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在 " 百镜大战 " 一触即发之际,和当红炸子鸡 DeepSeek 同样来自杭州的 AR 厂商 Rokid,因创始人在杭州政府会议上展示的眼镜提词器功能,打破了 AR ( 增强现实 ) 设备是 " 极客玩具 " 的固有认知,给已站上风口的 AR 行业,又添了一把火。
近日,在与华尔街见闻的独家对话中,星纪魅族 XR 业务负责人郭鹏表示,Rokid 此次破圈对整个行业非常有好处,如果有更多的友商用同样的破圈方式一起入局教育市场,这个行业的蛋糕会是非常大的。
让用户认知到 AR/AI 眼镜的好处,这是行业爆发的必要前提条件。而随着越来越多玩家涌入这一赛道,AR 眼镜的 "iPhone 时刻 " 什么时候会到来?
郭鹏指出,今年可以说是 AR 眼镜行业的 " 破局之年 ",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走出陡峭的上升曲线,但离彻底的爆发可能还得要 1-2 年。
当下最火热的 AI 眼镜被视作 AR 眼镜的衍生品,部分厂商将 AI 眼镜视作 AR 眼镜的过渡形态,而像星纪魅族这样的 AR 厂商则强调在光学显示基础上融合 AI 技术。
2025 年无疑将迎来 AR/AI 眼镜的大混战,而要成为最终少数几家能存活下来的赢家之一,各大玩家必须在今年这一 " 破局之年 " 抢占消费者心智。
这是对 " 下一代移动终端 " 的争夺战,刚入局两年就已跻身 AR 市场前三的星纪魅族,如今已火力全开。
" 破局之年 "
AI 大模型将引发一场终端革命,而在众多终端设备中,AI/AR 眼镜被视作 AI 大模型的最佳落地载体之一。
"AR 眼镜行业今年确实很火。" 郭鹏告诉华尔街见闻,2025 年是 AR 眼镜的 " 破局之年 ",这是一个很精确的描述。
今年这一轮行业的爆发由 Meta 点燃。2023 年 9 月,Meta 与 Ray-Ban 联手推出了第二代 AI 眼镜 Ray-Ban Meta,去年销量超过百万台,目前累计销量已经突破 200 万台,是首个销量超预期的 AI 眼镜。
郭鹏称,在这之后就看到了去年底的 " 百镜大战 ",国内外好多公司频繁的宣发产品,这对用户的市场教育是很大的突破。
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星纪魅族、Rokid、小度、影目、闪极、大朋等都陆续发布了 AR/AI 眼镜。
郭鹏认为,如今国内投身 AI 眼镜的厂商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布局较早的传统 AR 眼镜厂商,如星纪魅族、雷鸟创新、Rokid 等;第二类是切入智能眼镜赛道的手机或电子大厂,如小米、华为、OPPO 等;第三类是互联网大厂,如 Meta、百度、字节跳动等;第四类就是初创企业,如闪极等。
除了众多玩家涌入使得 AR 眼镜的市场教育到了破局点之外,技术发展也来到了破局点。
郭鹏表示,技术和产业链是支撑这个行业重要的因素,有三个绕不开核心技术:显示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AI 大模型技术,这些技术已经高速发展到了破局的地方。" 但这些技术还是会继续往前去发展,再叠加一些杀手级应用,未来有望迎来更大的爆发。"
IDC 预计,2025 年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 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共同推动下,整体智能眼镜市场(包括所有 XR 设备)将迎来高速增长。
在科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中,普通人日常必定少不了 XR 设备(包括 VR、AR 和 MR 等多种拓展显示设备)。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 CEO 李宏伟也在年初表示:" 眼镜这个赛道其实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热闹过 ",从创业公司到巨头,从互联网到手机企业,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科技公司都开始入局眼镜赛道。
