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港股研究社
2025 年,全球科技行业正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 " 金钱盛宴 " ——亚马逊豪掷千亿美元、Meta 押注 650 亿美元、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则将投入超过 3800 亿元人民币……
这些天文数字的背后,是一场围绕 AI 未来的 " 生死竞速 "。
同步带来的则将是 AI 算力产业链的黄金发展期,尤其是产业链中游算力网络平台的构建需求将激增。此时,包括兼顾云服务与 IDC 数据中心服务的三大运营商,以及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都将成为市场焦点。
据工信部消息,春节期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利用 AI 开展创新服务,融合其在 5G、云平台、大数据等方面能力,多领域布局,丰富 AI 应用供给。目前三家均全面接入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助力国产大模型性能释放。
基于此,今年年初至今,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00728.HK)、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联通(00762.HK)港股股价持续走高,累计分别大涨 29%、8%、34%,其中中国电信破历史新高,中国移动则以 1.7 万亿大体量再次逼近历史新高。
全球 AI 技术正在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而需求的爆发,驱动者运营商估值体系进入重塑阶段。
超算核心势力,运营商砸重金奔赴 AI 与云 " 新战场 "
2025 年以来,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技术突破,推动中国 AI 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 900 万架,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与 5 年前相比,增幅达到 1.85 倍以上。
增速仍在持续扩大。IDC 发布的《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 1037.3EFLOPS,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2781.9EFLOPS。此外,据测算,2025 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 85.8EFLOPS,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140.1EFLOPS。按照预测数据,2023 — 2028 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6.2%,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复合增速将达到 18.8%。
这种爆发式增长直接催生了对底层通信基础设施的海量需求。中国信通院测算,每 1% 的算力增长可撬动数字经济增长 0.4%、GDP 增长 0.2%,而 AI 应用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增速是传统业务的 3-5 倍。
产业链维度,AI 算力产业链的中游主要在于算力网络平台的搭建,其中算力平台的扩展和智算中心的搭建将成为中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此时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承建者,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迁以及新需求的爆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大手笔加码布局 AI 和云计算领域。
其中,中国移动在算力建设和 " 九天 " 人工智能基座的打造上投入巨大,注重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中国电信则在算力提升和星辰大模型系列的研发上持续发力;中国联通重点布局算网数智,通过元景大模型和算力智联网的建设,推动智能化转型。
据各企业数据,2024 年中国移动计划算力领域投入 475 亿元,同比增长 21.5%,占资本开支比重提升 5.8 个百分点至 27.5%。中国电信则在云 / 算力投资 180 亿元,智算规模超过 21EFLOPS,同比增超 90.9%。中国联通则表示,公司算网数智投资坚持适度超前、加快布局。
最终,截至 2024 年,中国移动智算中心规模已达 29EFLOPS,远超此前预计的 21EFLOPS,并部署了 4 各万卡级算力集群,其中三个是在去年建设的,包括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呼和浩特)、以及全球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哈尔滨);同期,中国电信达到 21EFLOPS,中国联通则约为 10EFLOPS。
所谓万卡集群,指的是由一万张及以上的加速卡(包含 GPU、TPU 及其他专用 AI 加速芯片)组成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主要用于加速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鉴于 AI 大模型的训练对底层算力消耗极大,所以集成巨量规模的单卡算力芯片,成为当前算力基础设施部署的主流趋势。
在国际上,微软、Google、Meta 等 AI 领域的巨头企业,均已开展超万卡集群的项目部署。国内方面,阿里、字节、腾讯等科技巨头,以及三大运营商也都在加大布局力度。
据悉,中国移动旗下呼和浩特智算中心单体算力规模达 6.7EFLOPS,其国产化算力占比已超 85%。这表明当前国内算力基建的自主搭建能力已达到极高水平,产业需求迎来大爆发具有极高的确定性。而运营商在算力网络方面的布局,直接提升了企业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环节的议价能力,从而重塑了估值逻辑。
A 股年线 " 四连阳 " 到港股新高,运营商机房里藏着黄金矿
基于以上几点,早在 2023 年 -2024 年,三家运营商的成长力早已得到市场正反馈。体现在 A 股市场,三大运营商中,除中国移动今年出现高位震荡外,其余两家股价年线均已连收 4 连阳,其中中国电信更是连连创历史新高。
进入 2025 年后,国产 AI 应用端的喷涌而出以及在全球市场极强的产品表现,则进一步催化了国际资金对中国 AI 产业链、科创实力的再认知,再叠加上中概科技股历时5年终于露出重回增长轨道的迹象,三大运营商的成长性开始被更多海内外资金认识到,相关港股股价也开始进入技术性走强期。
截至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全面接入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实现在多场景、多产品中应用,针对热门的 DeepSeek-R1 模型提供专属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助力国产大模型性能释放。
