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合资企业凭借强大的供应商体系不断推出 " 一口价 " 价格体系。就在近日,又一个老牌合资企业则进一步推出 " 干翻一口价 ""6 年 0 息 " 等屠夫政策,他就是 MAZDA EZ-6。
作为合资品牌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旗舰轿车,EZ-6 不仅延续了马自达一贯的操控基因,更以补贴后 9.98 万元起的超值价格,彻底颠覆了市场格局,堪称 " 掀桌子 " 式的操作。这款车型的推出,不仅展现了马自达在电动化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更以卓越的产品力和亲民的价格,重新定义了新能源市场的价值标杆。
马自达以其全新力作—— EZ-6,正式吹响了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号角。不仅冲击自主品牌防线,如比亚迪秦 PLUS DM-i(9.98 万起 / 纯电续航 55km)、荣威 D7 DMH(11.98 万起)等。EZ-6 更以更大尺寸、更长续航和更高配置形成 " 降维打击 " 。
对合资、自主竞品产生双重打击
细数此次长安马自达 EZ-6 的 9.98 万元可以发现,该价格实为补贴叠加策略后使然,包含三项细则:1、国家 + 企业双重补贴:国补 2 万元叠加企补 2 万元,覆盖全系车型,入门版指导价从 13.98 万降至 9.98 万,降幅达 28.6% ;2、置换补贴细则:企补包含 1.5 万元置换厂补(燃油车置换)和 0.5 万元保险补贴,或可选 6 年 10 万元 0 息贷款(月供 1388 元);3、专项权益:全系赠送价值 7999 元的电池终身安全权益(含热失控预警),部分车型支持 5000 元抵 1 万元尾款优惠。
就价格而言,对于合资竞品和自主竞品均将产生不小的冲击。首先,合资竞品方面,对于凯美瑞双擎(18.98 万起)、雅阁插混(19.98 万起)等合资 B 级车价格仍高于 EZ-6 约 10 万元;其次,自主竞品方面,比亚迪秦 PLUS DM-i(9.98 万起):EZ-6 车身尺寸(4921mm)比秦 PLUS(4765mm)大一级,纯电续航 130km vs 55km ;荣威 D7 DMH(11.98 万起):EZ-6 以更低价格提供更长的轴距(2895mm vs 2810mm)。
降价背后的市场意图
马自达 EZ-6 是合资品牌中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旗舰轿车,这一身份本身就赋予了它独特的市场地位。与许多 " 油改电 " 车型不同,EZ-6 从研发之初就专注于电动化需求,采用了全新的纯电平台设计。这一平台不仅为车辆提供了更合理的空间布局,还优化了整车的重量分配和操控性能,进一步强化了马自达 " 弯道王 " 的基因。
但是在市场开拓层面,不可否认的是,马自达 EZ-6 出道之时,纯电、混动、增程等车型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已有时日,尽管其产品力继承了马自达的优良基因和动力转型,但其急需有力政策改变后发格局。
了解上述情况,此次降价背后的市场意图也就明了了。首先,抢占 A 级车市场。1、通过将 B 级车(轴距 2895mm)价格下探至 A 级区间(9.98 万起),直接与比亚迪秦 PLUS、吉利银河 L6 等争夺主流用户;2、以 " 尺寸越级 + 合资品质 " 形成错位竞争,弥补品牌认知度不足的短板。其次,缓解销量压力。1、2025 年初 EZ-6 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主因包括:用户对 " 油改电 " 平台安全性质疑;2、智能化配置不及新势力(仅 L2.5 级辅助驾驶,对比小鹏 P7 的 XNGP)。
对此,《汽车年轮》还了解到,长安马自达也将于上海车展推出一款基于 EPA 平台打造的全新 SUV,代号为 "J90K",新车将定位中型 SUV,将配备更高级别的智驾系统。而此次马自达 EZ-6 降价也有为其新车未来上市形成 " 轿车 +SUV" 组合。
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此次长安马自达 EZ-6 的降价,看似 2025 年价格内卷的缩影,也无形中推高了价格战升级,是合资品牌首次将 B 级新能源车降至 10 万内,倒逼本田、大众等跟进降价,同时,自主品牌或加速推出 " 增程 + 纯电双动力 " 车型应对(如吉利银河 E8 增程版)。
与此同时, 对于用户的购车决策也将带来深刻变化。用户以燃油车预算(原轩逸 / 朗逸用户)转向新能源 B 级车,重塑 10 万级市场格局。其首批车主反馈也将决定口碑,重点关注其电池安全终身 0 燃权益(电池安全保障)和操控性(同级最优最小转弯半径 5.6 米、麋鹿测试 80km/h)。
长安马自达 EZ-6 的定价策略既是合资品牌对电动化转型的 " 破釜沉舟 ",也是行业价格战白热化的缩影。其以 "B 级尺寸 +A 级价格 "+" 电感操控 " 的组合拳,短期内可能抢占市场份额,但长期需验证产品可靠性、服务配套及品牌韧性。若成功,或将成为合资车企电动化突围的标杆案例。
总结
长安马自达 EZ-6 的降价本质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 " 生存之战 ",通过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用户对 " 低价 B 级车 " 品质的信任度,以及智能化短板的补足进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