目前,外界对 AR 眼镜和 AI 眼镜的界定并不完全统一,两者的技术路线、功能定位和市场宣传常存在交叉或模糊地带,一些眼镜也经常定义自身为 "AR+AI" 眼镜。
最近,XREAL 也首次对 AI 眼镜进行了明确分级,将 AI 眼镜分为 L1 基础响应级、L2 智能辅助级、L3 智能助理级、L4 智能协同级以及 L5 超智能体级。
XREAL 创始人兼 CEO 徐驰认为,2025 年只是 L2 级 AI 眼镜的元年,2027 年才是 AI/AR 眼镜真正的赛点,L4 高阶级别的 AI 眼镜会在 2027 年到来。
郭鹏则指出,目前的趋势是,所有的 AR 眼镜都会去融合 AI 技术。" 我自己对 AR 眼镜的按断是 All in One, 就是未来 AI 眼镜上的所有功能,包括摄像等都会加进来。"
因此,很多人认为 AI 眼镜是 AR 眼镜的过渡阶段,从无摄像头 AI 眼镜到带摄像头 AI 眼镜,向带显示屏 AI 眼镜演变。
洛图科技表示,随着 AI+AR 概念持续升温,满足多场景、全天候佩戴需求,且具备 AI 助手功能的一体式 AR 眼镜成为了下一阶段的关注焦点。2024 年,搭载光波导方案的一体式 AR 眼镜市场份额已增至 18.8%,比 2023 年上涨了 8.2 个百分点。
另据 wellsennXR 预测,从 2025 年起,在传统眼镜销量稳定增长的背景下,AI 智能眼镜将快速向其渗透。2029 年,AI 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 5500 万副。
在此背景下,郭鹏指出,今年 AR 眼镜行业竞争将呈现几大特点,一是玩家变多,去年主要玩家还是传统 AR 厂商,今年就是上述提到的 4 大类玩家;二是价格下探,这是竞争更激烈以及供应链催熟带来的;第三个是消费者的认知度会急剧增加。
一场 AR 眼镜的世纪大战即将打响。
星纪魅族的 " 野心 "
在这场激烈的 AR 赛事中,星纪魅族无疑是目前的种子选手。
早在 2021 年,星纪魅族的前身星纪时代就组建了专门团队负责 XR 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星纪魅族成立后宣布将 " 手机、XR、智能汽车 " 作为三大核心业务,并于 2023 年 11 月发布旗下首款 AR 智能眼镜 MYVU。
去年初,星纪魅族成为第一家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研发的手机厂商,提出 All in AI 战略,目标是打造 AI Device 产品、重构 Flyme 系统和建设 AI 生态。
在此背景下,星纪魅族全新品牌矩阵形成,Star 和魅族两大产品品牌并行,Star 品牌下辖 StarV 智能眼镜和 STARAUTO 智能汽车业务,魅族品牌则包括 AI 手机和 AI Device。
这也意味着,在星纪魅族,智能眼镜是和 AI 手机等同等重要的业务板块,是其全场景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去年 9 月,星纪魅族又一口气推出了两款 AR 智能眼镜 StarV View、StarV Air2,前者主打观影,后者主打 AI 助手,包括如今备受关注的提词器功能。
据洛图科技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4 年,星纪魅族凭借 StarV 系列的市场表现在竞争激烈的 AR 市场中跻身第三名的位置,其线上市场份额为 10.6%,前两名分别为雷鸟创新、XREAL。
StarV Air 2 是星纪魅族如今的流量担当。据悉,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占据了一体式 AR 眼镜的当月销量榜首,同时位居多个主流电商平台榜首,且在 AR 产品主力价位区间(2000 – 2999 元)累计销量占据首位,市占率高达 41.5%。
郭鹏指出,星纪魅族判断 AR 眼镜是下一代个人计算入口,是能够与 AI 更好结合的终端,同时具备亿级赛道的爆发式增长潜力。" 对 AR 眼镜的火热的预判,今年来看是被验证可以实现的,而且增速可持续,所以今年公司的投入就更加坚定了。 "
站在 AR 行业的 " 破局之年 ",星纪魅族已然摩拳擦掌,同时也认识到行业的高门槛。
郭鹏认为,AR 行业虽然厚雪长坡,但也必定经历动荡和调整,所以最后能活下来的少数厂商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技术上有长期的积累和布局,因为硬件产品需要经过 2-3 代的迭代,才能满足消费者的诉求。
