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网 03-08
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中小学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图源:Unsplash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 — 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从 2025 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 8 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方案》包括七大方面: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泛在化人工智能教育支撑体系、构建多渠道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体系、构建立体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体系、构建多维度人工智能教育推广体系、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实施保障。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段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注重有机衔接,全过程浸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稳妥、审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学校可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利用 AI 学伴、AI 教研助手等智能体,开展人机对话式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融入跨学科、大单元与项目式教学设计,探索 " 未来课堂 " 新场景,构建新型 " 师 - 生 - 机 " 关系。推动教学评价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作业诊断,构建 " 以学定教 - 因材施教 - 以评促教 " 的智能化教与学新样态。

《方案》指出,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场域。探索 AI 赋能的新型 " 双师课堂 " 组织实施模式,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集团校、联盟校、城乡手拉手学校之间组建人工智能教育联合体,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缩小城乡人工智能教育差距。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社会资源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综合展厅、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建设中小学校外人工智能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学习、探究和实践,提高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

《方案》表示,升级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空中课堂),拓展开发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市级提供基础资源支撑、学科知识图谱、学习实践平台、教师研修社区,汇聚来自各方的课程包、模型库、工具集,各区、各校按需选择使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学习数据回流、课程迭代更新、应用场景拓展,打造一站式 " 北京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超市 "。鼓励各区、各校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平台相关资源,并主动向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准入。支持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联合组建人工智能测试场,制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人工智能产品评测标准,分学科、分类型开展人工智能产品的教育教学、学习辅助能力评测,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人工智能产品的合规准入。鼓励学校使用教育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衍生更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在师资方面,《方案》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其中包括结合虚拟数字人等技术,通过大模型打造高水准 AI 教师,协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在立体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体系方面,《方案》还提到,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丰富 " 课间一刻钟 " 活动,助力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育人。拓展 AI+ 智慧体育、AI+ 美育浸润、AI+ 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建设全天候陪伴的 AI 健康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展家校沟通的方式和渠道,探索 AI 赋能的新型 " 家长学校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ai 人工智能教育 中小学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