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03-12
腾讯为了这场突袭耗资数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头图|电影《黑客帝国》

两个 " 关键好奇 " 萦绕在元宝崛起背后:到底投流多少?留存率到底多高?

" 开年以来,元宝在投放上的花费十亿元起步 ",一位接近元宝的知情人士告诉虎嗅。此前,有媒体爆料," 截至 2 月 27 日,腾讯元宝在 27 天里投放共花了 2.81 亿元。其中多数投放发生在 2 月 13 日后 "。而据该知情人士,从投流的角度来讲,近 3 亿元远远不够,根据具体的广告监测买点和投放密度等等,可以推测出,这是至少十亿量级的投流效果。

对此,腾讯方面对虎嗅回应称,投放远未到 10 亿;而对于近 3 亿的说法,腾讯方面未予置评。

而元宝的留存率,则是业内关注的另一个关键点。

据行业第三方数据分析人士透露," 目前留存率方面,DeepSeek>豆包 = 腾讯元宝,且三者的周留存率平均在 25% 左右,而其他头部 AI 应用的周留存率则维持在 20% 上下。"

腾讯的一场奇袭

3 月初,一场腾讯元宝发起的奇袭,让 AI 圈瞩目。这是在豆包、DeepSeek 后,AI 应用的又一次 " 反超战 "。对于正在陷入流量饥渴的 AI 应用和大模型圈而言,大家希望从这几场 " 反超战 " 中体悟出的核心问题是:到底是拥抱强生态还是深耕自来水流量?

3 月 3 日,腾讯元宝 APP 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 App 下载排行榜已跃升至第一,一举超过 DeepSeek 和豆包。但截至发稿,虎嗅注意到,腾讯元宝 APP 排名又回落到第三位,仅次于豆包。

在 2024 年内,豆包对元宝形成的身位优势是明显的。据 Xsignal 数据,2025 年 1 月,豆包与 DeepSeek 分别在 APP 端和 Web 端占据中国 AI 应用排行榜第一,双端 MAU 总数达 8651.32 万;而彼时元宝的 MAU 总数则仅有 436.6 万,APP 和 Web 端分别排行第 10 名和第 27 名。另据 QuestMobile 数据,豆包 2024 年全年的拉新效果达到 12069 万;对比之下,自 2024 年 5 月腾讯元宝推出以来,到 2024 年 11 月,拉新效果为 306 万。

元宝的逆袭始于 2025 年一季度。据 AppGrowing 监测数据显示,从 2 月 17 日起,腾讯元宝投放量直线上升。虽然具体拉新用户数目前尚未统计,但根据过去各大头部 AI 应用的投流成本和投流效果可以估算出,平均单用户投流成本约为 8-25 元。那么,即使按照 3 亿元的投流标准计算,可以得出,元宝仅最近一个月的拉新效果至少达 2000 万。据 AI 产品榜,2 月份,腾讯元宝在移动端月活激增 265%。

目前,据统计,元宝的投放矩阵除了微信、QQ、腾讯视频等自家生态,其余多数围绕 B 站、知乎、小红书等渠道。据 DataEye 数据,从 2 月 18 日开始,元宝投放量开始大幅攀升,2 月 23 日单日投放素材量超 1.1 万组。

与之相对应的是元宝的 DAU 走势。据 Xsignal,从 2 月 17 日一直到 2 月末,元宝 DAU 呈直线攀升的态势。而 2 月 17 日,也正是元宝开始发力的时间点。

自此,元宝开始一路逆袭。2 月 17 日当天,元宝与豆包的 DAU 还相差近 2000 万;等到了 25 日,元宝 DAU 已经破 1000 万,8 天时间差距缩小至 1000 万左右。据了解,腾讯元宝在爆发期前的 DAU 在 40 万上下。

虽然整体上,豆包依旧领先于其他头部 AI 应用。但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自元宝发力后,其已经从尾部冲刺至头部,DAU 排行上仅次于豆包。

对此,Xsignal 给出的结论是," 与 DeepSeek 的自然爆发不同,元宝属于推流式爆发。因为前者爆发的特点是波浪式增长。"

