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LP 03-07
汉堡王中国频繁“换帅” 六年四任CEO难解扩张困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汉堡王中国 ")的 " 掌门人 " 或再次易主。

天眼查信息显示,汉堡王中国法定代表人已经由博涛(Atakan Bozkurt)变更为吕爱军。业内普遍认为,吕爱军将成为汉堡王中国过去 6 年内第 4 位执掌中国区业务的高管。

频繁的高层震荡背后,折射出汉堡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战略执行困境、加盟商信任危机与本土化竞争的多重挑战。

自 2019 年以来,汉堡王中国 CEO 的更迭呈现出 " 洋帅与本土高管交替 " 的节奏。从土耳其籍的 Ekrem Ozer 到本土背景的朱富强,再到供应链出身的博涛,每一次换帅似乎都伴随着战略方向的调整。

例如,朱富强任内推动门店快速扩张,但其继任者博涛则转向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转型,而新任 CEO 吕爱军的履历则凸显资本运作与危机应对能力。这种频繁的战术转向,暴露出汉堡王中国在 " 规模化扩张 " 与 " 精细化运营 " 之间的长期摇摆。

更大的挑战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汉堡王曾依靠特许经营商 TFI,实现门店数量从 60 家到 1500 家的飞跃,但这一模式在近年逐渐失效。2023 年起,汉堡王中国连续两年未达成门店扩张目标,2024 年门店数量甚至净减少 113 家。

加盟商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运营成本高企、总部承诺的回本周期难以兑现,甚至曝出 " 配送劣质食品 "" 不合理处罚 " 等纠纷,导致品牌声誉受损。

与此同时,汉堡王在市场竞争中陷入 " 夹击 " 困境。一方面,麦当劳、肯德基凭借先发优势与深度本土化策略持续领跑;另一方面,以塔斯汀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以性价比和产品创新抢占市场份额。

汉堡王虽尝试推出低价套餐,但消费者对其 " 高端化 " 品牌认知的固化,使这一策略收效有限。有分析指出,汉堡王在中国市场始终未能建立起清晰的差异化定位,既缺乏肯德基 " 本土化菜单 " 的灵活性,又难以像新兴品牌般快速响应消费趋势。

对于这家入华 20 年的快餐品牌而言,频繁 " 换帅 " 或许只是表象,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复杂的消费市场中,找到战略定力与灵活性的平衡点。当本土化不再局限于 " 启用本土 CEO",而是深入产品、运营与商业模式创新时,汉堡王或许才能跳出当前的困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汉堡王 供应链 肯德基 ceo 中国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