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NVIDIA 可以说发布了大量的新显卡,包括 GeForce RTX 5090 D 这样的旗舰级显卡,以及 GeForce RTX 5080 与 GeForce RTX 5070 Ti 这样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显卡,不过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像是 GeForce RTX 5070 这样的显卡才是他们能够承担得起的产品,因此市面上 RTX X070 系列显卡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都很高,NVIDIA 也十分看重这个级别显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毕竟到了 RTX 5070 显卡,市面上就不是 NVIDIA 一家独大,友商的产品也是步步紧逼。
除此之外除了游戏之外,如今火爆的 DeepSeek R1 也为用户带来了不同寻常的 AI 体验,只不过糟糕的网络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蒸馏过后的 AI 模型进行本地化部署,如今这些 AI 软件越来越人性化,部署起来也越来越容易。因此作为一款为主流以及中高端玩家打造的显卡,GeForce RTX 5070 实际上面临的压力不小,既要流畅运行现在的 3A 大作,同时也要轻松加载与推理 LLM 模型,那么这块显卡的实际性能表现究竟如何?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架构说明
架构分析
基于 NVIDIA 最新 Blackwell 打造的 GPU,GeForce RTX 5070 Ti 所采用的架构与 GeForce RTX 5080 以及 GeForce RTX 5090 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自然也秉承了 Blackwell 最新的技术,例如通过增加 FP4 单元实现对于 DLSS 4 的支持。这也是目前 NVIDIA 解决 GPU 性能和游戏以及生产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之举。
目前 AI 表现大红大紫,借助 AI 可以让 NVIDIA 以及游戏厂商实现原本不可能完成的渲染任务,因此 NVIDIA 这一次推出的 Blackwell 更多的是在 AI 计算上进行了强化和改良,例如引入了神经网络渲染以及对 SM 单元的改进,例如 NVIDIA 在 Blackwell 架构 GPU 中加入了 FP4 的计算单元,同时推出了支持 FP4 单元的第五代 Tensor Core,FP4 精度可以达到 4000 TOPS,目前 NVIDIA 表示 FP4 是当前比较适合 AI 模型推理与运行的算力表现。
Blackwell 还采用了第四代 RT Core,拥有 360 RT TFLOPS,NVIDIA 也在 GPU 中加入了 AI 管理器,能够有效地管理日渐上涨的 AI 算力需求,从而让这些 AI 算力得以高效地应用。NVIDIA 为了神经计算专门重组和优化了 SM 单元,从 Ada 架构中的 INT32/FP32 与 FP32 混合设计变成了清一色的 INT32/FP32 着色器核心,混合性能最高可以达到 125TFLOPS,这种设计能够让 AI 运算更加高效。
为了让数据传输更加便捷,NVIDIA 也为 RTX 50 系显卡准备了 GDDR7 显存,采用了全新的 PAM3 编码机制,能够带来更高的传输带宽,让显存的频率达到 30Gbps,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显存频率也将不断提升,甚至有可能突破 40Gbps,如此高的显存带宽也让 AI 运算等更加迅速,并且 GDDR7 显存的功耗大约是 GDDR6 的一半。
除此之外,NVIDIA 为了让视频用户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视频,决定在 Blackwell 中加入大量的媒体编码新特征,包括 DisplayPort 2.1,支持 4:2:2 的 H.264 和 H.265 编解码,H.265 支持 MV-HEVC 等编码,让视频编辑用户操作起来更加自由。
我们这一次拿到的是 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这款显卡采用了 6144 颗 CUDA,搭载第五代 Tensor Core 以及第四代 RT Core,GPU 的基准频率为 2325MHz,Boost 频率为 2512MHz,此外这款显卡还搭载了 12GB 的 GDDR7 显存,作为一款 OC 显卡,七彩虹也为这款显卡准备了 iGame 一键 OC 按钮,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将频率提升至 2557MHz,从而获得更加出色的图形性能。
外观介绍
