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轩逸不再常驻销量榜首后,似乎黎明前的黑暗已经到来,面对自主品牌几乎每月会有新品发布,东风日产能否破局,又该如何破局,转型的阵痛期又将在何时结束。2025 年 3 月 1 日,东风日产以一场『最「家」技术发布会』给出了自己阶段性的答案。
说实话,这是一场让我本没有期待,却在参与后感到惊喜的技术发布:
『没有期待』是因为最近参加太多拥有『通天之能』的全方位技术发布会,各家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多多少少却如此类同,故此,期待值并不高;
而『感到惊喜』的原因,则是本次东风日产技术发布会的内容,完完全全地围绕着『家』这个主题,在撇开细枝末节后,整场发布的立意显得尤为清晰,故此让人印象深刻。
此 GLOCAL,非彼 GLOCAL
首先要聊聊融合了『global』(全球化)与『local』(本土化)两个概念的『GLOCAL』。
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击穿 50% 的临界点,『在中国,为中国』这句常挂在合资品牌嘴边的话,在近几年中已经发生着字面意义背后的重大变化。
在之前分析丰田在华的文章中,我们已经通过丰田与腾讯等国内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的案例,分析了合资品牌如何悄然地将『来自中国,走向世界』放入了自己战略中,而此次东风日产亦是如此。比如在智驾方面,东风日产与中国本土的 Momenta 进行了深度合作,采用了一段式的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在智己汽车的智驾研究报告中,我们已经详解了一段式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技术逻辑,这里不再展开科普。大家只要知道,Momenta 的高速 NOA 可从容应对包括汇入主路、避让大车、大弯转向、施工绕行、自主通过 ETC 等场景,高速 NOA 在 130km/h 的速度下仍能稳定刹停;城市 NOA 可实现无保护左右转、防加塞博弈及借道绕行等功能;而全场景智能泊车针对大角度车位、断头路车位、极窄车位等场景,泊车效率与成功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显然,通过 local 的优质资源,服务于 global 的技术和产品矩阵,这一趋势势不可挡。
此外,官方还表示,在 2026 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持续投入 100 亿人民币,将研发团队规模扩增至 4000 人,专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同时,东风日产积极携手中国领先科技公司,与华为合作深度整合鸿蒙生态,与 Momenta 共同打造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全面提升智能化竞争力。
亦就是在『GLOCAL 模式』下,而相比自主品牌,包括东风日产在内的合资车企,则拥有更为丰富的全球资源,本次东风日产带来了全新新能源技术架构——「天演架构」。而「天演架构」并非一个以冷冰冰技术为第一性的技术架构,个人认为,它是完全围绕着『家庭』标签所打造的移动空间。
最『家』的方案,必须要有亮点
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一直以来东风日产的产品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相信开过轩逸、奇骏等日产车型的朋友们,应该没有人会否认『日产大沙发』的口碑。
不过在当下,但凡是以『家庭』标签挂钩,皆会以『冰箱彩电大沙发』作为锚点,进行或深或浅,或点或面的宣传。
然则,东风日产显然更懂得『打七寸』,将家庭用户最在乎的大沙发做到了极致,研发了拥有 88 项座椅创新专利的『百万级大沙发』,官方称之为「AI 零压云毯座椅」。
看过我写延锋座椅的朋友知道,我不怎么爱聊『沙发』,但「AI 零压云毯座椅」真的是最近最值得一谈的一张『沙发』。
首先,在硬件配上,座椅遍布 19 个气囊,配备了 49 个传感器!
