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3-05
金融女王禅位,非议声中恒生银行何去何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市场的最大非议来自高企的不良贷款率。

文 / 每日财报     林岚                                                               

2 月 19 日,恒生银行发布董事会成员变更公告称,现任董事长利蕴莲将于 2025 年 5 月退任,而现任永泰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维新将接任。

同日,恒生银行披露 2024 年业绩报告。早有媒体指出,从该报告看,截至 2024 年末,恒生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至 6.12%,创近 10 年新高。

这一连串的消息,激起了舆论的热议。

金融女王

若盘点当今国内的金融女王,利蕴莲应有姓名。

她于 2021 年 2 月成为恒生银行史上首位女性董事长(独立非执行)及提名委员会主席,在男性主导的香港金融业高层中尤为显眼。她在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早期曾任澳洲联邦银行企业财务主管、澳洲摩根大通咨询委员会成员。2014 年起,她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而汇丰集团目前是恒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持有后者 62.83% 的股份。

同样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她的身世——出身于香港老牌四大家族之一的利氏家族,祖父利希慎是 20 世纪初与杜月笙齐名的 " 烟土大王 ",也是铜锣湾最大地主之一;伯父利铭泽开发了几乎半个铜锣湾的产业,家族持有的利园山地块是目前全球最繁华商业区之一;父亲利孝和是 TVB 创始人之一;同族堂叔利国伟曾任恒生银行董事长,主导过汇丰收购恒生股份的谈判,并作为香港行政局议员参与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制定,还在中英会谈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作为利家新一任掌门人,利蕴莲在地产界也颇有声量,担任着利氏家族旗舰企业——希慎兴业有限公司的执行主席和提名委员会主席,公司目前市值超 130 亿港元。

严格来说,作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长,利蕴莲不必为恒生银行的经营业绩全面负责。不过考虑她也是恒生银行提名委员会主席,且在她上任后便有多位公司现任高层管理者就职,例如现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施颖茵、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苏雪等,可推测利蕴莲在任命公司高管时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对公司业绩也不能说毫无责任。

那么她在恒生银行董事长任内的成绩究竟如何呢?

先来看整体业绩。考虑 2020 年起受疫情相关因素的大幅影响,仅看自身的年际变化可能不好评判,不妨看看恒生银行与东亚银行的财务数据对比——两者的业务体量基本为同一量级,且同为香港本土银行。以港币记,2020 年和 2024 年在营业收入上,恒生银行分别为 333.30 亿和 367.64(增加 10.30%),东亚银行为 173.10 亿和 209.79(增加 21.20%);在净利润(两家公司在报表中称为年内溢利或年度内溢利)上,恒生银行分别为 166.70 亿和 183.69 亿(增加 10.19%),东亚银行为 36.85 亿和 46.29 亿(增加 25.62%)。可见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收入,恒生银行四年来的业绩表现远逊于东亚银行,成绩不算理想。

从局部看,恒生银行近年表现也并非全无亮点。如,其非利息收入由 2020 年的 91.62 亿增长为 2024 年的 107.53 亿,增加了 17.37%,而东亚银行同期的非利息收入减少了 22.74%,可见恒生银行近年在推动营收多元化⽅⾯卓有成效。又如较 2023 年,其内地零售客户开户量大增 81%,新增富裕客⼾按年大增 75%,可见恒生银行在内地市场开拓和高净值人群引入方面均进展喜人。

然而,本期恒生银行的业绩报告发布后,市场的最大非议来自高企的不良贷款率。

非议之声

《每日财报》注意到,截至 2024 年末,恒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 6.12%,触及 10 年以来最高值而在利蕴莲上任前的 2020 年,不良贷款率仅为 0.60%,在疫情前的 2017-2019 年更是在 0.22%-0.25% 的低位徘徊。公司对这一数据给出的解释是,香港商业房地产借款人因利率上升而面临现金流压力,以及贷款总额的下降。

恒生银行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不仅相较自身历史处于高位,相较同行也同样突出。根据毕马威的历年香港银行业报告,在香港十大银行中,2023 年恒生银行是不良贷款率(文中论述为减值贷款率)最高的银行,而在 2020 年它还是不良贷款率倒数第二低的银行。

就贷款总额而言,2020 年恒生银行贷款总额为 9499.54 亿,2024 年为 8321.09 亿,降幅为 12.41%。这一降幅显然无法有力解释增长了近十倍的不良贷款率。

而其他香港主流银行与恒生面对着相似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 " 香港商业房地产借款人因利率上升而面临现金流压力 " 本身也并不能有力地解释恒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近年变化。

那么恒生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究竟是何原因?目前在财报中可能还找不到答案。

近年来,恒生银行似乎也在努力控制房地产导致的不良贷款。相关数据主要体现在年报中。. 鉴于 2024 年年报尚未发布,《每日财报》主要对比 2023 年与 2020 年的情况。

从贷款数据看,香港地区企业项下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明显压降。其中,物业投资类从 2020 年的 1543.38 亿减少为 2024 年的 1165.13 亿,物业投资类从 2020 年的 718.68 亿减少为 2024 年的 502.19 亿。

同时,商业房地产贷款项下的抵押担保水平提升。绝对数值看,2023 年无抵押贷款额为 691.27 亿,较 2020 年的 1038.61 亿大幅下降。从相对数值看,2023 年抵押品价值占商业房地产总贷款额比例为 66.12%,较 2020 年的 63.43% 有所上升。

再从具体事例看,2024 年 4 月 15 日,恒生银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一份针对时代中国的清盘呈请,是最早主动发起国内房企清盘呈请的大中型银行之一。

即便如此,也并未遏止住它不良贷款率飙升的势头,未来可能对公司利润造成更大的压力。

未来何往

利蕴莲在恒生银行的继任者郑维新,同样有着地产和金融的双重背景。他从 2010 年至今任永泰地产副主席兼行政总裁,主导开发了香港铜锣湾逸兰精品酒店、湾仔 W Square 等标志性项目。在金融业方面,他自 2020 年起任香港证监会非执行董事,自 2023 年起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

有趣的是,郑维新的家世虽不及利氏家族显赫,但也相当不凡。其父郑翼雄为永泰集团创始人,曾垄断东南亚牛仔裤市场,后又涉足房地产领域。其二哥郑维健为已故船王包玉刚的前女婿,并继承了包氏集团的部分财产。巧合的是,郑维新曾任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执⾏董事、财务总监,而九龙仓是包玉刚生前的产业之一(现归属于包家二女婿吴光正),也是利蕴莲所掌舵的希慎兴业在铜锣湾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在利蕴莲和郑维新之前,恒生银行的董事长少有地产方面的任职背景。那么第二位地产精英型董事长能否继续化解恒生银行的地产不良贷款困局呢?

我们拭目以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恒生银行 香港 女王 执行董事 tvb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