二是,要始终如一的重视用户体验。郭鹏指出,消费者会拿脚来投票,厂商对体验的把握是不是够,有没有因为要去降低价格而折损了一些体验和主流性能等等,有没有让消费者感受到这是一款好的产品,持续的把消费者能够一代又一代的留住,这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 有些厂商可能经过一代产品,他就退出激烈竞争的市场了。"
对于今年目标,郭鹏透露,在智能眼镜(包括 AR 眼镜和 AI 眼镜)这个大领域 , 希望能排到行业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然而 " 百镜大战 " 来临,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星纪魅族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未来的挑战
当前 AR 眼镜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竞争格局尚未完全稳定。
根洛图科技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4 年,雷鸟创新、XREAL、星纪魅族、INMO 和 VITURE 位居中国 AR 线上监测市场的前五名,合计份额(CR5)为 90%,集中度极高。
洛图科技指出,各品牌的表现与其新品迭代和价格策略高度相关。头部玩家雷鸟创新和 XREAL 依靠稳定的推新节奏占据领先。新兴品牌星纪魅族、VITURE 凭借新品突围,进入前五。
在郭鹏看来,消费品最终竞争的杀手锏是用户体验和产品差异化价值,所以星纪魅族今年的产品策略是巩固优势、持续布局,在下一代产品中体现出产品主功能的差异化以及功能覆盖度上的差异化。
如今火热的 AI 眼镜赛道,无疑是星纪魅族接下来推进的重点。
郭鹏表示,今年借着这波热度,公司一定会凭借之前的技术积累,推出带有摄像头的 AR+AI 眼镜,同时在摄像能力、音频以及 AI 应用、交互方式等方面做出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还会发布一款旗舰级眼镜,是现在市场上没有的一款产品,集合了公司的光波导显示和摄像头能力、AI 能力。
在如今备受关注的 AI 大模型策略上,郭鹏透露,星纪魅族自研 Flyme AI 大模型,同时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接入阿里云通义千问、字节豆包、百度文心一言等头部第三方大模型,并第一时间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会根据具体的业务和场景需要去选择调用哪个大模型。
" 可以理解为,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大模型的 Hub ( 中心 ) 来根据用户的不同问题和产品的不同特性来决定它到底应该调用哪个大模型,因为现在不同大模型现在的强项不太一样。" 郭鹏称,在 XR 厂商中,星纪魅族应该是唯一选择这一策略的。
面对行业越发激烈的竞争,各大厂商在产品的技术体验行做出差异化的同时,也需要在营销上下更多功夫。
郭鹏表示,星纪魅族在 AR 眼镜的营销上除了突出产品本身的各项优势,还会更强调和集团其它产品业务的联动,包括手机、汽车,集团化作战的打法。
此外,全球化是星纪魅族的战略重点,AR 眼镜如今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销售。" 我们也做了一些长远规划,包括市场、品牌和渠道,在欧美日韩这些主流一线市场,我们既要有品牌形象,也要有产品的渠道覆盖。"
在 AI 大模型浪潮下,智能设备厂商迎来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新机会,这是一场全球性的、跨产品的竞赛。
AR/AI 眼镜的风潮越吹越烈,2025 年无疑将成为产品起量的重要时间节点,但 " 百镜大战 " 也将导致行业竞争激烈,要想在这场 AI 眼镜军备赛中突出重围,各大厂商都必须严阵以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