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 年 3 月 7 日亚辉龙(688575)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3 月 2 日组织现场参观活动,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天风证券、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鑫医药、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蓝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寿养老、兴业证券、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德邦证券、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光证资管、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锦绣中和 ( 北京 ) 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相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百年保险、中金证券、申万宏源、卓岭基金、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鹤禧投资、中邮证券、红塔红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达证券、上海天猊投资、马歇尔 · 伟世有限公司、StillBrook Capital Limited、真脉资本、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Brilliance、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野村证券、国任保险、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中泰证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沙钢投资、兴全基金、观富 ( 北京 )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盛证券、上海禧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家资产、中融汇信投资有限公司、盘京投资、北京橡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恒穗资产、深圳量度资本、东方证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商证券、易米基金、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源阖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通资管、中信建投经管委财富管理部客户、华源证券、国联民生、北京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宝盈基金、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创证券、国投证券、光大证券、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毅资产、新华基金、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隆伟业投资、兴业自营、中信资管、华泰证券、华福证券、华西证券、蜂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长见投资、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方正 - 高净机构 - 荷荷北京 ( 对内 ) 、方正证券、太平洋证券、明世伙伴私募基金管理 ( 珠海 ) 有限公司、上海于翼资产管理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西部证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源证券、上汽颀臻 ( 上海 )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证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汇华、上海茂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安证券、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海联合、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惠通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在 AI 医疗领域,影像的识别是比较好实现的,在 IVD 行业,AI 对行业 know-how 有效度的提升、AI 商业化的可行性以及操作空间是怎样的?
答:在 IVD 领域,亚辉龙专注于心肌、自身免疫、糖尿病等七大领域,有非常创新的指标及配套检测仪器和平台,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围绕仪器和试剂提供更好服务。不管是推出的间接免疫荧光判读软件,还是胰岛功能评估软件,都是希望可以提高产品价值。比如,间接免疫荧光判读软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产品应用性和竞争力,实现县级医院开展自身免疫检测的需求,过去 20 年,由于专业人员的紧缺,自身免疫检测,特别是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判读基本只能在三级医院开展,公司的间接免疫荧光判读软件能促进风湿免疫科检测需求释放,提升检测市场需求并助于产品进口替代。还有胰岛功能评估软件,既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也有利于带动糖尿病检测套餐的上量。另外,在检验科中,大部分操作通过数据方式整合,公司的智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群体多为大三甲医院,功能模块多、自身产生数据多,有标准管理、检验管理、报告管理、微生物检验等业务模块以及耗材、文件、设备、环境等管理模块。与传统 LIS 不同,传统 LIS 可能更注重发报告,而公司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通过数据溯源方式,在 AI 过程中,主要三大块,数据、算力和算法,在数据层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数据整理理和数据分析,将标本和报告整合实现溯源,有追溯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能让检验科人员花最少精力最快分析报告问题,使出具的报告更准确地辅助医生决策。
问:亚辉龙海外业务去年 Q4 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海外市场到了对国内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
答:海外市场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亚辉龙也耕耘较长时间,而且海外客户的习惯一般是选定一个品牌之后,他们不是特别愿意去替换,所以进入市场需要时间较长,需要客户接受我们的品牌,对我们的服务和产品质量满意,这个时间还是蛮长的,过去这些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Q4 业绩增长其实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主要是顺势而为,里面有三个大势。一是中国崛起,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口碑不断提升;二是亚辉龙在国内发展也非常快且好,产品力和质量不断提升,大三甲装机增多,市场口碑好;三是公司自身国际发展,过去这些年在品牌建设、服务和产品质量方面提升到较高高度,利用品牌、服务和与代理商的合作,提升终端客户和代理商对公司的信心,很多代理商已将亚辉龙业务作为第一核心业务。未来亚辉龙国际还会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很多代理商手上不是只有一个品牌,可能还有我们竞争对手的产品,让代理商把资源投到公司产品上面,是我们持续要做方向。
问:亚辉龙作为硬件公司,在做医疗 +AI 方面相较于软件公司有哪些优势?
