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智能’这个词出现了 10 次。我认为,智能化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竞争的新维度。"3 月 9 日,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智能、科技已成为业内外热议的焦点。在今年两会期间,何小鹏就人形机器人、低速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保险、低空经济四大领域,提交了四份建议,均聚焦在智能、科技方面。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 ’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正着力打造成为物理 AI 公司,通过在 "AI 汽车 + 飞行器 + 机器人 " 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布局,塑造全新的科技生态。
L3 级人形机器人计划明年量产
今年,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成为今年两会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并且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
就作为具身智能最重要载体的人形机器人而言,何小鹏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的融合载体,其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而关注并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可以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疑为智能机器人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政策动力和市场信心。" 何小鹏表示。
在何小鹏看来,机器人可分为五个智能等级:L1 级(完全由人控制)、L2 级(基础辅助智能)、L3 级(具身智能和训练监督)、L4 级(自成长智能)和 L5 级(完全自主智能)。" 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态势来看,人形机器人接近自动驾驶的 L2 初级阶段。到 2026 年,具备 L3(具身智能和训练监督)初阶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适度规模的商业化量产阶段。" 何小鹏表示。
就小鹏汽车而言,其从 2020 年起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并于 2024 年 11 月推出首款 AI 人形机器人 IRON。据悉,IRON 搭载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采用仿人结构设计,能够完成复杂的动作和精细操作。
" 目前,小鹏 IRON 已经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参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工作。" 何小鹏表示," 真正要集成到 L3 级人形机器人的门槛要比智能汽车高很多,我也非常期待小鹏汽车能够在 2026 年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真正推出面向 L3 级别的量产机器人。"
除人形机器人外,低空经济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大热点,而何小鹏也继 2024 年后再度提出涉及飞行汽车方面的建议。"eVTOL 航空器(飞行汽车)是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航空法规尚未适配。完善驾驶员资质认证和空域管理,可确保新兴技术安全合规发展,抢占全球低空经济竞争先机。" 何小鹏说。
何小鹏判断,未来 10 年到 20 年内,eVTOL 市场可能达到汽车市场规模的 5%。" 尽管销量占比仅为 5%,但由于飞行器的价格远高于汽车,其收入规模可能占汽车收入的 15% 到 20%。" 何小鹏认为,eVTOL 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蕴藏着万亿美元的商机。
据悉,小鹏汽车也在此领域进行了布局,其生态企业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 " 陆地航母 " 在去年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后,已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攻坚阶段。何小鹏透露,从去年 11 月份以来," 陆地航母 " 已陆续收到近 4000 台的超前预订订单,小鹏汇天将在 2026 年进行交付。
两项建议旨在加速 L3 智驾落地
在新兴领域之外,何小鹏今年两会提及的多项建议还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方面。例如,其在《关于推动智能驾驶保险业务发展的建议》中就提到,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完善事故责任认定体系,明确智能驾驶汽车事故责任划分原则;同时还建议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适配产品。
对此,何小鹏解释道:"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工智能 +,意味着自动驾驶将加快普及。智能驾驶保险业务的有序、健康发展对于自动驾驶安全保障尤为重要。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有效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此外,何小鹏在两会期间还提出了《关于推动在停车场开展低速无人驾驶,实现无人停取车能力的建议》,停车场无人驾驶或将成为 L3 开放的第一个场景,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混行的软着陆。何小鹏此前曾预言,"L3 将是 AI 智驾的 iPhone 4 时刻,拐点会在 2025~2027 年之间 "。上述两项建议被业内视为构建了 " 场景突破 - 法规护航 - 生态协同 " 三位一体的发展框架,或为加速 L3 智驾落地扫清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 2025 年后,汽车行业掀起了智驾热,智能驾驶功能正在加速普及。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 L2 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到 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 11%。据预测,2025 年,L2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会接近 65%。全民智驾时代已然来临。
" 作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先行者,小鹏汽车非常乐于看到智能驾驶的普及,小鹏汽车从孤勇者终于走到了现在的众志成城。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在竞争中,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技术才能更快地取得创新和突破。这也符合了两会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何小鹏说道。
据了解,在智能驾驶方面,小鹏汽车始终坚持软硬件全栈自研,从感知算法到计算平台均实现自主可控。在 AI 领域,小鹏汽车也在持续加大投入,2025 年计划投入 95 亿元用于研发,其中 45 亿元专项用于 AI 领域。
" 从小鹏 P7+ 开始,到今年即将上市的全新小鹏 G6 和小鹏 G9,不再区分 Max 与 Pro 版本,做到‘不选装、不订阅、不付费’,加速高阶智驾的普及。今年下半年,小鹏汽车有望推出类 L3 级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推动智能驾驶从‘可用’进化为‘好用’。" 何小鹏说。
车市竞争焦点已从价格转向智能化
除智驾热潮外,价格战也是车市进入 2025 年后的主旋律。尤其在春节假期之后,众多汽车品牌纷纷发布新的优惠政策,预示着价格战仍在持续。
" 价格战并不是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短期内或许可以为企业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利润空间的压缩、服务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 何小鹏表示。
何小鹏认为,当前,行业竞争焦点已从价格转向智能化,高阶智能配置成为标配,推动中国汽车从 " 卷价格 " 升级为 " 卷质量 + 卷智能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核心竞争点,车企需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产品附加值。
面对竞争,何小鹏表示:" 在产品上,(小鹏汽车)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在清晰的产品图谱上做精做少、做差异、做全球是我们的核心策略。2025 年,我们计划推出多款全面搭载小鹏 AI 体系技术的全新车型,全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品和改款(车型)。"
此外,针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消费,何小鹏也提出了几点意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何小鹏说,可以继续推出更加灵活多样的购车政策,简化申领程序等。
何小鹏还认为,要加强市场教育和推广,帮助消费者更加直观、有效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提升消费者购车意愿。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并且优化消费环境与服务,加大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区域间充电网络和服务体系,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2024 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经突破了 1300 万辆。2025 年,有机构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650 万辆。
" 我们不仅在销量上领先,而且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何小鹏称,中国车企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当前,小鹏汽车的产品矩阵也已覆盖了多个细分市场。"2025 年,我们的目标是进入 60 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何小鹏说。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