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3 月 10 日讯(记者 闫军)拿着 "AI 药方 " 找医生可以实现了吗?DeepSeek 引发的 AI 投资热潮在医药医疗领域找到应用的着力点。
原本有较高壁垒的医疗行业,受益于 AI+ 的高质量数据、稀缺性应用场景、多模态融合数据使得企业率先受益,获得资金的青睐。有了清晰的逻辑,医药板块开始摆脱连续 4 年的困境,开启一波结构性强势反弹,其中 CXO 与创新药成为先锋。
截至 3 月 7 日,年内医药医疗等主题基金回报率中位数达到 6.35%,8 只相关主题基金涨幅超过 20%。有意思的是,周思聪管理的平安医药精选、平安医疗健康涨幅位列同类主题基金前列。
(数据来源:wind, 截至 2025.3.7)
从长盛基金时期的崭露头角,在医药板块的低潮被仍平安基金 " 挖 " 走,周思聪在市场波动之时都能快速驾驭风格,尤其是在结构性牛市行情到来,她可以迅速领跑,这种锐度极强的风格会让人联想,她是否是一位风格激进型基金经理?
日前,财联社记者专访了周思聪,说话语速快、对未知有强烈的好奇、渴望挑战、对创新药企业如数家珍、对自己选股自信持有可长达数年之久,这是周思聪给人的第一印象。全市场率先集中仓位在创新药,周思聪的笃定来自于她对医药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判断。
如何看待这一轮医药反弹?
" 这不是医药板块的整体反弹,依然是结构化行情。" 周思聪表示,这一轮上涨中,仅有创新药等凭借高景气度出圈。相较于 AI 制药的主题投资,众多 A 股、H 股的创新药企业或将在 2025 年步入产品放量期,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终于有机会迎来报表端收入的爆发式增长,这极大地有利于 2025 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
这一波创新药行情是如何演绎而来的?周思聪表示,在这一轮医药反弹中,一方面得益于科技引爆的投资情绪的带动,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因素对医药行业的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一是 "AI+ 医疗 " 等主题带动医药行业投资情绪。在产业层面,AI 技术在制药领域及卫生健康行业的落地与发展,国内多家企业的 AI 平台也逐步亮相,AI 制药有望提高制药行业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AI 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提升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AI 制药主题的兴起也提高了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的投资热情。
二是医药行业的估值重塑与资金流入。中国药企近年来研发投入增加,创新成果涌现,但短期利润较少。随着中国药企产品纳入医保、国际化进程加快,预计 2025 年开始财务报表将显著改善。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与海外药企相比存在显著估值差,这种低估状态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性价比。
医药股作为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板块兼具 " 低估值 + 高成长 " 属性,叠加政策催化,成为外资配置洼地,海外资金流入会提升中国医药股估值,加速估值回归。
三是政策与产业环境改善带来医药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2025 年国内政策持续支持医药创新,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药械审评审批效率提升,并计划推出 " 丙类医保目录 " 以覆盖高价创新药械,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同时,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加速落地,医疗设备行业招采恢复明显。
此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刚需属性日益增强。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 14%,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消费需求增加,慢性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等需求不断增长,为医药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敢于重仓坚守创新药,不惧短期波动
回归自己的投资经历,周思聪表示,自己 2008 年入行,彼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市场的剧烈波动让她深刻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让她意识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周思聪介绍,刚入行时,医药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医药外包服务行业(CXO)、医疗服务、中药等子行业,她仔细研究国家政策的导向变化以及创新药行业的产业发展趋势,捕捉到中国创新药行业在历经了早年的发展之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此,自 2022 年开始,她的研究重心和持仓开始向创新药行业转移,成为了全市场率先布局创新药的基金经理。通过深入研究,成功挖掘到一些潜力标的,经过几年下来长时间持有,这些标的为基金带来不错的收益。
在投资的过程中,周思聪在早期也尝试过分散投资,但后来发现,真正带来高收益的往往是那些重仓持有的股票。" 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发现赚钱的股票都是重仓股,而那些买一点点的股票,虽然有赚有赔,但最终对冲掉了收益,还增加了交易成本。" 因此,她逐渐形成了高集中度的投资风格,专注于少数几个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
在选股时,周思聪非常重视公司的产品周期和竞争格局。她指出,医药行业是一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行业,前几名的公司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她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在细分领域内排名靠前、数据表现优异的公司。
" 医药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数据好的公司一定会打败数据差的公司。因此,我们更看重那些在临床数据上表现优异、竞争格局良好的公司。" 周思聪表示。
回到开头患者拿着 AI 结果去问诊的问题,周思聪表示,医药行业还是要结合临床经验,AI 诊疗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基金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市场波动,会直接影响基金净值以及排名,与此同时,创新药企业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研发过程漫长也会出现反复,这就极大考验了基金经理的耐心与眼光。
周思聪表示,尽管在早期,投资一些标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分歧,自己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她的应对之举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加强研究和调研,打破信息不对称,挖掘更具价值的投资标的,时刻保持进化。" 周思聪表示,这些承受波动的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现在周思聪确定了 " 高集中度、长期持有、深度研究 " 的投资理念,通过高集中度的持股策略,专注于少数几个优质公司,有的公司可以持有数年之久。正如她所说:" 创新药的投资需要长期视角,短期的波动并不能改变行业的长期趋势。只要我们坚持看好创新药的未来,最终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今年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
今年看好医药行业中的哪些板块?周思聪表示,在医药众多赛道中,广义创新药赛道是她最看好的方向。比如化学药、生物药、仿制药、中药创新药、CXO、原料药等的行业性投资机会,以及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个股性投资机会。
周思聪认为,今年将是创新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很多创新药公司将开始实现医保放量,这将带来业绩的显著提升。
商保推进带来的支付端的改善和去年底大批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创新药企国内医保市场的放量,将成为 2025 年创新药行业发展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周思聪看来,这两个因素都是以往的创新药投资所不具备的。
周思聪表示,创新药走过研发周期,迎来产品周期,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将成为创新药行业 2025 年最简单明了的标签,这将极大地有利于 2025 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
此外,周思聪也看好医疗器械板块,尤其是创新医疗器械。她认为,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已经具备了与国际高端产品竞争的能力。虽然短期内医疗器械公司面临库存压力,但长期来看,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恢复,医疗器械板块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