具体来说,双方合作主要围绕四项主要业务:一是 AIIaaS 云,通过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来获取收益;二是数据中心业务,为客户托管 IT 硬件,如 AI 服务器;三是将 DeepSeek 融入运营商的应用服务,比如在天翼云盘 APP 中提供 DeepSeek 聊天机器人;四是智算集成业务,向设备商采购硬件设备,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机,助力 AI 的本地部署。
据悉,中国移动 " 梧桐智联 " 平台接入 DeepSeek 后,为政企客户提供全栈国产化 AI 解决方案,带动数字经济收入占比突破 45%;中国联通则在完成适配后,于全国 270 个骨干云池预部署 AI 推理服务,并推出 DeepSeek 一体机,借助联通云的硬件基础和数据积累,支撑政务、金融等领域的模型训练需求。
对此,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建荣曾表示,联通云部署 DeepSeek 以来,客户数量迎来快速增长。一个月时间,整个算力资源从过剩到不足。2024 年整体 token 的消耗量在 5 万亿左右,2025 年预计至少 50 万亿,DeepSeek 会带来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华泰证券认为,在 DeepSeek 引领下,国内 AI 应用推广的深度和广度有望进一步加强,应用侧更加繁荣,带动流量及推理算力需求强劲增长,而三大电信运营商有望从 " 网、云、端 " 三个维度受益:
一是 AI 应用的繁荣伴随着数据流量需求的高增长,未来十年三大运营商来自数据流量的收入增长中枢有望提升;
二是 AI 云计算在 DeepSeek 大模型的赋能下行业景气度提升,运营商云业务有望迎来收入的增长及利润率的改善,同时,数据中心业务有望受益;
三是 AI 与智能终端加速融合,连接需求从 " 人与人 " 向 " 物与物 " 拓展。
中国银河则指出,DeepSeek 开源模型推出后,大模型的重心逐步从预训练转移到了后训练,推理端算力规模有望提升,对于硬件端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运营商对算力底座的投资有望与应用端的普及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开支的投入逐步转化为规模化提升的回报。
再加上此前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云和 AI 投资超过去十年总和带来的催化,直接引发港股电信板块估值重构。截至 3 月 7 日发稿前,中国电信港股年内涨幅达 27.5%,市盈率接近 16 倍;中国联通市净率创历史新高至 1.02 倍,年内累计股价涨超 32.6%;中国移动则继续高位上行,年内涨超 8%。
6G 研发 " 抢跑 " 倒计时+5G-A 新应用爆发,数字产业玩家长期价值凸显
与此同时,面向未来更高阶数智化需求的6G 技术则是三大运营商股价得到催化的另一因素。
日前,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未来产业方面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对比以往政府工作报告,6G 概念为首次进入。受该消息影响,3 月 5 日,6G 概念大幅上涨,排在概念涨幅榜第一,相关概念股接连大涨。
6G 是指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是 5G 升级版,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 5G 将提升 10 到 100 倍。6G 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通过将卫星通信整合到 6G 移动通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目前,6G 正处于标准研究制定阶段,商业化至少也要到 2029 年之后。但是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6G 推进组组长王志勤透露,6G 的技术标准研究会在今年 6 月启动,2025 — 2027 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这意味着 2025 年是 6G 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此背景下,运营商加码布局相关技术研发,同时必然也要加速推进5G-A 技术在 AI 等软硬新产业的商业化应用。
日前中国电信旗下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得 " 一种基于 6G 的天地一体化传输优化及拓扑测绘的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这项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 6G 星地融合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与此同时,近日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华为、乐聚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搭载 5G-A 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所谓 5G-A 技术,可被视作 5G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最新演进,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点。据乐聚机器人方面表示,基于 5G-A 技术,人形机器人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且无需额外设备,可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拓展工业场景适用范围。
IDC 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则认为,随着机器人的深入应用,5G 或 5G-A 的通信技术为多种类、多品类的机器人群体调度协同提供支持。在 MWC 上,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则表示,AI 的能力渗透进各行各业,打造 AI+ 生态圈,5G-A 则将为 AI+ 时代提供网络连接基础。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 6G 预研启动和 AI 应用深化,运营商在算力网络领域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并且随着全球 AI 竞赛升级,中国运营商有望从 " 算力跟随者 " 向 " 生态主导者 " 转型,开启估值重构的新篇章,数字经济主航道的投资价值将长期凸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