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陶然 编辑 | 魏晓
"DeepSeek 给上一批公司带来的,是技术路径、训练成本和市场认可的三重降维打击,看不到商业闭环的有些已经在考虑怎么体面退场了。"
昨日,在明星 AI 初创公司百川智能曝出大规模裁员及业务线裁撤后,行业分析师徐睿同 AI 蓝媒汇分享他关于 " 上一批公司 " 的看法:上一批说的已经不是几年前撑到现在的商汤旷视,就是去年疯抢的六小龙。
" 行业分化在加速,关键是有看得见的业务。"
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 等等这些一度被资本追捧、风光无限 " 新 AI 六小龙 ",在由 DeepSeek 掀起的技术革新和效率革命浪潮中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被迫提前进入了战略收缩期:或大幅裁员降本、或分拆非核心业务,更有甚者直接传出创始团队寻求退出的消息。
当然也有例外:六小龙中的零一万物抱上阿里大腿模块化分批 " 上岸 ",智谱 toB 业务进一步落地后再度喜提融资。
据智能超参数统计,2024 全年国内大模型厂商中标榜单中,有且仅有智谱一家挤进了榜单前列,且与头部大厂讯飞、百度差距明显,但这已是最好的一位——百川智能、零一万物、阶跃星辰这三家大模型独角兽企业在 2024 年的中标项目,该机构称只有一到两个。
图源 / 智能超参数
从技术路径到商业模式的全面分化释放出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行业又一轮残酷洗牌即将开始,
毕竟,DeepSeek 开年就为行业重新设立了标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则是百川智能这批迟迟未能打通路径稳定造血的玩家,若依然处于烧钱状态。资本和用户离去后,新的一年只会加速衰亡。
砍掉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航道,新贵们的主线任务暂时只剩一项:留在牌桌。
节流与聚焦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百川智能 toB 业务先后进行了两次大幅度架构调整。
2025 年 2 月 19 日,原属于百川智能 toB 业务团队的 PE 团队(提示词工程团队),调至统管算法团队和 C 端产品的产研组;3 月 3 日,主要负责金融行业 toB 业务的 B 端组也在公司内部的 " 优化调整 " 中被大幅裁撤。
关于这次调整,百川智能方面的解释是 " 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公司联合创始人茹立云表示,百川智能正在调整战略方向、聚焦医疗领域。
此番动作并非急病乱投医,医疗和金融本是公司业务层面主要仰赖的两条腿。
2024 年 10 月,百川智能曾推出了行业领先的 " 一站式大模型商业化解决方案 ",两个月后又掏出了 " 金融专业能力和场景应用能力大幅领先 GPT-4o" 的 Baichuan4-Finance。智能涌现报道称,自 2024 年起,软通动力、信达雅、达观数据等都已成为百川在金融领域的客户。
但在这两条核心业务线当中,2025 年的百川智能也不得不做出取舍。
分析人士对 AI 蓝媒汇指出,百川选择 " 弃文从医 ",就是要在现阶段集中优势资源,把长板稳住甚至更进一步延伸。
" 以通用大模型为焦点的‘百模大战’快要见分晓了,ds 的成功案例在前,市场不太会再去为技术理想主义买单,企业需要能证明每笔投入的回报。"
具体业务上,就是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从一个小的细分里做出大业务:"AI 医疗概念在现阶段愈发被认为是刚需,供小于求的环境里竞争尚未激烈,何况百川在这块布局很早,集中资源方便未来进一步卡位。"
机构统计的 25 年 2 月大模型项目行业分布中,医疗领域并未上榜,划归其他。在相对蓝海的市场中站稳,成为百川智能眼前可行的目标。
" 淘汰赛里,技术过硬的前提下和业务有效结合才算护城河。"
目前比较乐观的是,在 AI 医疗领域,百川智能的能力和成绩确实非常过硬,通用医疗增强大模型不仅在 USMLE(美国医考)的评测中超越了 GPT-4,并且在由医生(协和、北医等头部三甲高年资主任、主治医师)和心理学专家作为评测主体,对模型进行多角度评测的真实人工评测中,同样超越了 GPT-4。
百川智能创始人、CEO 王小川此前对外发声时,已经将公司定义为 " 一家专注医疗的通用大模型公司 "。
此番取舍,正是 " 专注医疗 " 的具象表达。
平衡与生存
百川智能的调整是一个缩影,大模型行业的新一轮洗牌进行时的缩影。
目前来看,我们似乎很难将 "AI 六小龙 " 节衣缩食、断尾求生的落寞归咎于单纯的技术失败。当被证实为 " 更优 " 的解法出现,跑在同一时段但不同方向的选手们势必要根据领先者做出调整:同路的加速追赶、跑偏的及时止损,大概是技术理想主义在遭遇现实生存法则后的必然结果。
" 百模大战 " 期间高举高打的扩张模式,在过去两年里被证实为无法形成合理回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成为 2025 年之后的主基调。
投资机构内部人士向 AI 蓝媒汇表示,现阶段大家对模型层的投资趋于理性和谨慎,DeepSeek 冲击之后,AI 六小龙这类公司能否跟上节奏,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进而产生实际收益,是未来一段时间观望的重点。
"DeepSeek 的出现加剧了马太效应,接下来除非是哪个大模型有一个技术上质的飞跃,不然的话就是比谁商业变现更好。"
企查查显示,百川智能的融资进程依然停留在去年 7 月的 A 轮,传闻以 200 亿元估值开启的 B 轮融资迟迟不见进展。
作为对比,同为六小龙的智谱 AI,3 月 3 日方才宣布完成一笔金额超 10 亿元的战略融资,参与投资方包括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上城资本等,最新估值已达 300 亿元。
百川此番调整,其实就提供了一个当前形势下务实的 " 减法 " 案例:从追求全面布局到优化成本可控,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非核心业务的资源消耗,以便聚焦医疗这些高价值领域,避免陷入泛化竞争的泥潭。
前文提及的通用医疗增强大模型,据悉是在 Baichuan 4 的基础上,进行了万亿 token 级的专业医疗知识增强训练,全科医学知识能力世界第一,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目测试中,准确率超过 94%。
而在此基础上研发的 AI 全科医生线上问诊能力已与三甲医院在线主治医生持平,而 AI 儿科医生的能力更是超过三甲在线主治医生,并且已在全国多所医院初步落地应用。
长板的价值就在于此,通过深入挖掘特定领域需求,给优势技术找到盈利落点。
谁能更快找到这个落点踩稳,谁就能在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中幸存。
Lanmeih/ 今日话题
你看好 AI 六小龙的前景吗?
咱们评论区聊聊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