不过,元宝发起的这场逆袭,并不意味着大模型终局已到,相反,战火正在愈演愈烈。Xsignal 创始人刘震告诉虎嗅," 现在百度、腾讯、字节等几乎所有大模型厂商都在憋大招。一年之后竞争格局会回到从前大厂排位赛的市场格局。"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腾讯、字节,还是阿里、百度、华为,需要确定的是,DeepSeek 的出现只会加快大厂研发大模型的进程,任何一家都不会在此期间停止训练大模型,否则,在 DeepSeek 僵局被打破之时,将再也无法赶上。

元宝突起三板斧

对于元宝而言,无论是乘 DeepSeek 的东风,还是依托于外部媒介投流,这些都只是元宝实现异军突起的外因。

真正的内因是元宝在腾讯内部发生的重要转变。

接近腾讯方面人士告诉虎嗅,过去一年腾讯一直在观望,并没有大力度地投入 AI,直到 DeepSeek 这波浪潮的到来。该人士透露,马化腾也与梁文峰也交换过意见,最终决定,是时候出手了。

第一个大动作,是腾讯元宝的组织架构调整。

早在春节前夕,腾讯元宝就已经率先完成了一波架构调整。元宝从原本的 TEG(技术工程事业群)划分至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并由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溶带队。据悉,原本的 TEG 团队还包括了混元技术研发。

这也意味着调整后,元宝的角色定位将正式转为面向 To C 市场的 AI 产品。

接近腾讯方面人士告诉虎嗅,这个决定的初衷是要把混元和元宝切割开,混元是混元,元宝是元宝。与此同时在 2025 年,腾讯内部也会给元宝开更大的权限。

从中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是,元宝的战略重心正在从技术储备转变为用户增长。

紧接着,第二大动作是巧妙地选择了发力时间点并接入 DeepSeek。在几位行业人士看来,腾讯元宝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发力。在此之前,尤其是过于一年 AI 应用的激战中,元宝并不是先发制人的,甚至不是中间的那批。相比之下,腾讯元宝的上线要比最早上线的文心一言晚一年零两个月。然而,在 DeepSeek 这波浪潮中,腾讯却是发力最早,也是力度最大的。

最先接入 DeepSeek 的是微信。2 月 15 日,微信以灰度测试的方式接入 DeepSeek,在微信搜索框选择 "AI 搜索 " 并进入,可以看到 " 快速回答 " 和 " 深度思考 " 两种模式。

接下来是 QQ 浏览器、QQ 音乐。2 月 17 日,腾讯元宝、腾讯文档同时接入 DeepSeek,前者还提供混元 +DeepSeek 两种模型的一键切换模式。后续,腾讯云 AI 代码助手、腾讯云 TI 平台、腾讯地图等 8 款应用也相继接入 DeepSeek。

借完 DeepSeek 的势,第三个动作便是整合庞大的生态资源,腾讯内部开启了一轮大面积的组织架构调整。

2 月 19 日,也就是在腾讯全系产品接入 DeepSeek 的两天后。QQ 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 等产品和应用,正式由 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调整至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可以看到,在接入 DeepSeek 前后,腾讯先后共发起两轮组织架构调整,在这背后是腾讯元宝从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

这波调整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提高元宝战略优先级,最大限度地为元宝开 " 权限 "。2 月 27 日,腾讯元宝入驻微信的生活服务板块。据悉,微信在其生活服务 " 九宫格 " 内为腾讯元宝开辟了特别通道,限时开放下载入口。此后,腾讯全系产品也都向腾讯元宝敞开大门。

接近腾讯方面人士告诉虎嗅,元宝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技术升级,而是把重心放在产品上,抢占市场。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他们的主业务依然在 B 端,但 C 端方面大家都需要借这波 DeepSeek 浪潮,抓住流量机会。

抛开 B 端不谈,元宝发起的这场突袭是由内而外的。对内,腾讯集全部力量 "All in 元宝 ";对外,其又斥资上亿元做外部投流。腾讯蛰伏一年后,以 DeepSeek 为杠杆、生态为支点完成了一场反击。

字节走上另一条道路

与元宝彻底拥抱 DeepSeek 的策略不同,字节选择了另一种打法。豆包至今未接入 DeepSeek。对此,接近字节方面人士对虎嗅回应称," 豆包并没有接入 DeepSeek 的想法 "。