作为一款面向年轻消费者打造的中高端显卡,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以嘻哈风格为主要元素,目的就是吸引那些不跟随主流,同时特立独行的消费者。iGame 将白色作为显卡的基底色,同时辅之以粉红色的色彩,主打一个青春与靓丽,除此之外在色彩喷涂上,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通过规律的曲线和特别设计的涂鸦 艺术字体,展现了视觉上的律动感和个性表达。
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将涂鸦风贯穿整个显卡,让这种充满嘻哈风的设计成为了整个显卡的独特风景,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潮流文化对于新一代显卡在设计上的影响。
iGame 也为 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准备了全新的嘻哈散热装置,其中就包括采用三环型 90mm 扇叶,iGame 对此进行了升级,通过加固的叶片环环相连,坚不可破。在热管选择上,iGame 为显卡准备了 6 根 6mm 的热管,能够有效地提升散热效率,此外借助 " 回流焊 " 工艺让热管与鳍片相连,优化了散热的效能。
外接接口上,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支持三个 DP 接口以及一个 HDMI 接口,当然还包括 iGame 祖传的一件 OC 按键,可以将显卡频率提升到 2557MHz,获得更强的性能。
平台搭建
在平台选择上,我们选择了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处理器,同时配备 iGame Z890 VULCAN X V20 火神主板。这款主板拥有 20+1+1+1 相供电,并配备了 105A 旗舰 DrMOS、片式聚合物电容等先进器材,能够为 CPU 以及显卡提供强悍的供电,此外直触热管 + 多重铝制鳍片 + 全覆盖式冷凝片的组合确保了芯片组的散热稳定。
我们也选择了科赋的 DDR5 内存以及致态 Tipro9000 PCIe 5.0 SSD,最高读取速度可以达到 14GB/s,写入速度则可以达到 12.5GB/s,性能极其给力。
性能测试
理论性能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 3DMark 的测试,作为图形测试的必备项目,3DMark 的测试基本上就是传统光栅性能以及光追性能的对比,在 3DMark 的跑分中,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的性能相较 RTX 4070 SUPER 提升幅度大约在 15% 上下,其中 DX11 表现比 DX12 更好,这个图形性能的提升主要就是架构的进步以及 GDDR7 显存高带宽所带来的红利。
游戏性能
DLSS 4
传统光栅化游戏的性能已经来到了一个瓶颈,NVIDIA 对此的解释是作为一款消费级的显卡,芯片的面积不能无限增加,但是玩家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因此为了让游戏玩家能够拥有更好的体验,AI 就成为提升游戏体验的最大黑科技,借助 AI 可以让玩家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而 NVIDIA 力推的就是 DLSS 4 特效。作为 NVIDIA 的王牌技术,DLSS 在过去 6 年时间不断地在演进和发展,并且在 2025 年开始应用对于 Transformer 模型的支持,与传统的 CNN 模型相比,Transformer 模型可以将 AI 参数量提升 2 倍,计算性能提升 4 倍,带来更加稳定的画质,提供更多的游戏画面细节。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DLSS 4 更多的革新在于多帧生成,游戏厂商让 AI 可以生成更多的像素和帧。GeForce RTX 40 系显卡采用的是硬件光流加速器,到 GeForce RTX 50 系显卡就直接采用 AI 模型进行计算,每个传统渲染帧之间可以生成三个生成帧,让游戏性能大幅提升,换句话说就是传统 GPU 只需要负载渲染画面中 1/16 的像素,其他都交给 AI 负责,带来的结果就是游戏帧率的暴增。
《漫威争锋》画质设置
目前通过测试发现,DLSS 4 的实现方式有两种手段,类似于《赛博朋克 2077》、《霍格沃兹之遗》、《心灵杀手 2》、《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漫威争锋》采用的是游戏内置 DLSS 4,至于《龙腾世纪 4》需要通过 NVIDIA APP 来手动打开 DLSS 4 技术,很显然相比较 NVIDIA APP,显然是游戏内置 DLSS 4 更加方便。此外不同的游戏对于 DLSS 4 的命名方式也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将帧生成分为二个部分,DLSS 3 相当于 2 倍帧生成,而 DLSS 4 就包括了 3 倍以及 4 倍多帧生成。
