研 " 却频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据 21 世纪财经报道称,6 月 25 日,在重庆车展开幕日当天,一位零跑车主出现在零跑汽车站台上进行维权。
该位车主称,其于 5 月 27 日购买了零跑 C11,没想到提车当天,新车仪表盘就发生了黑屏情况,随后维修更换两大部件,但依旧没有真正解决。经销商和厂家承诺给退车却又反悔,之后其又多次进行协商依旧无果。
之后零跑汽车针对该维权事件回应称,公司经核查后,正在与用户积极沟通解决中,一定会给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零跑汽车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其此前就曾发生多起自燃事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2024 年 1 月,一则关于零跑 C11 发生自燃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视频中,该车的底部喷出明火,整个车尾都被大火包围着。
无独有偶。同年 7 月,在海珠区南洲北路上,一辆零跑牌汽车在行进中遭遇突发故障,紧接着车辆被熊熊火焰吞噬。
据车主接受媒体采访称,车辆在行驶途中,车前盖部位突然传出爆炸般的响声,紧接着车身开始冒出大量浓烟。幸好他及时下车,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车质网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 24 日,车质网共受理 2024 款零跑 C10 投诉 84 件,主要涉及车身附件、发电机、电池、制动系统等单纯质量问题,而不少消费者还因为维修时间长、拒绝退还定金等售后问题苦不堪言。
毋庸置疑,零跑汽车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不但直接损害了汽车品牌形象,也让消费者对其信心不断降低。
财报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9 年到 2023 年,零跑汽车研发投入分别为 3.58 亿元、2.89 亿元、7.40 亿元、14.11 亿元、19.2 亿元,五年时间里累计投入 47 亿元,远不及 2023 年第三季度的研发成本仅为 4.74 亿元,远不及蔚来 、理想、小鹏等其他造车新势力。
由于其过度集中于硬件降本,导致软件算法、质量控制等环节投入薄弱,零跑汽车出现问题已然成常态。
据《深潜 atom》援引一位有熟悉零跑汽车研发内情的人士透露,零跑汽车的产品和技术都是自己开发的,很多地方还是按照非车用的产品来做的," 因为安防这块的产品,怎么弄都可以用,可以不按照严格的合规要求来做的,所以大家理解的产品定义不相同。"
3、造车新势力红海,零跑出海突破重围
造车新势力领域,行业正步入洗牌阶段,弱小品牌正被快速淘汰出市场,整体行业已经进入硝烟四起的 " 红海 " 竞争中。
其他品牌为了稳固自身地位,都在竭力扩大市场份额,这极大地限制了新兴品牌的发展机会和时间窗口。
据统计,国内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多达 51 个,但其中超过半数的品牌月销售量未能突破 3000 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车企间的优胜劣汰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例如,合创汽车已成为步入 2025 年后首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代表。
零跑汽车虽然靠着务实的品牌定位,逆势打破了 " 蔚小理 " 三强格局,但却并非高枕无忧。
现如今,华为鸿蒙智行正以 " 智选车 " 模式月销破 5 万,小米 SU7 也以生态优势收割市场。
对于零跑而言,仍需直面智能化短板:其城市导航辅助驾驶(CNAP)要到 2025 年才能落地,而小鹏 XNGP 已覆盖全国 90% 道路。
此外,在造车新势力出海浪潮下,零跑汽车开创 " 反向合资 " 模式,走出中国车企出海新道路。
去年 5 月,零跑汽车与全球汽车巨头 Stellantis 集团合作成立零跑国际。
零跑汽车通过采用 " 反向合资 " 策略,在仅仅 5 个月的时间里,成功实现了产品、法规认证、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的全方位贯通,开辟了一条中国车企 " 扬帆出海 " 的创新路径。
现如今,在行业陷入 " 唯流量论 " 的焦虑时,零跑选择回归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本质,已然成为红海突围中最稀缺的生存智慧。
但若无法在销量规模与盈利质量间找到平衡,恐难逃 " 虚火过旺 " 的质疑。
随着 3 月年报的揭晓,市场将用真金白银投票——是继续押注 " 第二个特斯拉 " 的想象,还是回归理性审视增长背后的成本深渊,答案或许比数据本身更残酷。
-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