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3-05
【金融棒棒糖】倒逼“早”春二月?去交大挖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篇作为金融棒棒糖对于陕西创投环境的阶段性观察,我们今天想同各位读者聊聊 " 交大科转 "。

2 月底穹顶医疗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方资本与讯飞创投领投、合盈资本跟投。若只是单个事件就罢了,但回顾近两个月的融资事件,这已经是我们观察到的第三例交大教授获得融资的案例,在一级市场遇冷的当下,创投机构对于交大教授却热情依旧。

01

三位交大教授:扎堆融资

首先介绍我们关注到近期完成融资的三个交大科转项目:穹顶医疗、华晟复材、同尘和光。

从最近融资的穹顶医疗谈起。

该公司成立于 2019 年,专注于无创深脑神经调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产品主要用于帕金森、癫痫、抑郁症、疼痛等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

公开信息显示穹顶医疗已经完成 3 轮融资,2023 年的前两轮融资金额达到 5300 万,投资方包括小米旗下的顺为资本、中新集团、西安财金、峰瑞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穹顶医疗的创始人李龙,现任西交大化学学院的副教授一职。公开的履历显示,李龙自 2012 年本科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相关研究工作,2019 年自筹团队开始进行商业化应用。

该公司的灵魂人物之一,同样是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钰,现年 69 岁,其曾主持、参加了近 30 项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级科研和新品开发工作,是中国神经调控领域著名专家。

按成立时间算下一个公司是华晟复材,其主要从事复合材料自动加工设其中,自动铺丝机产品的国产化,解决我国复合材料自动加工的行业 " 卡脖子 " 难题。

华晟复材于去年 12 月底,完成 A 轮融资。由无锡金浦动力领投,上海临港国泰君安科技前沿产业私募基金、老股东苏州乾融泰润多家机构参与。

公司创始人段玉岗教授,现年 54 岁,在 " 自动铺丝 / 铺带技术 " 领域深耕近 20 年后,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并创立西安华晟复材。

成立时间最晚公司是同尘和光,主要专注于液氢应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

这家公司相较于前两位的特殊点在于是由陕西氢能 " 链主 " 维纳氢能科技,联合西交大教授蒲亮成立。这种 " 产业资本 + 教授 " 的组合在陕西并不多见。同样也是在 2024 年底,同尘和光完成天使融资,投资方为沣西基金。

作为科转核心的蒲亮教授,现年 49 岁,自 2003 年开始从事相关研究,距正式成立公司也有近 20 年的时间。

看完三家公司的简历以及教授的科研经历,我们可以得出西交大的教授们创业的几个相同特征:一是核心创始人都做过长时间的 " 冷板凳 " 才完成技术突破,而且现在年纪也都不小;二是三个项目都是 " 彻底的早期项目 ",前期缺乏明确订单或应用场景,但却都具备技术突破性,能够破行业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

02

偏爱交大:创投困境

创投机构偏爱交大教授,这并非金融棒棒糖的臆想,而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强化。

我们统计了企查查数据中 2021 年至今,所有公开获企业融资事件,累计 904 次企业融资(含重复企业),其中明确提及属于 " 一院一所一校 " 科转企业的融资案例共 116 个,交大教授的科转企业共有 57 个,占比为 50%;西工大其次,共有 35 个,占比为 31%;西光所有 12 个,占比 10%;余下则为有色院和清华交叉信息院,两者数据一致。

具体到年份来看,2021 — 2023 年陕西企业融资事件从 169 升至 257 件,增幅达到 52.07%;2024 年则开始小幅下滑为 240 件,降幅为 6%。

我们想请读者注意一则数据,2024 年在全省创投数据下滑的前提下,投资西交大教授的却并未减少,从绝对数量上看,去年西交大教授的融资案例达到 19 个,为近四年最高,占比从 5% 提升至 7.9%。

尽管这样的数据变化可能十分细微,但我们关注该信号的原因在于目前一级市场行情的变化:

退出难,作为主要退出途径的 IPO 审核门槛高,企业上市难度加大,直接冲击了 PE/VC 机构的退出进程。对此我们曾在《新版国九条:预警陕西 " 两大群体 "》中有详细描述。

高估值以及倒挂现象,一些项目上市前通过多轮融资,估值不断被推高,此时投资机构进入的压力和风险就很大。另外如果上市后由于市场对其业务模式的质疑,导致股价下跌,估值反而低于上市前。有媒体曾统计称,2020 年— 2023 年有 613 家企业出现估值倒挂。

面对以上情况,对于众多创投机构而言,我们认为最好的出路依然是回到 " 投早、投小 " 的初心。这就要求创投机构改变自身的投资策略,放弃扎堆投资热门项目的模式,并同步加强自身的早期发现和决策能力。

一定程度上说,关注早期有着强烈的市场动因,因为 " 热门项目 ",太贵了。

03

早期热土:低估值、高潜力

关于西交大是早期投资的热土的判断,源于金融棒棒糖对于 " 一院一所一校 " 的再思考。

有色院模式下的科转企业,大部分基于强大的上下游协同能力和研发能力,创业项目相对稳健,在诞生之初就已经过商业验证。例如有色院旗下的赛特科技,其首笔公开融资就达到 2.07 亿,且对于投资者有着严格要求。(《首现 " 划档招募 "!2.07 亿!" 有色 " 预备役 " 投石问路 "?》)

光机所模式亦强烈突显着光学赛道的历史积累,虽然充满探索性,但因强大平台(西科控股)及明星机构(中科创星)加持,基本走出了 " 投资全周期链条 ",各轮次、各阶段项目已形成有效接续。

西工大模式则更为特殊一些,由于有着较为显著的军工色彩,尤其是多项 " 民参军 " 项目有着较为确定性收益预期,故此估值也上升较快。此前西工大在公开报道就提及,新增成果转化企业 56 家,其中 22 家企业市场估值都超亿元。

至于本文的核心西交大模式,对比以上三家,一方面缺少定向的孵化机构以及专项基金的支持,在我们的观察中仅有长安汇通有所尝试。(详见《再向前一些:汇通入局 " 交大科转 "》)另一方面, 交大教授的创业项目更多依赖于发明和创新,早期特征最为鲜明,基本属于科转最为关键的一环。

因此我们受到的启发是:早期项目的 " 不完整 " 恰恰意味着 " 估值低、好介入 ",既避免了加剧一级市场泡沫,同时也利于 GP 扩大投资范围,以前投一个热门项目的钱,现在可以投 10 个了。

支撑这一启发的要因是交大科转的思摩威。

这是一个 " 彻底的早期项目 ",2020 年沣西基金向该公司投出 600 万元,成为市场上首家 " 挖掘出思摩威 " 的投资机构。2023 年沣西基金通过转让部分股权,不但收回现金 1300 万(首轮投资 600 万元),剩余 5% 的股权市值还超过 2000 万元。(《" 陕西财政厅养狼 " 后续:给交大教授 600 万!回本还赚 2700 万!》)

行文至此,近些年围绕 " 投早投小 " 的话题,我们注意到政策端口一直在不断引导资金向早期牵引,其间国资机构确实发挥不少示范作用,市场端则对于早期项目略显保守,在容错机制尚未大规模推出的当下,我们建议外部机构持续加强对西安交大等 " 水下项目 " 的关注,力争能在便宜时抢到好筹码。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帕金森 融资 医疗 创始人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