答:亚辉龙不单纯是硬件公司,亚辉龙旗下的亚加达已成立 7 年,从 2018 年做流水线设备(实验室智能化操作系统)时软件就已跟上,亚辉龙已做了七年软件,因为每一个检测结果需要形成报告 , 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本身就是多模态。关于亚辉龙与 AI 结合的考量和优势,一是在自免、生殖和糖尿病等七大领域耕耘多年,自免领域已是国内领先的国产品牌,在产品数量、化学发光的证、装机以及对头部医院和顶级学术资源的覆盖等方面在国内体外诊断公司中数一数二,通过较多的应用场景致力通过 AI 打破数据孤岛;二是希望通过 AI 解决目前自身免疫检测领域有经验的医生数量太少的问题,目前自免疾病治疗市场是全球仅次于肿瘤药物的第二大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患者人群庞大,协和 2012 年体检筛查数据发现每 6-7 个人中就有 1 人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免诊断市场在中国还很小,2019-2020 年 20 亿出头,现在二十多个亿,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有经验的医生。目前阅片准确率已从 70% 左右提升到超过 90%,误差率小于 0.3%,随着训练模型成熟,智能判别系统未来可进一步释放医生人力,让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中,也使得基层医院也能提供更准确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能够极大激发自免市场活力。亚辉龙结合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 know-how、对创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理解,我们有能力打造硬件加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更好服务终端客户。
问:互联网企业跟医院合作拿到数据后,是否容易做出间接免疫荧光的辅助判读系统或胰岛功能评估系统?公司在这些领域有什么难替代的点?
答:如果有足够的数据,互联网企业是可以做出相关系统。但公司做这些不是单纯卖系统,而是为提升产品和整个 panel 的竞争力,带动自免 panel 增长以及产品向基层医院下沉、拓宽市场容量。胰岛功能评估软件也带动糖尿病 panel 在市场的应用,未来还有更多产品规划配套。公司在专业性和数据方面有多年积累,也有大量客户积累,叠加间接免疫荧光专业性高、相当复杂,比如间接免疫荧光的核型就有 14 种,不是随便做 AI 的企业可轻易涉足的。公司在自身优势项目上结合 AI,更容易建立技术壁垒。
问 : 公司如何看待集采等对当前的医疗市场环境影响?有何应对策略?
答 : 公司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积极拥抱集采,集采会加速国产替代,利好含亚辉龙在内的国产头部厂家,但对非头部厂家的影响会较大,可能导致这些厂家生存困难。面对行业变化,公司也在积极调整,会持续开发创新产品,在自免、感染、肝病、生殖健康、心脑血管、常规检测领域之外,新增肾病领域。同时,继续深耕海外布局。
问:在国产替代过程中,从替换仪器到医院准备工作,整个时间周期大概多久,会遇到什么难点及如何解决?
答:对于医院已定期开展基于 Illumina 平台应用的感染应用平替,单个医院大概需要 3- 4 个月,通过 LDT 建设或性能验证来明确新平台性能是否与原有平台持平。对于还未开机的医院,需帮助其构建整套流程,单个医院的替换周期可能需要半年左右,要经过原始积累培训、人员培训、实验室性能稳定等一系列过程。就参股公司臻熙来说,从全国范围铺开项目,对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资源占用较大,接下来其会重点加强人员布局,抓住机会和空窗期。
问:这一轮对 Illumina 的替代,是否会加速纳米孔等新技术路线的渗透?
答:按我们的理解是的,对二代、三代、四代技术都是重要契机。
问:纳米孔测序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临床拿证优先哪些方向,基于纳米孔第三代技术的优势在这些项目中更明确的体现是什么?
答:纳米孔测序的应用布局及优势如下:1. 呼吸道感染领域:布局呼吸道多重感染,在同成本情况下检测范围远超一半,因纳米孔测序读长很长,可更好进行物种分析和判断;在耐药菌或耐药性检测层面有优于二代测序的技术优势,能更准确预测耐药情况,帮助医生更改用药。2. 血流感染领域:实现超快速的血流感染诊断,采用纳米孔的超广谱技术,检测范围广;通过分析算法实现边测试边分析的实时分析工作,能将检测从样本到出报告压缩在 8 小时以内,实现当天报告,速度远超二代测序。3. 结核病应用领域:结核在国内范围广且产生大量耐药问题,其耐药机理复杂、突变类型多且存在结构性突变,纳米孔测序可更好进行一线、二线、三线用药的快速耐药分析,助力国家 2030 年降低或消灭结核的战略目标。4. 肠道菌群检测领域:二代测序读长非常短,只能全国集中实验室检测,周期长的需一星期以上,纳米孔测序可在一天以内完成肠道菌群检测,第二天进行临床报告,可将已开展肠道菌群检测外送的医院本地化当天出报告,有极大存量市场。5. 遗传病领域:二代测序只解决单碱基突变产生的遗传突变问题,剩下与结构相关的遗传病方向是纳米孔测序的蓝海市场,二代测序从技术上无法解决。
问:三代测序单机的成本和准确度现在具体在什么量级?近几年在政策、技术或成本控制端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使得未来几年三代测序渗透率可能有大的突破?
