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3 月 10 日(编辑 梁又匀),春节长假、《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线下文娱消费火热,叠加全国 " 以旧换新 " 政策地方补贴加码,2 月份国内消费平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 0.7%。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 3.3%,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下降 22.6% 和 9.6%。这主要受春节错月、假期等因素影响。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5 年 2 月国内消费相关领域披露融资事件 42 起,同比 2024 年下滑 6.67%,环比上月增长 5%;已披露的融资信息显示,2 月消费领域累计融资 26.64 亿元,同比增长超 2 倍,环比增长近 120%。
2 月份总计融资规模显著上涨原因主要在于,此前多为早期融资,披露金额规模及数量较少,而今年 B 轮及以上投资轮次较多,且更多亿元融资事件,带动披露规模整体上涨。从获投数据上看,今年 2 月符合年初投融资放缓规律,较受市场关注的领域仍然集中于智能硬件、本地生活等,而旅游服务、保健食品赛道少见地收获数起大额融资。
2 月投融资具体情况
随着今年 1 月以来 AI 的 C 端应用持续引爆社会讨论,AI 相关消费产品也成为投资机构重点考察对象。具体表现为,智能硬件已连续 4 个月成为消费领域一级市场获投项目最多的赛道,显著强势于餐饮零售、本地生活、电商等传统消费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带火潮玩盲盒消费,泡泡玛特等一众代言联名品牌 " 爆单 "。2 月潮玩娱乐获投项目虽然仅有 1 起,但获投品牌 Letsvan 单次融资约亿元。据介绍,其产品涉及盲盒、手办、大娃、BJD 等年轻人喜好的潮流公仔,已取得初音未来、三丽鸥旗下 hello kitty 等知名 IP、上美影旗下哪吒闹海等知名 IP、迪士尼等公仔手办的开发授权。
具体而言,2 月智能硬件赛道共有 6 起获投事件,过半为语音相关 AI 产品及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的语音翻译品牌 " 爱说派 ",语音识别合成品牌 " 奇梦者 " 和 AI 儿童拼写教育研发商 " 爻舜科技 "。
此外,由前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创立的 AI 硬件消费研究机构,也获得了 IDG 资本、Monolith、经纬创投、真格基金、红杉种子基金、绿洲资本的联手投资,总计融资金额近 2 亿元。
在本地生活领域,多家电动车研发及服务商获投。面向国外市场共有两家公司,分别点洞察研发商 " 聚智合众 " 以及欧美共享电单车运营商 "Velotric"。另外,还有专注于国内市场的智能滑板车研发商 " 苏州坦途智能 "。
2 月总计获投规模最多的旅游服务,机构重点聚焦于旅游平台业务,为跨国出游或高品质定制旅游路线提供支持。该领域两家获投平台分别为 "6 人游旅行网 " 和 Klook。保健食品领域获投金额也较为突出。其中关注婴幼儿配方食品的 " 圣桐营养 " 获投超 4 亿元,高瓴资本、创新工厂等机构参投;关注医学营养研发的 " 玛士撒拉 " 获投约 2 亿元,中金资本、弘晖资本等机构参投。
2 月获投的项目轮次分布较为集中,A 轮、B 轮以及股权投资、战略投资较多,早期种子轮、天使轮获投有所减少。
一方面一级市场对于消费行业早期投资越发谨慎,头部机构参与较少,获投赛道更为分散;另一方面已获得市场部分认证的项目正在成为机构关注的主流,尤其是已构建出初步供应链、平台规模或品牌效应的公司更能获得机构青睐,头部投资机构、行业公司参与较多。
从获投省份分布来看广东、江苏仍然是 " 赢家 ",广东延续智能电子消费、电商产业优势,江苏则在餐饮零售、本地生活领域更具优势。上海北京获投项目波动整体稳定,而浙江获投项目起伏变化较为明显仅有 3 起获投。
值得关注的重要项目
2 月获投近亿元或上亿元的项目显著增多,总计数量达到 9 起,创近 4 个月以来新高,但整体获投方向仍然较为分散。
除了上文提到的部分项目外," 青提点单 " 较为少见地服务于餐饮 " 到店引流 + 外卖降本 " 业务,为新兴外卖平台。在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家不断抢占、坚守已有市场占有率的背景下,该平台能否达成未来三年覆盖百城、日均 30w 单的目标仍有待观察。
1、客路旅行累计融资超 10 亿美元
客路旅行(Klook)2014 年成立于香港,其创始人林照围、王志豪为投行出身,熊小康则是技术出身。依托香港的区位优势,该平台迅速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境外旅游服务平台,能够实现超过 30 种国际货币的本地支付,为用户提供包括景点快速通关、折扣门票、体验一日游、特色活动、WiFi、当地交通、美食购物等旅游产品和服务。
据悉,客路旅行目前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 TikTok 平台及大力网红咱开赞助推广合作。本轮为该公司的第 9 轮融资,即 H 轮融资,由维恩资本领投,资金拟用于推进扩大新世代旅客群体市场、深化在亚太区域市场的布局。
2、八马茶业加速 IPO
八马茶业获得了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完成对八马茶业 6900 万元的 Pre-IPO 轮投资。昇望基金则以此获得了八马茶业 3% 股权,成为公司重要战略投资者,继续为其登陆港股提供支持。
资料显示,八马茶业成立于 1997 年,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公司曾于 2015 年在 A 股新三板挂牌上市,后于 2018 年摘牌,并在此后开启了辗转 A 股创业板、主板、港股的二次上市之旅。
