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技 03-13
失去母公司15亿欧投资的玛莎拉蒂,再不卖给中国恐怕就真来不及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 3 月,意大利摩德纳的阴云笼罩在玛莎拉蒂总部。母公司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的一通电话会议,宣布撤回原定对其的 15 亿欧元投资,彻底折弯了这柄屹立了 111 年的波塞冬三叉戟。

这家曾以 " 海神之矛 " 为图腾的百年车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24 年全球销量腰斩至 1.13 万辆,亏损 2.6 亿欧元;中国市场的崩塌更为惨烈,单月销量最低仅 31 辆,全年同比暴跌 79%。

更致命的是,其产品线已出现致命真空:美国市场全系燃油车停售,中国市场连续三年无新车投放,而电动化转型的核心项目 MC20 Folgore、Levante EV 等被悉数叫停。

斯特兰蒂斯的断臂求生并非偶然。这家由菲亚特克莱斯勒与 PSA 合并而成的汽车巨头,2024 年净利润暴跌 70%,旗下 14 个品牌面临残酷的 " 达尔文式筛选 "。首席财务官道格 · 奥斯特曼直言:" 中国市场豪华电动车增速低于预期,玛莎拉蒂的商业模式必须重构。"

资本市场的冰冷逻辑下,一个无法造血且转型迟缓的品牌,注定成为弃子。

转型困局:错判时代的代价

玛莎拉蒂的困境,本质是传统豪强对产业变革的集体误判。

2014 年,当中国新能源市场初现曙光时,玛莎拉蒂正沉醉于 Levante SUV 带来的销量狂欢,年销 9400 辆的业绩掩盖了战略短视。十年后,其电动化布局却仍停留在 PPT 阶段:2023 年宣布的全面电动化战略,因市场调研显示 " 超跑用户更爱内燃机 ",竟成了一场自我否定的闹剧。

讽刺的是,当奥迪、保时捷已推出纯电平台车型时,玛莎拉蒂的电动轿车总裁(Quattroporte)要等到 2028 年,而中国新能源电车的渗透率在去年已经接近过半。

这种滞后,折射出欧洲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

斯特兰蒂斯前 CEO,傲慢的唐唯实(Carlos Tavares)的突然离职,更暴露了该品牌在转型路径上的摇摆,既想拥抱电动化,又难舍燃油车时代的利润温床。

玛莎拉蒂的悲剧在于,它成了这场战略犹疑的牺牲品,既未像法拉利般坚守 12 缸的信仰,又未如特斯拉般彻底颠覆,最终在夹缝中迷失掉了未来。

中国变量:玛莎最后的 " 诺亚方舟 "

" 玛莎拉蒂若想重生,钥匙一定在中国。" 意大利工会 FIM-CISL 秘书长乌利亚诺的警告,道破了这个百年品牌的唯一生机。

2025 年的中国,已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 60% 份额,比亚迪、理想、小鹏等品牌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欧洲同行。反观斯特兰蒂斯,在华合资企业广汽菲克破产、神龙汽车销量腰斩,其本土化能力早已被市场证伪。

去年,曾有一条隐秘的线索浮出水面,奇瑞被曝正与某欧洲豪华品牌洽谈技术合作,知情人士将谜底指向了玛莎拉蒂。

尽管奇瑞官方否认收购传闻,但尹同跃 " 用星纪元平台造高端车 " 的表态,暗示着另一种可能:中国车企或通过技术授权、联合研发等方式,为玛莎拉蒂注入电动化基因。

这或许比直接收购更具战略价值,既能规避品牌溢价缩水的风险,又能借玛莎拉蒂的豪车基因反哺自身高端化。

生死抉择:合作还是消亡?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98 年,濒临破产的兰博基尼被大众集团收购,凭借 Urus SUV 实现涅槃;2017 年,阿尔法 · 罗密欧借力 FCA(菲亚特克莱斯勒)与 PSA 的合并重获新生。而今,玛莎拉蒂正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

理论上,只要玛莎拉蒂愿意,中国车企可以给出丰厚的彩礼,不管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还是华为的智驾,都可以快速填补玛莎拉蒂的技术代差,而且中国供应链能让它的单车成本最少降低 30%。

当然,这都是一种设想,对于固执且对中国制造始终存在偏见的一部分欧洲人来说,玛莎拉蒂来到一万公里外的东方,可能会过于冲击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然而,玛莎拉蒂的命运,早已已不仅是某个品牌的存亡问题,更是全球汽车权力更迭的缩影,产业变革的洪流便再难逆转,再不卖给中国,玛莎拉蒂就真的来不及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玛莎拉蒂 新能源 levante 中国市场 意大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