借助 DLSS 4 多帧生成黑科技加成,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的帧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大约是开启 DLSS 3 帧生成模式下 GeForce RTX 4070 SUPER 显卡的 1.8-2 倍性能,并且借助 DLSS 4 强大的帧生成功能,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在 2K 分辨率下可以取得超过 250 帧的成绩,特别是《漫威争锋》这样的电竞游戏更是接近 500 帧,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同时借助 DLSS 4,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也可以跟 4K 分辨率掰掰手腕。
除了 DLSS 4 之外,为了满足电竞玩家追求更低的画面输入与输出延迟,NVIDIA 推出了 NVIDIA Reflex 2 技术,这项技术结合了 Reflex 低延迟模式和新的 Frame Warp 技术,可以让帧率延迟最高降低 75%,从而为电竞玩家带来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NVIDIA 表示未来《无畏契约》和《The Finals》将会率先采用 NVIDIA Reflex 2 技术。
传统游戏性能
相比较 DLSS 4,传统游戏性能的领先程度就没有这么大了,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在预料之中,在符合其定位的 2K 分辨率的测试下,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的性能大约比 GeForce RTX 4070 SUPER 提升 12%,能轻松应对 2K 分辨率下的游戏,至于 4K 分辨率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毕竟这是一款为 2K 分辨率打造的显卡。
生产力测试
在生产力上,我们选择了 V-RAY 以及 LM Studio 这两款软件,其中后者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本地 AI 软件,相比较 OLLMA,LM Studio 采用图形化操作界面,部署起来也更加便捷,因此成为了本地 AI 部署的首选,我们这一次选择的是让 LM Studio 加载一个参数为 14b 的 DeepSeek R1 模型,模型大小大约为 9GB。
在 LM Studio 加载参数为 14b 的 DeepSeek R1 模型之后,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能够完全容纳 9GB 的模型大小,此时每秒可以处理 40.5 Tokens,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的非专业对话。
在 V-Ray 的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的领先幅度大约为 17%。
超频测试
与旗舰级别的显卡相比,像是 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的超频潜力上倒是十分地给力,借助 iGame 自家的软件可以轻松实现 500MHz 以上的频率增加,在实际性能上也有一定的提升。
温度与功耗
最后来看一下功耗和温度,iGame 在散热用料上一直都比较足,因此实际散热表现比较理想,借助高效的散热器,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 显卡在满载中的温度表现大约为 64 摄氏度,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了。
总结
相比较 GeForce RTX 5070 Ti,GeForce RTX 5070 更像是一款为 2K 分辨率游戏打造的显卡,因为大哥拥有 16GB 的显存,在 DLSS 的加持下,应对 4K 分辨率的游戏也并非不可能,部分游戏即使不开启 DLSS 也未尝不可,然而 GeForce RTX 5070 仅有 12GB 的显存,部分 4K 游戏就已经出现了爆显存的情况,尤其是开启光追特效下更是如此。因此 GeForce RTX 5070 显然就是一款为 2K 分辨率打造的显卡,除非你要开启 DLSS 4,这样子在 AI 的帮助下才能够在 4K 中取得差强人意的成绩。
当然考虑到 2K 分辨率相比较 4K 分辨率对于图形的需求大大降低,因此 GeForce RTX 5070 面对 2K 分辨率下的游戏还是绰绰有余,此外 12GB 的显存也可以直接加载 DeepSeek 14b 参数的大语言模型,每秒数十 Token 也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使用。
作为一款面向年轻消费者打造的显卡,iGame GeForce RTX 5070 W OC 12GB 显卡拥有时尚的外观以及动漫化的背景,更加适合年轻人前去购买。此外整块显卡的散热以及功耗均保持可圈可点的成绩,并且显卡的超频性能也让人感到惊艳,是为中端消费者打造的高品质显卡。目前 iGame GeForce RTX 5070 W OC 12GB 显卡已在七彩虹官网商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以及线下正式开售,除了 Ultra 之外,七彩虹也提供了包括 Vulcan、Advanced 等旗舰型号供追求非凡品质的消费者选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