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90 岁高龄的邹先生(化名)在家突然恶心呕吐,家属都以为是消化不良,结果去医院检查竟发现腹主动脉瘤。雪上加霜的是,入院后老人又被查出肺动脉栓塞,手术风险极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最终为患者拆除了体内的 " 血管炸弹 "。
凶险
高龄患者遭遇 " 血管炸弹 "
起初邹先生呕吐,当地医生对他进行补液、止吐等对症治疗,但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胸腹部 CT 平扫发现 L3-4 椎间隙前方腹主动脉瘤,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是,家人将其送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经体格检查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结合主动脉 CTA 确诊为腹主动脉瘤。" 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岷介绍,腹主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因动脉壁弹性减弱导致的异常扩张,一旦破裂,大量血液立即会从大血管里涌出,就像是长江决堤,死亡率极高,堪称 " 沉默的杀手 "。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发现这位 90 岁高龄的患者还有右肺多发肺动脉栓塞,这又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疾病,可以导致急性右心衰竭、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及大面积肺梗死等危及生命,针对肺动脉栓塞 1 周的抗凝治疗,才实施了腹主动脉瘤手术。" 老人还有糖尿病、冠心病等 17 种慢性疾病,每一项都在增加这台手术的风险。"
挑战
微创手术化解高风险
面对老人的复杂情况,医院医务处组织多学科(MDT)团队评估,专家最终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介入方案——通过股动脉将覆膜支架精准植入瘤腔,隔绝血流冲击,避免瘤体破裂。
" 我们团队创新采用三维影像导航 + 血流动力学模拟技术体系,手术无需开腹,仅通过血管内路径即可完成支架释放,极大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风险。" 杨岷透露,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次日老人即可下床活动,四天后老人康复出院。
" 面对我父亲的高龄及复杂病情,医务处和医护团队都十分重视,不厌其烦告知我们家属情况,做好我父亲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出院后还建立了微信随访群,24 小时响应咨询,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家属在表扬信中写道。
提醒
腹主动脉瘤早期症状隐匿
" 动脉瘤的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尤其对合并腹痛、腰痛的高龄患者,需要尽早确诊、尽早治疗。微创技术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杨岷表示,腹主动脉瘤早期症状隐匿,多见于 60 岁以上男性及有家族史人群。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定期通过超声或 CT 筛查,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并避免剧烈活动或腹压骤升(如便秘)。一旦发现瘤体直径超过 3.5 公分或出现腹痛症状,需立即就医干预。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高龄老人一定要控制好血压,也要注意免疫力的提高和一些营养素的补充,以及适当的运动。" 专家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高龄患者可通过个体化评估,获得手术机会,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提升。据了解,江大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建科仅仅三年已完成数十例高龄、高危动脉瘤微创手术,成功率高达 98.5%。去年该科室还完成了无锡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杨岷主任带领团队完成省内首例超级显微淋巴管 - 小静脉吻合术解决淋巴水肿难题,连续完成重症瓣膜病心脏手术、急性心梗急诊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搭桥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抢救手术、食道超声引导下微创婴幼儿先心病封堵术等多项心脏大血管外科标志性手术,引领了锡城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发展,也给更多患者送去希望和健康!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朱鲸润
(医院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