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出海 · 第 44 篇
YouTube,这个曾被好莱坞视为版权「黑洞」的平台,如今已成为全球视频生态的核心,甚至成了许多媒体公司和创作者的「生财之道」。通过 Content ID 系统,它不但解决了版权纠纷,还将创作者经济推向新高度,年收入高达 60 亿美元。二十年,它的转型背后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版权合作和创作者经济」重塑行业规则。今天,中国流媒体平台如何从中获得启发,走出一条既能提升创作者活跃度又能为平台带来利润的商业化路径?
二十年来,YouTube 的三大演变阶段如下:
1. 危机倒逼的共生体系(2005-2014)
2007 年维亚康姆起诉 YouTube 索赔 10 亿美元,这场诉讼意外催生了 Content ID 系统。该技术不仅解决了版权纠纷,更构建起内容分账的底层逻辑:平台通过扫描用户上传内容,版权方可选择删除或插入广告分成。至 2024 年,该系统每年为好莱坞回收超 60 亿美元,远超迪士尼流媒体业务年利润的 48.7 亿美元。到 2024 年,这一系统已为好莱坞带来超过 60 亿美元的收入,改变了整个内容产业的运作模式。
2. 算法重构内容权力(2015-2020)
YouTube 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当传统媒体执着于黄金时段收视率时,YouTube 的推荐算法已建立新秩序。《Hot Ones》这类由地下室诞生的节目,凭借「明星吃辣挑战」的真实性,单集播放量突破 8000 万次。其成功印证了「用户行为数据驱动创作」的可行性:节目团队通过后台实时监测观众跳出率峰值,动态调整问题尖锐度与辣度等级。
节目《Hot Ones》 图片来源:YouTube
3. AI 定义产业新边界(2021-2025)
一、版权共生
在东南亚等市场,中国短剧面临着盗版困扰,很多平台的内容被盗用并传播到小视频平台,导致收入和用户体验双双下降。YouTube Content ID 功能包含了影片 ID(VideoID)和音讯 ID(AudioID)两种功能,分别具有比对视讯和音讯是否侵权的功能。借鉴此模式,平台可以通过部署智能版权管理工具,迅速识别盗版内容,并与创作者和版权方进行分账合作,达成版权共生的合作关系。通过为盗版内容创作者提供广告分成和合作机会,即使不是完全符合的影片(如直接翻拍的影片),也可以侦测得出来。如此一来平台不仅能化解盗版问题,还能通过流量变现提升盈利。这个「双赢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版权困境,更能够将「黑产」变现,创作者和平台都能从中获得回报。
二、数字赋能
YouTube 早早意识到,内容创作只是一个环节,而如何让创作者产生的内容最大化收益,才是平台的关键。对于正在布局海外市场的中国平台,为了提升创作者的创作效率和内容变现能力,平台可以考虑开放部分用户行为数据,如用户观看时长、观看时间段、地区性偏好等。在东南亚市场,中国平台可以向创作者提供「节假日观看数据」和「黄金发布时间公式」,利用 AI 分析数据以调整广告投放策略,提升广告转化率,合理利用 AI 创作,从而实现创作者和平台双赢的局面,带来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译者|彦舟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variety
原文作者|Todd Spangler
原文发布日|2025.03.06/ 周四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