答:以国产纳米孔测序仪为准,单机成本对标 G99 这个级别,在更大平台上成本不见得有优势。在选择应用端时会考虑应用成本是否有价值,所以选择感染、遗传病、肠道菌群等不需要单个检测海量数据的领域。对于肠道微生物、遗传病等进行靶向测序,数据量较少,在样本层面成本能与二代竞争,在医院实际运行时,考虑每天样本量及波动,实际运行成本甚至低于二代测序。纳米孔测序仪的准确性不断提升,目前原始准确性能做到 99.5% 左右,但仍需通过分析矫正算法实现临床检测的高准确性。前几年提出方向,经过这几年软件和设计层面的开发,在成本可控情况下保证了检测准确性。对于遗传病和肠道菌群项目,通过多中心研究等科研项目对终端用户进行市场教育,让临床端从理论值到实践值。同时,整体试剂成本和国产仪器成本降低,各种分析算法和本地服务器硬件搭建趋于完善,使原来的理论变成现实,未来能不断复制推广。
问:臻熙公司跟齐碳布局的差异化点有哪些?
答:臻熙与齐碳的起始定位不同,齐碳从做设备起家,后面接入应用;臻熙从应用起家,再接入设备。臻熙对临床终端需求和应用产品的把控非常明确,已经做了大几万份临床标本,有较多积累。牛津体系能在国产设备上进行匹配,诊断试剂也能跟其他平台匹配,也就是说,臻熙可以独立提供一套完整方案,也能跟同行友商合作。
问:如何看待纳米孔测序未来的行业格局和发展?
答:国内有更多公司进入纳米孔领域是好事,行业发展需要更多声音和案例说服客户,一起教育市场。纳米孔领域最终核心竞争点有两个,一是平台本身的成本和质量情况,即测试准确性和芯片稳定度问题,臻熙在与牛津合作过程中这些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完全能达到临床层面应用;二是具体应用层面的开发和竞争,如在结核产品、在遗传病等方面的应用,可累积数据并形成技术壁垒和护城河。后续在纳米孔高速发展情况下,需在有价值领域向投资人及市场证明其在临床或 CDC 等应用层面能产生像 NIPT 这样的爆款型应用。对于臻熙企业来说,一是积累足够数据形成护城河,二是进入和注册时间早,短期内可通过技术或专利规避市场比拼,长期通过产品临床注册进行竞争和规避。
问:哪些应用领域可能将之前使用 Illumina 的二代测序换成三代测序?
答: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替换模式,在 Illumina 的感染领域、一些小 panel 或者药物基因组领域,一般 top 100 以后到 top 500 的医院,因 Illumina 设备开机成本高、运行不好,存在三代直接平替的机会;第二种是增项模式,在做遗传或 NIPT 应用的平台,三代数据不是做平替,而是做增项,比如客户在用 Illumina 平台做 WES 时,可加入只有三代才能完成的 SV 结构变异检测,做成组合型搭配。
问:存量三千多台设备中,有多少台或多大占比能作为目标替换空间?
答:这个数字较难回答,平替要具体看医院开了哪些应用。在评估过程中,要看存量和增量情况,包括在禁令情况下,Illumina 是应对后续客户运维还是全盘放弃,这有一定滞后性。后端 top 100 以下的医院平替速度可能更快。从大方向看是好机会,但实际执行要结合医院开项目情况以及 Illumina 的后续反应来看具体进展。亚辉龙会基于大道平台和臻熙平台的产品优势,包括设备和设计优势,做创新型应用,在既有市场基础上创造新市场。
亚辉龙(688575)主营业务: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主的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及部分非自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代理销售业务。
亚辉龙 2024 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 13.94 亿元,同比下降 9.78%;归母净利润 2.19 亿元,同比下降 23.29%;扣非净利润 2.08 亿元,同比上升 19.01%;其中 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 4.34 亿元,同比下降 7.6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4560.88 万元,同比下降 68.2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 4636.65 万元,同比上升 0.08%;负债率 36.4%,投资收益 -1501.53 万元,财务费用 627.08 万元,毛利率 63.69%。
该股最近 90 天内共有 5 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 2 家,增持评级 2 家;过去 90 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 22.63。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 3 个月融资净流入 2193.73 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 11.19 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 310104345710301240019 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