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八卦女 03-15
搬家亏损增资,外资合资寿险公司分化启示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点击上方关注 "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贼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重要提示: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美腻专业的八卦姐?

表急,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走散在茫茫人海了: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的 " 保险八卦女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3 月对合资 / 外资公司的人来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月份(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用细问),当然,个别公司除外,经常把这个 3 月份拖到 5 月份。

不过,今天不讲这些相关的事儿,来看看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来时路。

作为 20 多年保险业牛马,八卦姐和合资公司有着不解之缘,也因此对这些公司有些天然滤镜(歪个楼,滤镜真的超好看超欢乐,都给我去看!)。

这次趁着写文章的机会,回顾捋了一下,发现很多公司,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

个别公司甚至从外表到内核都完全变了,以至于我搜索半天才发现搜了老名字。

回味过来不禁感慨,是时代变化太快,还是我思维没有更新迭代?

行,不罗嗦,那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本次整理心得。

写在前面:八卦姐和今天文中特别提到的公司无冤无仇也无任何利益瓜葛,纯粹是个人原因觉得比较有代表性,可以展开聊聊。如果你持有不同意见,那就是你对。

20 余年来时路,外资 / 合资今何在?

1996 年,首家合资保险中宏人寿在上海成立。

之后,随着入世步伐,大批外资保险涌入。这些公司,大多数含着金钥匙出生,还带着中外两国的诚意,从公司名称就可以看出来,中美,中意,中英,中德,中荷,中法 ......

二十多年过去,婚姻美满、家庭稳定的,有之,但拉扯之后的嫌隙、分离、隐退,也不少。

* 以上信息均来自各公司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友邦为 2024Q3,其余公司为 2024Q4),若与官方数据有误差,请以官方为准;

* 部分信息或与最新信息不一致,比方中信保诚的注册资本金,那是因为最近一次注资完成在偿付能力报告数据公布之后。

三家纯外资,历程各不同

先说三家纯外资,身世和变化过程相对比较简单,看偿付能力报告也没有太多可言说的,就简单描述。

友邦人寿:

友邦之于保险业或者代理人渠道,有点像空调之于格力。关于成立时间,我原本想写 1992 年,但是官方以 2020 年友邦人寿(也就是 " 分改子 ")开业时间为准,遂采纳之,友邦也是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友邦在保险业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过它最近备受关注,主要有两个事,一个是高层人事变动,另一个是理赔相关的(没看过的去看上一篇文章)。

安联人寿:

1999 年正式开业,由安联集团和中信信托合资组建,股权占比为 51%/49%。

2021 年 11 月,中信信托将其持有 49% 的股权转让给安联。转让后,安联(中国)持有中德安联人寿 100% 的股权,安联人寿也是中国首家由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022 年 12 月,公司更名为安联人寿。

汇丰人寿:

2009 年,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与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汇丰人寿,持股各 50%。

2021 年,汇丰获批全资持有汇丰人寿。

2022 年,汇丰人寿完成股东变更,正式成为汇丰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与上面几家公司比起来,合资公司的故事就曲折多了。

从海尔纽约到海尔再到北大方正

那首先就来说说北大方正人寿,这家历经四次控股权变更的公司。

遥想 2002 年,海尔纽约人寿在上海成立,股东为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投资发展公司和美国纽约人寿,双方各持股 50%;

2010 年,纽约人寿与海尔分道扬镳,将所持 50% 股权分别转让给海尔以及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纽约人寿退出后,海尔持股比例增至 75%,明治则持股 25%,海尔纽约人寿更名海尔人寿。

2012 年 4 月,北大方正集团进入,受让海尔持有的 51% 股权,海尔的持股比例降至 19.76%,海尔人寿的控股股东从海尔变为北大方正集团。随着股权的变更,海尔人寿的名字也变为北大方正人寿。

然而,这家公司的命运,却并未随着股东的更替而好转。2019-2024 年北大方正人寿累计亏损 39.11 亿元,风险评级连续五季度锁定 C 类。

2023 年 2 月,北大方正集团进入破产程序,它拥有的 51% 北大方正人寿的股权转让给新方正控股,新方正控股的实控人是平安人寿。

2023 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 6 月末,北大方正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 19.77%、39.53%,远低于监管红线,最近两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均为 D。

2023 年 8 月,股东增资人民币 17 亿元,由 28.8 亿元人民币增加至 45.8 亿元人民币,股东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2024 年第四季度的最新数据,北大方正人寿的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为 125.63%/93.35%,风险综合评级为 C,全年净利润 -7.1 亿。

2025 年首月,北大方正人寿又因为一张 235 万元的巨额罚款走在了风口浪尖。

看来,要方方正正地成长发展,并非易事。

中法人寿消失,小康人寿登场

开篇提到的被我遗忘前世今生,结果发现找不到相关信息的,正是当年的中法,如今的小康。

中法人寿成立于 2005 年,由法国国家人寿和中国国家邮政局共同组建,双方各持 50% 股份。

2015 年,中国邮政退出中法人寿,鸿商集团加入成为股东之一。

自 2016 年 9 月末以来,由于公司偿付能留不足,暂停了新业务开展。

2020 年 12 月,法国国家人寿、北京人济九鼎两家老股东退出,新引入青山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贵星三家新股东,公司注册资本金新增至 30 亿元。

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末,中法人寿的偿付能力为行业内最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降至 -24408.67%,风险综合评级为 D,当季度业务收入为 0,亏损上千万,净资产披露的数据为 " 不适用 "(这一段的数据,可谓超出了正常理解的范畴)

之后,中法人寿又经历了几个关键时间点。

换股东:2020 年 12 月,注册资本从 2 亿元人民币增加至 30 亿元人民币。增资后,股东情况如下:鸿商产业持股 33%,宁德时代持股 30%,青山控股持股 30%,贵州贵星汽车持股 7%。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和北京人济九鼎资产退出。

换名字:2021 年 7 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小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搬家:2023 年 5 月,公司营养场所从北京朝阳区变更为上海虹口区。

2024 年,小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 6.22 亿元,实现净利润 5.14 亿元,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均为 310.88%,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为 BBB。

看来,上海这方水土更适合这个名字看上不太上海范儿的公司。

从信诚到中信保诚人寿

无论是信诚还是中信保诚,其实股东还是那两家公司,可谓是又红又专的典范。

但是,这两年,它似乎过得并不顺利,并因为净利润的数据频繁吸引大家的眼球。

2023 年,公司净利润 -8.27 亿;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一度达到 -34 亿,引来一片哗然,幸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有所逆转,第四季度以 14.34 亿收关,但全年累计净利润依然高达 -17.65 亿。

姐非常贴心地把过去两年的数据给大家汇总了:

数据背后,当然离不开股东的努力,一年内两次增资。

2024 年,股东双方增资,注册资本由 23.6 亿元增长至 48.6 亿元。刚刚过去的 2025 年 2 月底,中信保诚再次增资,注册资本金将达到 73.6 亿元。

除了上述数据,这家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还有前管理人员 " 失联 " 等消息,不过,这不在今天讨论的范畴。

外资 / 合资寿险公司的变化史,也是整个中国寿险业发展的缩影。每家公司的内核和背后的故事,不是外人通过网络、新闻就能真正触达的。

八卦姐今日所言,与其说是对这些公司的回顾,不如说是对过往的感悟。

你呢,有什么样的故事,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保险八卦女

二十余年保险产品经验,只为你讲述保险有关的故事。

勾搭八卦姐:baguajiejie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外资 友邦 保险业 外资公司 格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