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 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将 " 车辆统筹保险 " 列为年度投诉热点。情况分析显示,部分 " 汽车服务公司 " 以 " 统筹保险 " 名义,通过业务员冒充知名险企员工,诱导消费者扫码付款。消费者付款后才发现合同实为 " 统筹服务 ",且企业名称多为 " 运输服务公司 ",未在金融监管部门备案。
与此类似,近期,众安车险接到一则来自消费者的反馈。来自长沙的杨女士反馈,自己在为爱车续保时,因被人误导,购买了一份价格异常低廉的 " 保险 ",购买后仔细查看了 " 电子保单 ",发现并没有 " 机动车保险单 " 的字样,而是显示 " 安监服务电子单 ",公司名称是 " 众安车保(海南)汽车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 ",并不是自己以前一直购买的保险公司。通过咨询,杨女士才知道,其实这份所谓的 " 保险 ",并非正规的车险,而是统筹公司推出的产品——它打着保险的幌子,却在理赔、保障范围、公司偿付能力等诸多方面与正规车险有着天壤之别。这些公司利用消费者的认知不清,刻意诱导用户购买了 " 统筹车险 "。
据了解,去年以来,众安车险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名带有 " 众安车服 "" 众安车保 " 等类似名称,这一系列公司显示为从事道路运输业或者汽车相关服务为主的企业,并没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不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对象,不受《保险法》保护。
杨女士误入的消费陷阱值得大家引以为戒。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练就 " 火眼金睛 ",正确分辨正规车险与统筹 " 车险 " 呢?众安车险给予如下建议:
首先,从销售主体来看,正规车险是由经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批、具有合法保险业务经营资质的保险公司销售的。这些保险公司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有着完善的风控体系、理赔团队以及充足的资金储备来应对风险。而统筹 " 车险 " 则不然,它是由一些所谓的统筹公司推出,这些公司没有保险经营资质,只是打着 " 互助 "" 公益 " 的幌子,以低价为诱饵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其次,从产品条款及保障范围来说,正规车险的条款及费率经过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核,保障范围明确清晰,涵盖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多种基础保障,且在理赔条件、免责事项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消费者在出险后,只要符合条款约定,就能得到及时足额的赔付。而统筹 " 车险 " 的条款往往含糊其词,保障范围狭窄,理赔时更是推三阻四,甚至可能出现直接拒绝赔付的情况,让车主陷入困境。
再者,从价格方面考量,虽然价格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但过低的价格往往意味着风险。正规车险的价格是根据车型、历史出险记录、保险责任限额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精算模型得出的,看似价格较高,但在风险来临时,能为车主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而统筹 " 车险 " 为了吸引客户,将价格压得极低,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理赔风险,一旦统筹公司资金链断裂或者拒绝赔付,车主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最后,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正规渠道,比如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官方 APP 等。
中消协明确提示," 车辆安全统筹 " 非保险业务,与保险公司相比,此类公司的风险补偿能力及资金安全性相对较低,消费者购买 " 安全统筹名义的保险 " 存在理赔难度大、统筹公司跑路风险高、不受政府监管等多重风险。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商业险时谨慎识别,需认准正规保险公司保单,避免选择此类产品。
(责任编辑:牛江 HF08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