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3 月 13 日消息,3 月 12 日,欧洲航天局(ESA)的 " 赫拉 " 号(Hera)探测器在其行星防御任务中成功完成了一次火星飞越。借助火星的引力,探测器的轨道被调整,使其朝着迪迪莫斯(Didymos)双小行星系统前进。这一轨道修正不仅将探测器的旅程缩短了数月,还节省了大量燃料。
在飞越过程中," 赫拉 " 号距离火星表面最近时仅有约 5000 公里,并且对火星的两颗卫星 —— 较小的迪摩斯和较大的火卫一,进行了成像。其中,迪摩斯距离探测器最近时约为 1000 公里。
据 IT 之家了解," 赫拉 " 航天器的目标是一个近地双小行星系统,包含两颗小行星,其中较小的小行星 " 双形态 " 围绕另一颗小行星 " 双胞胎 " 运行。预计 " 赫拉 " 将于 2026 年 12 月抵达这个双小行星系统,并对小行星 " 双形态 " 进行 " 回访 "。
2022 年 9 月 26 日,美国航天局 "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 航天器曾撞击小行星 " 双形态 " 以改变它的运行轨道。美航天局称,这一任务验证了人类可通过自主导航的航天器与小行星 " 故意 " 碰撞,使小行星偏离原轨道从而保护地球。这种技术被称为动能撞击技术。
欧航局 " 赫拉 " 航天器于 2024 年 10 月 7 日发射升空,目的在于 " 回访 " 被撞击过的小行星 " 双形态 " 并进行深度探测,观测撞击坑并测量小行星的质量等,从而将动能撞击行星防御方案完善为可重复使用的技术,并增进人类对小行星以及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了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