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天星
在 MWC25 开幕的第一天,小米用基于 Xiaomi 15 概念机和 M43 定焦相机打造的「小米模块光学系统」,打响了 MWC25 关于手机影像进化的第一枪。无独有偶,另一国产手机品牌真我也在 MWC25 上就影像能力大秀肌肉,发布了真我首款可换镜头概念手机,雷科技也亲临真我展台进行试玩。
尽管真我和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均采用了可拆卸设计,但从技术实现方式来讲,真我这套概念机其实更接近三年前小米 12S Ultra 那台可以安装徕卡镜头的概念机。
图片来源:realme
首先,当年小米未能实现的「镜头直装」,在真我概念机上仍未实现。从雷科技在 MWC25 现场拍到的素材来看,真我需要先在手机上安装一个较为大型的转接环,之后才能安装相机镜头。转接环的加入意味着相机法兰距会进一步拉长,在等效焦距换算方面也更为「吃亏」。
其次,真我这套转接环方案为「冷转接」——手机与镜头本身并无任何信号通路。换句话说,手机无从得知镜头的具体焦距、光圈等参数,对焦也只能用户手动对焦,更不用说镜头防抖了。
不过真我的转接环方案也有不小的改进:小米过去的方案为了匹配镜头像场,无法使用大底传感器;而真我直接搭载了定制的一英寸大底传感器,保证了基本的清晰度和解析力。其次转接环的锁紧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且转接环自带脚架接口。
图片来源:雷科技
对于手机转接相机镜头这种头重脚轻且没有镜头防抖的设备来说,脚架几乎是长焦拍摄的必备品。在镜头群选择上,真我还选择了经典的徕卡 M 镜头,即使只能用冷转接也有不低的可玩性。
真我目前提供了等效 73 毫米焦距人像镜头和等效 234 毫米焦距长焦镜头,可至高支持最高 10 倍原生无损变焦。真光学镜头的加入,让真我这台概念机拥有主流手机完全不具备的超高光学放大素质,而且在景深和清晰度方面也有了巨大提升,光看样张确实很难猜出这居然是由一台手机拍摄的作品。
但在 MWC25 的第一天,两大手机品牌均发布了影像探索的最新产品,这一现象背后关于移动影像的趋势,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
由于小米、真我均为国产手机品牌,当他们在 MWC25 上大放异彩的同时,国内不少影像博主都已经发布相关产品的上手体验。而在这些点评视频中,有这么一个不断重复的关键词——真实感。
很显然,这里的真实感说的不是单一的虚化或细节分辨率,而是(和手机相比)大型镜头在不受手机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用纯粹的光学设计获得的真实画面。
我们先来说说散景(背景虚化、Bokeh)的部分,目前主流的手机散景(背景虚化、Bokeh)高度依赖计算光学和 AI 深度学习。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手机的相机无法实现真实的散景,而是在手机这种小尺寸传感器、小光圈、短焦距的组合下,由镜头特性带来的光学散景效果并不明显。
图片来源:Google
为了让散景效果直观可见,手机往往需要对图片进行二次处理:有 LiDAR 或 ToF 传感器的手机可以利用这些传感器获得真实的深度数据,双摄手机可以用视差算法从照片中分离出深度数据,或者用 AI 算法对画面进行基本的区块分割并推测深度。得到深度图后,手机再根据深度信息对图片进行后制,为焦外区域加入额外的散景效果。
但即便是最准确的 LiDAR,因传感器限制也无法绘出高精度深度图,更不用说纯靠 AI 算法的推理深度了。这也导致手机里的人像虚化看起来总是特别「假」——不仅抠图抠不仔细,就连散景效果也缺少层次感,与真正的光学散景相差甚远。
另外,手机传感器依靠计算摄影和像素偏移(Pixel Shift,相机圈称之为「摇摇乐」)实现的超长焦,也无法与真正的光学长焦相提并论。当然,大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画质衰退也是相机行业需要攻克的问题,但和光学长焦的色差、像差问题相比,纯靠计算得来的手机超长焦不仅细节容易丢失,同时也更容易出现伪像(Artifacts)。顺带一提,某品牌被抓包的超长焦拍月亮不属于伪像,而是属于幻像(Hallucination)。
图片来源:雷科技
说回小米和真我在 MWC 的两款概念机,尽管这两款产品短期内不会商品化。但这种用真实光学镜头取代计算摄影的做法,其实也意味着手机行业在计算摄影方面已经来到了瓶颈期,或者说进入到光靠软件算法已经无法追赶真实光学的阶段。
当然,手机品牌如果加大对 AI ISP 的投入、继续训练算法,计算摄影或许还有新的进步空间。但从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角度看,加大对光学的投入可能是当前情况下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另外,小米和真我这种让镜头与手机融合的做法,也印证了雷科技过去一直强调的「专业技术大众化,大众产品专业化」这一观点。
所谓「专业技术大众化,大众产品专业化」,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手机是最为日常、最易触及的拍摄工具;对于专业摄影师和发烧友来说,手机在灵活性、便携性上同样具有独特优势。
厂商们不断将专业技术下放到大众产品之中,让原本高门槛的专业体验也可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而当大众产品带着这些专业功能不断「进化」,又反过来对专业应用场景产生启发,构成一种双向作用的良性循环。
