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觉得神奇,工业革命 200 多年来,数理化教育早已普及,可为什么民间依然充斥着无数 " 打着民科旗号,实则推销智商税产品 " 的商家呢?更神奇的是,居然还有无数所谓 " 粉丝 " 会帮着那些厂家说话,对任何质疑者 " 开炮 " ……
今天我想聊聊 " 空滤 ",最近因为换车的缘故,浏览了一些汽车配件而已,结果就接到各种 " 网络推流 ",什么添加剂,什么机油、什么内饰美容,车衣窗膜,记录仪……我也就忍了。可是当我看到有人给我推 " 高流量空滤 ",我实在是忍无可忍!
进气顺畅,马力提升?
你也被这样洗脑过么?
他们各种宣传自己如何 " 阻力小,进气顺畅 ",如何 " 帮助发动机提升动力 " ……可我想说的是,他们似乎压根不敢提一嘴如何 " 让发动机更危险 "!事实上,国内国外的很多 " 机油成分测试 " 已经给出了答案:使用 " 高流量空滤 ",机油中的 " 硅元素 " 超标很快。
哪来的硅元素?空气中必不可免一定有灰尘、粉尘存在。而其中又含有一定比例的 " 沙石尘埃 "。" 沙石尘埃 " 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 " 石英 "),它的硬度比钢材硬太多了。因此倘若发动机进气不经任何过滤,那显然非常危险。如果吸入大颗粒沙尘,弄不好发动机就会被磨损坏。
可是,发动机空滤如果过滤的 " 太彻底 ",又往往会导致阻力太大(想想看,一次性口罩的透气性还勉强能接受,但 N95 口罩就太闷了)。那么怎样的过滤级别,又能确保发动机安全,同时还能兼顾阻力(不至于太大)呢?
高流量空滤损伤发动机么?
看看世界权威怎么说的!
全球柴油机大佬,美国康明斯曾花时间做了详细的探究和实验,结果如下:他们发现,6 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如果被吸入发动机,长久下来会导致发动机明显磨损(主要是气缸壁和活塞环)。原因是空气中的尘埃主要是二氧化硅(也就是 " 石英 "),它的硬度比钢材硬太多了。
因此,理论上来讲,如果空滤能将空气中所有大于 6 微米的颗粒物阻挡在外,那么发动机至少从磨损角度来说,是安全的。因此康明斯考虑到 " 安全余量 " 因素后,几十年来都坚持 "5 微米过滤原则 ",也就是他们要求空滤的最低过滤精度至少达到 5 微米。
事实上这和绝大多数民用汽车厂家(主机厂)对空滤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世界内燃机协会 SAE 规定,不允许 10 微米以上颗粒物进入发动机进气)。事实上,如今不少合资汽车的发动机空滤,2 微米级别的产品都已经很常见了,甚至极端的产品做到 0.3 微米都有(比如丰田织造的部分产品)。
人有多大但,地有多高产
拒绝智商税,拥抱大智慧
然而你去围观那些 " 高流量空滤 ",英国有 5 微米的产品(这个算是符合要求的),美国有 8 微米产品,意大利有 7 微米产品(这些还算是多少 " 不敢太放肆 " 的类型)。而拉脱维亚的产品居然宣称 37 微米过滤精度,隔壁台湾也没闲着,15 微米的 30 微米的啥都有……
这些产品,属于非常典型的 " 赛道用品 "。也就是说,他们压根不考虑车辆正常的家用属性,而是 " 用牺牲寿命换取赛道上的高光一刻 "。但是!但是让我感到惊恐的是,网上很多售卖这些危险品的人,竟然还胆敢宣称 " 它们过滤效果很好 "!他们全都宣称 " 街车可用 " ……
然而,当我摆事实讲道理,告诉用户 " 一定要小心谨慎 " 时,却无疑触发了这些商家的粉丝们脆弱的神经,他们甚至来围攻我这样一个说真话的人。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服这些群体,或许我依然年轻,年轻到竟然忘记了 " 不要试图去说服观点不同的人 " 这句古训。好吧,反正不是我的车,我不心疼。就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