这是什么逻辑,什么概念呢?简单地说,就是这张座椅一寸寸感知你的静态及动态体型,并可以调整座椅在臀部和背部位置,多达 19 个支撑点。官方发布会现场当然也找来了竞品,奔驰百万级车型再次上线,方便大家理解这张座椅的在硬件上达到了行业的何种水平。
硬件上还没说完,「AI 零压云毯座椅」还给到了气动坐垫加长结构,该结构伸长量最大可达 60mm,而且并非简单的坐垫加长,而是能提供大腿一个斜上的支撑。若你问我感受如何?那对我这个开惯了运动座椅的车主而言,真是一坐一个不吱声……太舒服了。
此外,「AI 零压云毯座椅」的按摩力度也让人能联想到你最喜爱的哪位技师……严谨的官方数据显示,其充抽一体式气泵,按摩力度高达 60N(超过了一般产品 20-40N 的力度)。当然啦,在此前我也说过,大家不要拿气泵结构的按摩座椅与机械结构的按摩座椅比较,不是一类东西。
「AI 零压云毯座椅」最有意思之处在于『AI』二字。
据悉,东风日产团队运用行业独有的『自适应体态』AI 核心算法,根据 1500 多位真实用户数据,生成了 20 万份虚拟数字人,用于模拟座椅自适应调节效果。在实际体验中,该算法还可持续 OTA 升级,精准匹配用户体形。
不得不说,这才是我认为,车企对 AI 在细分领域应该有的精确理解和实在应用。
产品即将上市,N7 看点颇多
与 Momenta 合作的智驾以及自研的「AI 零压云毯座椅」仅是「天演架构」的其中两个亮点,而全面的技术落地,将以东风日产 N7 这款车型作为承载,故此,即将在 4 月发布的 N7,看点颇多。
作为一款预估价格 15 万级的中高级纯电轿车,N7 尺寸为 4930mm*1895mm*1487mm,车身遵循 0.618 黄金比例设计,风阻系为 0.208,外观上,实属合资车中的翘楚。
除了此前提到的两个技术亮点,N7 还将首搭东风日产最新的个 14 合 1 电驱系统。
据悉,该系统通过集成多核智能芯片,实现全动力域精准控制,响应速度达到 1/10000 秒,相比 CAN 通信提速了 100 倍。此外,电驱极限转速 25100rpm,比 Model S Plaid 还高 12%,电机的定转子比功率,最高能够达到同级最高的 9.69kW/kg。
在提升整车性能的同时,电驱仅仅有 85kg 的重量,相比传统分体式电驱减重近 30%,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故此带来了额外的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有效提升车内空间。
此外,在智能座舱板块,东风日产推出的云享座舱,在合资品牌中率先接入了 DeepSeek 等头部 AI 大模型。车机方面采用了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搭载了 NISSAN OS 车机系统、AI 智能伙伴、自然之境五感联动系统、场景自定义、手车互联等多元功能。
而「天演架构」带给东风日产 N7 的还有架构上的安全,比如在电池安全方面,东风日产以全维防护设计,实现了『车电一体化大安全』,通过了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电池试验。同时,东风日产的电池系统还实现了全场景快充和全温域续航,800V 平台不到 7 分钟即可补能 400km。
总得来说,东风日产 N7 在继承了『技术日产』在底盘、电池、电机方面的优势外,通过『GLOCAL 模式』加强了产品的智能化,或将是一款洗心革面的合资新车型。
1
说实话,若从东风日产 N7 这一单品的产品力来看,「天演架构」为其带来的四大尖点技术
(即 14 合 1 智能电驱、AI 零压云毯座椅、端到端高阶智驾和智能防晕车技术)皆是强有力的大亮点。只是从目前客观的市场形式来看,东风日产仍面临着几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改变『日产 = 燃油车』的认知惯性。因为从 2024 年的数据来看,日产在中国市场共交付 696,631 辆新车,轩逸一款车型的销量占总销量近半。
在技术发布会后的群访中,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商品规划总部副总部长尚顺事先生透露,东风日产将会以「天演架构」为基础,在 2026 年底前推出 5 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包含 SUV 和轿车,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类型。而东风日产 N7 将是一次『重塑』,即是产品架构的重塑,亦是传播结构的再造。所以,惯性的认知将通过丰富的产品被淡化。
其次,在 15 万级的新能源市场,东风日产 N7 将如何在从比亚迪海豹、小鹏 P7+ 等竞品中中突围。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政浩表示,东风日产 N7 看似来的比较晚,其实早前『N7 已经做到开模都开完了,PT 都开始试做了』,高政浩直言不讳地说:『最所以会推翻从来,是因为我们想给出的,一定是「站得住、行得远、行得稳」的产品……同时,要让用户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个人觉得高总还真没说错,包括「AI 零压云毯座椅」和「智能防晕车技术」等技术,便已经与竞品产生了最『家』的差异。高政浩同样表示,东风日产 N7 不仅是东风日产的稳转拓转型,更是对东风和日产两者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说实话,这场『最「家」技术发布会』,与其说是东风日产的技术秀场,不如说是合资品牌集体突围的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传统车企的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技术日产』的金字招牌遭遇新能源时代的重新估值,这场发布会给出的不仅是技术答案,更是一个时代的转型样本,在颠覆与重构的十字路口,老牌车企的每一步都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