这种大众产品专业化的典型例子,莫过于小米在 MWC25 上展示的「光学模块」。这几天网上有不少评论认为小米这套可拆卸产品属于「没活硬整」,原本出门旅游带一台手机就够,现在除了带手机,还要在那个镜头包里装三个镜头。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对小雷这种「相机佬」来说,出去旅游带一机三镜已经是标准配置了,即使出门遛弯也会在兜里揣一台 GR 或者黑卡。
而大众产品专业化这一理念,让我们可以在手机上也能延续传统相机的操作流程和创作体验,让相机从「随身」变「选配」,让创作不再设限。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另一方面,大众化的手机产品,在专业功能的加持下也在反向「进阶」,让更多非专业用户可以迈出追求更高画质或更具表现力的第一步。搭配可换镜头的小米概念手机,就把原本散落在专业范畴的镜头系统、转接环和大底传感器带到了用户触手可及的场景中。
更重要的是,光学配置的提升并没有为用户带来更复杂的交互门槛。无论是小米的光学模块,还是真我的转接镜头方案,最终调用的都是系统默认的相机界面,操作流程、影调风格也和系统默认相机无异,只有更好的成像效果提醒着你正在使用外置镜头。
这也意味着一台手机可以提供不逊色于专业设备的长焦拍摄能力、丰富的景深层次和真正的光学素质,让真正意义上的「光学影像」不再是少数老法师的专属。久而久之,用户在尝试中积累的拍摄经验又会催生新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手机在专业化方向的探索。
图片来源:小蚁相机
说到这里,其实小雷还想到了另一个产品——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蚁所发布的小蚁相机 M1。说实话,这款一机双镜套装清仓价只要 999 元的 M43 相机,画质真的很差。但小蚁做到了一个其他所有国际品牌都没做到的事情:
小蚁用跟手机一样简洁明了的图形触控操作界面,教会了用户「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教具的形式教会了只用过手机拍照的相机小白最基本的相机操作流程,让他们不至于被复杂的专业相机(尤其索尼)菜单劝退,并最终爱上摄影。
事实上,雷科技内容团队部分小伙伴的摄影之路,确实就是从小蚁相机开始的。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产品专业化、专业技术大众化」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演进,更是一种相互赋能的生态循环。
一方面,可更换镜头、定制化大底传感器的设计,赋予了手机摄影「真实感」和更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大众群体对于拍摄体验的需求持续提高,也迫使手机厂商不断创新,为专业技术与供应链带来更多商业化落地机会。
这种双向推动不仅会在手机影像领域继续发酵,也会延伸到更多更广阔的行业场景中,CES 2025 上爆火的 AI 眼镜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例子。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雷科技看来,小米和真我在 MWC25 上推出的这些概念化产品,不仅是「玩票式」的技术尝鲜,更是整个移动影像行业进步的缩影。它们向外传递的信号很清晰:手机影像仍然在不断进步与摸索,且这条道路不会再只局限于单纯堆料或做算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些看似离谱的创新,其实也未必不能落地。说不定等到下届 MWC,或许那些曾质疑过可拆镜头的人,都会在展台前排队喊一句「真香」了。
End
MWC25 系列专题
前瞻预热
1、MWC 25 首发前瞻:国产科技巨头领衔,AI 依然是最大主角?
2、MWC25 终极前瞻:国产手机、6G、AI 眼镜都有,太期待了!
3、超越 OV!联想手机 24 年海外飘红,MWC 25 还要放大招?
5、3 月新机前瞻:华为新机领衔 MWC,AI 与影像是主线
新品报道
1、太阳能充电、屏幕三折叠!你永远猜不准联想的下一台 PC | MWC25
2、五年百亿 " 死磕 "AI!荣耀在 MWC 官宣阿尔法战略,有何阳谋?
3、带 AI 的 " 诺基亚 3210"、耳机给手机充电,HMD 这些新品太酷了!
4、三星 A56 亮相 MWC!让 AI 手机更便宜,三星与苹果不谋而合
6、只要 2899 元!努比亚 Flip 2 发布,竟然还有 AI | 直击 MWC
7、太阳能、折叠屏还有 AI!联想新品炸场 MWC,PC 铁王座稳了?
10、TCL 华星制霸 MWC!捅破显示天花板,这台头显太炸了
11、从 5G-A 到 AI 的跨生态共赢:高通携手中国企业引爆 MWC25
深度观察
1、MWC 首日观察:荣耀三星搞 AI,小米真我玩镜头,高通联发科死磕基带芯片
2、MWC 上的 AI 狂潮:云手机火了," 完全体 "AI 手机呼之欲出?
3、AI 眼镜大战 MWC25:AR 显示是标配,生态互联成下半场焦点
4、MWC 上的通信革命:全面吃上 AI,5G-A 成熟,6G 还没影
5、直击 MWC25:智能汽车高频出现,"AI 出行 " 未来已来?
6、直击 MWC 云计算浪潮:5G-A 与 AI 靠边站,边缘云才是主角?
8、智能家居厂商逐鹿 MWC:5G 如何让 AI For X 变为现实?
9、MWC25 焦点!江波龙以 AI 存储破局,解锁移动通信密码
产品体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