2025 年 1 月,八马茶业再次更新港股招股书。截至 2024 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累计实现营收 16.47 亿元,净利润 2.08 亿元。该利润水平已超过此前全年数据,单仍然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尴尬表现。截至 2025 年 1 月,八马茶业线下门店总数为 3501 家,多分布于二线、三线城市,加盟比例超九成。
3、第二个 " 泡泡玛特 "?潮玩品牌 Letsvan 获投近亿元
Letsvan 成立于 2020 年,专注于原创 IP 的孵化、运营和潮玩文化的推广。目前公司累计拥有 11 个原创 IP 矩阵。其中,原创中国公主 IP" 又梨 ",两个月销量过百万只,累计销量过 300 万只。
除了设计销售更具独创性的玩偶外,Letsvan 采取了明星联动的形式进行推销。公司 2024 年推出原创小野孩 IP"WAKUKU",得到戚薇、虞书欣等知名明星的互动推荐,直接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激增。
据报道,Letsvan 已积极出海销售,并在东南亚等泡泡玛特热销国家开出多个想先下快闪门店、潮玩展览。渠道合作显示,该公司已和名创优品 ( TOP TOY ) 、三福、晨光 ( 九木杂物社 ) 、X11、KKV 建立合作。本轮融资旨在引入线上销售经验丰富的量子之歌,提升公司自营能力和品牌形象。
4、圣桐特医获投超 4 亿:医学营养赛道迎近期最大融资
圣桐特医于 2019 年 12 月成立,前身为圣元特医事业部,专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重点为过敏、早产、腹泻、代谢障碍等不同营养需求的宝宝提供专业的营养解决方案。据介绍,圣桐特医已通过 7 大特医食品注册,包括早产 / 低出生体重配方、婴儿营养补充剂等。
本次获投为公司 B+ 轮投资,总计融资金额超 4 亿元,由恒旭资本、高瓴投资、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青创投和汇誉投资。这也成为近年来该食品研发领域最大一笔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引入产业资本。
蜜雪冰城点燃市场热情,消费行业 IPO" 回春 "
自进入 2025 年以来,中国消费企业冲刺港股、顺利登陆港股变得越发频繁。2 月共有 6 家消费类企业递交港股招股书,3 家开启招股并陆续顺利上市,另外有 3 家企业申请港股上市并等待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复。
其中,国内连锁茶饮品牌再添 2 家港股上市公司,古茗、蜜雪冰城先后完成招股上市。相较于仅受业内关注的古茗,蜜雪冰城的投融资热情很快 " 引爆 " 港股打新市场。
截至 2 月 26 日,蜜雪冰城公开发售环节认购结束,其融资认购倍数达到 5125 倍,认购金额达到 1.77 万亿港元,超越快手成为港股新一代 " 冻资王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美团等 5 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 2 亿美元 ( 约 15.58 亿港元 ) ,极大地带动了市场中的投资者参与打新。
上市后数日,蜜雪冰城股票接连大涨,打破新茶饮品牌上市破发 " 魔咒 ",总市值超千亿港元,股价始终没有下跌趋势。资料显示,蜜雪冰城通过 "6 元茶饮 " 切入下沉市场,占据 10 元以下价格带的绝对优势。据灼识咨询数据,按门店数和饮品出杯量计,蜜雪冰城均为中国及全球第一。
除了国民消费认知度外,不俗的盈利表现也是市场强烈看好其发展的原因。2024 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实现收入 186.6 亿元,同比增长 21.22%;净利润 34.91 亿元,同比增长 42.32%;全渠道实现零售额 449 亿元,同比增长 21.35%。
同样关注下沉市场的古茗在 2 月中旬成功登陆港股,但其未为收获太多话题度与投资关注度。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古茗总数为 9778 家,实现营收 64.41 亿元,同比增长 15.6%,同期净利润为 11.2 亿元,同比增长 11.76%。
值得注意的是,连锁茶饮行业竞争激烈,2024 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古茗单店饮品出杯量有所下滑、日均订单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得益于双方门店规模的扩张,该因素不影响公司当前最终营收及利润表现。
2 月份消费公司冲刺 A 股及美股上市也较为活跃。其中,连锁茶饮品牌 " 霸王茶姬 " 也获得了赴美上市监管备案,新茶饮赛道有望再添上市案例。不过据证监会上市材料补充意见,霸王茶姬仍需要补充介绍其股权架构、股东细节、出海开店投资情况等。
此外,主营户外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研发销售的影石科技,终于开启上市招股进程。2024 年上半年,影石科技实现营收 24.3 亿元,同比增长 50.82%,同期归母净利润为 5.18 亿元,毛利率达 53.44%。其近些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较大一部分在于公司境外销售业务占比较重,2024 上半年该收入占比达 76.52%。
而多家此前排队等待上市许久的科技消费企业也有了最新动作,例如为中国航天提供收纳及材料研发支持的太力科技,更新上市注册材料;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商优优绿能也更新了问询回复以及业绩数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