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3-05
keep能否抓住AI救命稻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翟元元

运动红利还在消退。

2 月 21 日,运动科技公司 Keep 于港交所发布盈利警告称,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公司预计 2024 年度经调整净亏损额为人民币 4.6 亿元至 4.9 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同时,公告指出,公司争取于 2025 年实现盈亏平衡。

Keep 急需一场盈利证明自己。近 5 年,Keep 已累计亏损 20 多亿元。市值缩水近 130 亿港元,2023 年 7 月登陆港交所时,Keep 市值一度接近 160 亿港元,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截至 2 月 28 日收盘,Keep 市值只剩下 28.24 亿港元。

过去一年,Keep 竭尽全力降本增效,裁员、调整组织架构、关停所有线下 Keepland 门店,缩减员工日常办公用品等福利待遇,但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除 Keep 危机。

Keep 的焦虑肉眼可见。2025 年,Keep 选择把未来押注在 AI 上。Keep 创始人王宁日前在 Keep 十周年节点上发布的全员信中明确表示,Keep 未来将 "All in AI"。

AI 能否将 Keep 带出亏损泥潭尚不可知。但这可能是 Keep 目前唯一能抓住的 " 救命稻草 "。

降本增效

互联网公司的 " 降本增效 ",已经成为常态。

与动辄数万名员工,裁员就可以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大厂相比,Keep 裁员规模并不大,因为它的员工规模好几年都维持在 1000 人左右,人数在 1200-800 之间浮动。

2024 年 11 月,媒体 " 电厂 " 报道,Keep 裁员行动拉开序幕。裁员幅度在 10-15% 之间,裁员规模预计超过 100 人。事实上,2023 年,Keep 裁员规模更大。其财报显示,2023 年 12 月 31 日,Keep 拥有 955 名全职雇员,相比上一年年末减少了 288 名,相关的雇员福利开支也减少了 1.27 亿元。

Keep 员工陈辰向 Tech 星球透露,现在 Keep 员工群大概 800 多人。去年底的那波裁员,很多老员工甚至主动认领了裁员名额,因为超过 3 年工龄的员工可以拿到 N+2 的赔偿,其他正式员工则是 N+1 的赔偿。

裁员动作背后代表的其实是公司业务调整。陈辰称,Keep 近两年调整频繁,几乎每半年就要调整一次,频率高、幅度大。业务或是关停并转,或是新增项目部。公司空降高管也比较多。上市前,Keep 战略重心是平台内容多元丰富,是业务扩张。近两年,Keep 盈利压力陡增,公司战略从扩张改为收缩,开始聚焦主营业务。

收缩逻辑下,Keep 陆续关停了所有线下 Keepland 门店。

原本 Keepland 是 Keep 线上线下业务联动的重要场景,Keep 在 2018 年 3 月推出的线下运动空间。Keep 以颠覆传统健身房的姿态自营团操课,门槛更低,按照预约以及单次收费定价策略确实打开了大众健身市场。但这种模式往往比较重,开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 Keepland,租金、健身教练都是巨大的开支,尤其是疫情期间,线下业态遭受重创,亏损倒闭的门店不计其数。连锁健身房如一兆韦德、威尔士都先后被曝关店。《2022 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 年,商业健身房倒闭总数将近一万家,倒闭率达 10.39%。

2022 年,Keep 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由重向轻转型。与传统第三方健身房展开合作,推出 Keep 优选健身馆。但这种模式最后也被证明行不通。

关停亏损业务 Keepland,但 Keep 并没有完全放弃线下业务。2024 年下半年,聚焦主营业务的 Keep 开始发力线下自有品牌运动产品门店。2024 年 9 月,Keep 在上海浦东嘉里城开出了首家线下零售体验店。主要销售 Keep 瑜伽服、跑步机、智能单车等产品。一位员工表示,除了上海零售店,公司目前还在筹备在北京、杭州开店。

线下零售生意虽然不够性感,但却是 Keep 促进消费品增长不得不尝试的策略之一。上市前很长一段时间,Keep 的主要营收来自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消费品),被外界视为一家消费品公司。

但从 2023 年开始,Keep 财报中营收贡献最大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增长乏力,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反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2024 年上半年,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下滑,消费品业务重回 Keep 收入占比第一:自有品牌运动产品营收 5.01 亿元,占比 48.3%,较去年同期增长 7.5%。

能试的都试了?

线上运动市场天花板有多高?

