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兰州银行(SZ001227,股价 2.33 元,市值 132.7 亿元)发布公告,宣布第六届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刘敏为行长,李涛、韩佳峻、盛柏涵为副行长。此次人事调整结束了自 2024 年 8 月原行长蒲五斤卸任后长达半年的管理层 " 真空期 ",标志着该行高管团队完成新一轮变动。新任管理层组合呈现出 " 外部引入 + 内部提拔 " 的双轨策略,既引入国有大行的管理经验,又延续本土化深耕路径。
" 工行系 " 刘敏接棒行长,3 位副行长均为内部提拔
新任行长刘敏的职业生涯带有鲜明的 " 工行烙印 "。根据公告,刘敏生于 1979 年,工商管理硕士,自 2024 年 8 月起任兰州银行党委委员、董事、副行长。此前,其职业生涯几乎全部在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体系内展开:2010 年至 2015 年任平凉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5 年升任平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18 年调任白银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后升任工行甘肃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兼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刘敏的履职轨迹覆盖了从地方分行到省行战略部门的跨区域、多业务管理经验。其在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导实践,尤其是推动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与乡村振兴业务的经历,或与兰州银行 " 服务地方经济 "" 服务中小微企业 " 的战略定位形成共振。2024 年 8 月,刘敏从工行 " 空降 " 至兰州银行,半年内完成从副行长到行长的晋升,若其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将成为该行上市后首位具有国有大行背景的行长。
而与刘敏同期获聘的三位 "70 后 " 副行长李涛、韩佳峻、盛柏涵,均为兰州银行内部培养的骨干力量,且均具有长期分支机构管理经验,折射出该行强化本土化经营的战略意图。
54 岁的李涛,出生于 1971 年,现任兰州银行党委委员、城关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其职业生涯始于基层,历任兴兰支行副行长、金城管理行行长、天河管理行党总支书记等职,最终执掌核心城区支行——城关支行。近二十年的分支机构管理经历,使其对兰州本地零售业务、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维护具有深刻理解。
51 岁的韩佳峻,出生于 1974 年,现任兰州银行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及正高级经济师职称。其职业路径横跨业务与管理:早期在武威、酒泉分行担任副行长,后转岗至总行人力资源部门,主导组织架构优化与人才梯队建设。这种 " 前线业务 + 后台管理 " 的复合背景,或为其在副行长任上推动内部改革、提升运营效率提供支撑。
47 岁的盛柏涵,出生于 1978 年,现任兰州银行党委委员、酒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并兼任酒泉市人大代表。其职业路径始于总行客户经理一部,后历任庆阳路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最终主政酒泉分行。其在公司信贷业务拓展、区域政企关系协调方面的经验,或有助于优化该行对公业务结构,强化与地方经济的协同效应。
去年多名高管离职,本次补位后形成 " 一正四副 " 的管理架构
由前述几位高管的履历来看,此次人事调整呈现出了较为清晰的战略组合逻辑:刘敏的工行背景或为该行注入更规范的风控体系与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而三位副行长的内部晋升则延续了对本地市场的深度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是兰州银行近年来高管更迭的延续。2024 年,该行原行长蒲五斤未获董事会提名,由董事长许建平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同时,原副行长王斌国、何力、刘军因工作调动或未获续聘离职,导致管理层出现 " 断崖式 " 空缺。
据悉,此次补位后,该行形成 " 一正四副 " 的管理架构(不含两名 "80 后 " 挂职副行长)成员均为 "70 后 ",团队平均年龄下降至 50 岁以下,专业化趋势显著。
从经营层面看,兰州银行面临规模扩张与资产质量的双重挑战。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其资产总额达 4809.79 亿元,较年初增长 6.08%,稳居甘肃省地方法人银行首位;但同期不良贷款率攀升至 1.83%,较 2023 年末上升 0.09 个百分点,高于 A 股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此外,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3.02%,折射出息差收窄与区域竞争加剧的压力。新任管理层需在维持规模增长的同时,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