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 年 3 月 4 日固高科技(30151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3 月 3 日接受机构调研,RAYS Capital 张蕴荷、国寿养老刘晓宁、国泰基金谢泓材、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管理殷建领、国信证券自营章耀、河南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宋中原、河清资本史青、宏利基金吴云峰、嘉实基金唐棠、建信基金杨荔媛、鹏华基金曾稳钢 闫思倩、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部郑梦琴、融通基金闵文强、上海伯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李芳艳、上海冲积资产管理中心 ( 有限 ) 蔡沛霖、上海彤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薛凌云、上海湘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周玄、深圳博普科技有限公司章腾飞、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黄向前、深圳天际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王晓路、天弘基金申坤、新华资产孙浩文、大成基金魏庆国、信达澳亚朱然、毅远基金赵鑫、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敏敏 Nancy、运舟私募郑青青、长城基金余欢、中航信托忻子焕、中融基金孙志东、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旭峰 孙曙光、紫金矿业张思晴、大家资产李恩国、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周小锋、高毅资产陈鹏旭 邢天成、工银理财宋玮、工银瑞信黄丙延、国寿安保韩涵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自身定位以及发展现状?
答:公司自创立起明确自身定位为解决高端装备核心技术问题。
发展至今已形成包括运动控制、伺服、工业通信与多维感知等核心部件,以及数控系统、机器人系统等面向行业的运控系统解决方案产品。部件与系统广泛应用、服务于半导体 / 泛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与工业激光设备、机器人、3C 自动化设备、纺织印刷设备等多个高端装备主机领域,服务 2000 余客户,完成近百万台套运控部件、系统的商业部署。
公司部件与系统目前在半导体 / 泛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约 14%;在数控机床、工业激光设备领域营收占比 30%+;在 3C 自动化设备领域营收占比约 24%;通用自动化领域占比约 10%;公司的运控部件与系统在机器人领域也有一定营收,大致波动在千万到三两千万元之间,主要来自工业、物流类机器人客户。
问:公司的运控技术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运控的技术与产品应用非常宽泛,大致机电一体化设备都能归属到运控技术与产品的覆盖范围,包括应用消费场景里面的扫地机器人、工业场景下的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
对企业而言,自身比较擅长的领域是有着高速、高精需求的机电一体化装备,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与技术需求更契合公司的能力特征。例如以半导体、高端数控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设备,就是非常好的应用领域。
问: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目前营收情况、产品进展以及竞争格局如何?
答: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 14%,主要来自后道,而前道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测试与沉积这两个大的工艺已有具体产品型号有着一定的放量,正在走入批量循环。其他如光刻、清洗等节点的前道工艺还处在测试验证阶段,等待配合客户完成验证和机型上量。竞争格局方面,控制里面碰到较多的是外国的同行 CS 等,伺服里面遇到的更多的是 elmo 和科尔摩根,半导体里碰到最多的还是 CS。
问:机器人爆发,公司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未来有什么对应规划?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
企业已在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十余年,历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也协助诸多客户完成了特定机器人产品的系统构建与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具体到目前市场高热度的人形 / 多足机器人公司与各位一样看好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在配合机器人圈子里的客户构建系统做各种技术、功能与性能的尝试;也在携手伙伴积极探索与挖掘各种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场景。
问:公司认为机器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预期很高的人形 / 多足机器人可能最大的挑战不是成本与技术,反而是要挖掘出有充分价值、有较大应用数量的商业落地场景。我们看到业界正在进行诸多尝试,比如巡检、向山上运货等;近期也有政府相关危险场景开放引入机器人的指导意见等。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商业价值的场景出现,商业场景出现,整个产业链的商业闭环便能随之顺畅,产业内生的动力也能自然而生。
这个是企业自身粗浅观点供参考。各位投资者请谨慎关注。
问:在机器人方面,公司有无具体的动作与战略?
答:公司应该说一直身处于机器人圈子中,公司的运控、伺服、编码器等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产品沉淀大致能覆盖目前各类机器人产品内部 " 小脑(运控)",以及小脑之下的执行单元。
公司也在立足自身多年积累,依据行业伙伴实际需求展开运控、一体化关节等的迭代、工程化与验证,这些新的尝试目前尚无明确批量商业节点。
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考虑到未来行业大发展后,机器人产品比如也会出现功能、性能分层,公司会考虑尽量完成相关能力建设,争取在机器人分层后发掘出与自身能力契合的商业空间。
问:公司数控系统是国产替代,还是服务市场需求?
答:我国目前制造业已有 40 万亿的巨大规模。40 万亿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端化转变而衍生出的对高端装备与相应控制系统内生需求,以及中国大陆正在涌现的工程师红利,才是整个行业真正的竞争力底色。
国产替代可能是表象,是阶段性的。逐步本地化、并以高质量技术产品响应以汽车、飞机、船、高铁、芯片等为代表的巨量高端制造业所带来的对生产力解决方案的需求涌现,才是当下展现出的真正蓝海。
问:公司的产能建设计划有吗?
答:公司现阶段产品生产以外包加工为主,公司目前主要保有组装与测试。有计划并正在进行一定的自有产能建设。
固高科技(301510)主营业务: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运动控制系统类和运动控制整机类等产品的销售、维修及技术服务 , 分为内销与外销。
固高科技 2024 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 2.96 亿元,同比上升 10.32%;归母净利润 2922.37 万元,同比上升 0.22%;扣非净利润 1960.49 万元,同比下降 14.74%;其中 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 8518.56 万元,同比下降 6.9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272.7 万元,同比下降 69.3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 135.57 万元,同比下降 80.34%;负债率 10.13%,投资收益 329.44 万元,财务费用 -482.25 万元,毛利率 48.2%。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 3 个月融资净流入 2.54 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 48.95 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 310104345710301240019 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