2019 年 9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智能健身第一股 Peloton 短暂地向行业展示过。2020 年年底,Peloton 市值一度暴涨至 500 亿美元。虽然现在 Peloton 市值已经缩水 98%,但它曾经的确拥有过风光无两的高光时刻。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内容,Keep 最初培养出了一大批忠实用户。但眼下,Keep 不得不直面月活、打开率、转化率、会员规模等,各项指标都在下滑的现实困境。Keep2024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的收入为 4.37 亿元,同比减少 2.6%。月活 2966 万,相比 2023 年的 2976 万,出现下滑。月会员订阅数量 328 万虽然比 2023 年多,但与 2022 年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压力自上而下层层传递。Keep 员工陈辰称,基层的压力很大程度来自联合创始人的话语权在变大。之前老板会给员工很大的试错空间,员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现在,老板收走了一部分试错权,对业务耐心收窄,常常会觉得很多业务发展速度过慢,员工现在更多的在做自上而下按照指令执行的工作。

Keep 的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如果说,以前优质且独家的内容课程是 Keep 的 " 护城河 ",会员增长的直接抓手。那随着 Keep 加注 AI,砍掉视频内容课程团队,录制新课变少,去独家课程化,Keep 正在失去其过去十年建立起来的护城河优势。

Keep 独家付费课程的含金量也在下降。2023 年,Keep 为了扩大自己独家内容的优势,先后与帕梅拉、欧阳春晓等多位明星博主达成合作。但从结果来看,该策略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不大。同样的跟练视频在 B 站、小红书、抖音都能找到,很多还是免费的,用户迁移变得无法避免。

出圈业务也很难持续扛起业绩增长大旗。

2023 年,Keep 因为奖牌业务出圈。外界传闻该业务为 Keep 带来 5 亿元的营收,尽管事后被辟谣没有 5 亿那么多,但 Keep 的确因为奖牌创收实现了增长。然而,热闹一年之后,奖牌业务也归于沉寂。财报显示,2024 年上半年,Keep 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的收入为 4.37 亿元,同比减少 2.6%,Keep 公开指出,该部分主要是由于虚拟体育赛事产生的收入减少。

Keep 几乎尝试了可以带来增量市场的动作。2022 年,抖音健身达人刘耕宏爆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涨粉 6000 万,成为抖音史上涨粉最快的达人,与此同时,还成功带动了全民健身潮。刘耕宏走红,一定程度上对 Keep 造成了威胁。当时业内流传着一种声音,刘耕宏一个人打赢了整个 keep。Keep 内部不得不进行调整,知情人士称,Keep 开始增加一些适合大众市场的健身内容,降低健身门槛。

Keep 也曾试图抓住直播风口,招聘了大量健身教练做直播,知情人士称,流量转化一度很还不错。但也很快转瞬即逝。最后,教练也都被优化了。

最后的希望:All in AI

Keep 去年还尝试过出海业务,知情人士称,数据增长还不错,但可能是投入产出性价比不高,该业务也被要求收缩,出海受阻。

无论是邀请明星博主帕梅拉,还是发力教练直播,扩大独家内容优势,甚至是奖牌业务激活拉新,这些尝试短期之内效果立竿见影,但热度过后,长期流量难以留存。

虽然,很难因此就断言 " 运动红利见顶 "" 健身市场天花板比较低 ",但不可否认的是,健身流量的确在下滑。

不止 Keep,近日,无忧传媒回应与刘耕宏的合作结束,称以后变更为商务合作。刘畊宏作为 2022 年崛起的顶流健身达人之一,现在较巅峰时期已经掉粉 854.5 万,直播带货场均销售额仅 10 万元。

网红经济生命周期普遍较短,运动健身又是一个比较逆人性的生意。疫情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投身户外运动。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留住用户,是眼下运动达人、平台都需要直面的问题。

但焦虑之下的战略选择是否正确,则有待后续验证。

Keep 的应对措施是 All in AI,称要基于十年的运动数据积累与沉淀,从内容驱动到数据算法为核心,真正实现软硬件相结合的运动 AI。

Keep 员工陈辰称,Keep 内部专门成立了 AI 项目组,联合创始人彭唯亲自负责。以前 AI 爆发时,Keep 便将 AI 研发提升到战略高度,把人工智能与健身的结合列为业务重点。但主要是一两个部门进行探索,现在则是全业务必须应用 AI,以 DeepSeek 生成内容。

当然,All in AI 只是一种手段。商业首要目标依然需要是增长、盈利。对于 Keep 而言,All in AI 是决心,也是压力外化的一种表现。

学习竞争对手,也是眼下 Keep 应对危机的一种举措。除了会员付费内容,Keep 针对户外运动场景增加了户外课程,该业务 Keep 目前在对标华为、小米。用户留存方面,Keep 在借鉴多邻国英语模式。多邻国是 AI 落地教育行业的一个标杆案例,该公司凭借 AI 模型 "Birdbrain",通过分析 10 亿级用户行为数据,动态调整题目难度,使付费用户占比从 12% 提升至 28%,ARPU 三年内增长 150%。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 Keep 正在灰度内测类似于多邻国的产品推荐 " 专属运动之旅 ",提升平台用户活跃度。后续该功能有可能会成为 Keep 固定入口。

无论最后 AI 战略能否奏效,拥抱 AI 都是眼下 keep 不得不跟进的战略之一。keep 需要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keep 裁员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