迟迟不接入 DeepSeek 的另一层含义是,准备反超。据接近字节方面人士向虎嗅表示,字节正在筹备 " 反击计划 ",但反击的目标并不只是元宝,而是能推出匹敌 DeepSeek R1 的推理模型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 AI 应用用户争夺战之中,双方的组织架构调整动作的思路存在差异。

对于腾讯而言,其在组织架构上对混元和元宝进行了切割,目的是将混元作为技术底座保留在 B 端,元宝作为 C 端产品独立运营,最终是为了避免技术路线争议影响市场推广。

而字节的思路则有所不同。2 月 17 日,字节大模型团队 Seed 部门迎来新负责人,在谷歌工作 17 年的吴永辉加入字节,担任 Seed 基础研究负责人,此后朱文佳主管模型偏应用的团队,两人均向梁汝波汇报。另有接近字节人士告诉我们,吴永辉加入后,多名原本向朱文佳汇报的技术负责人,都转向吴永辉汇报。其中包括字节 AML 和豆包大模型 Foundation 团队负责人、字节 AI Lab 总监、字节豆包大模型视觉多模态生成负责人、字节豆包大模型大语言模型团队负责人等。而朱文佳所带团队则聚焦模型应用。从组织架构调整来看,字节 Seed 部门正在以技术探索 + 产品落地 " 双线并行的方式运作。

也就是说,在字节内部,研究与应用有分离的趋势。不过一直以来,字节 AI 战略强调的都是 " 场景闭环 ",意思是将用户交互数据反哺自研模型迭代,避免外部模型分流核心数据。

在这场元宝和豆包的博弈背后,是更激烈的用户争夺。

DeepSeek R1 发布的一个月内,其 DAU 最高已破亿,且日均稳定在 8000 万上下。要知道,这个量级是此前国内任何一个头部 AI 应用都未曾达到的。

毫不夸张地说,DeepSeek 正在将行业推向 " 亿级 DAU" 的生存门槛。

目前的局面是,原有头部玩家如 Kimi、豆包、元宝,均被压制在 DeepSeek 用户量之下。

刘震认为,要想打破此僵局," 需要的一定是能超越 R1 的新推理模型,现在国内这些 AI 应用都还处于同质化竞争。"

这种同质化包括了技术同质化和生态路径的同质化。

首先,技术同质化是指,无论是豆包的豆包大模型,还是元宝的 " 混元 +DeepSeek" 双模型,在基础推理能力上差距有限,且尚未出现颠覆性创新。

其次,生态路径同质化是指,一方面,豆包依赖抖音流量入口,元宝依托微信生态导流;另一方面,二者的搜索能力也都依托各自生态。但也都未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某行业人士告诉我们,靠搜索双方都打不出差异化,现在腾讯只能选择接入 DeepSeek,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 AI 应用都应该接入。

接入 DeepSeek 只是为自身争取时间,如若完全凭借 DeepSeek,便会出现虹吸现象。即当热潮褪去,反噬很快就会出现。从调用量来看,在 2 月 13 日 -2 月 19 日期间,DeepSeek 持续攀升,其他所有头部 AI 应用整体出现下降趋势。

刘震向虎嗅透露,破局的关键除了推出厉害的模型,对 C 端应用产品来说,一个杀手锏是切入到具体的场景,比如从 Xsignal 披露的中国 AI 应用榜单 Top50 中(见开篇),教育和虚拟角色是两个出现频次较高的赛道。其中字节的 AI 教育学习应用 Gauth 的 MAU 双端总计达到 6035.26 万。

字节跳动核心 AI 应用 MAU 排名,图源:Xsignal

而腾讯和字节都需要在国内找到这样的细分赛道,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维持粘性的关键。

因为对于 AI 应用而言,留存和粘性尤为重要。DeepSeek 也不例外。虽然目前来看,DeepSeek 的留存率要远高于豆包和元宝,但近期已经有网友发现,DeepSeek 经常出现胡编乱造的情况。对此,某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虎嗅," 在所有推理型模型中,DeepSeek 的精准度最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腾讯 ai 效果 虎嗅 数据分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