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03-16
​财报发布会20次提及中国市场 大众集团在华狂砸500亿后期待变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德国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 2024 年财报。在这份财报中,中国汽车业的惨烈竞争对跨国车企的影响得到了最直观的显现。大众汽车集团(下称 " 大众集团 ")首席执行官(CEO)奥博穆在介绍全球市场表现时表示:"(大众集团在)北美和南美的业务有明显的增长,这与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的(业务)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 "。

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CFO)兼首席运营官(COO)Arno Antlitz 在介绍 2024 年总销量时强调,中国市场激烈的价格战对大众集团造成了明显影响,在世界其他地区,大众集团的汽车销量保持与去年持平。

大众集团的盈利数据显示,中国虽然仍是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已不再是 " 利润奶牛 "。2024 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合资企业中获得的投资收益为 17 亿欧元,同比上一年的 26.21 亿欧元下滑了 33.5%,在全球总利润中的占比不足 10%;预计 2025 年利润将进一步下滑至 5 亿— 10 亿欧元,降幅高达 40% — 70%。

回望 2014 年,大众集团从中国合资公司获得的利润高达 52 亿欧元,占其全球利润的近 30%。正是那一年,北汽发放了中国第一张新能源汽车号牌,蔚来汽车正式成立,此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路狂奔。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突破 1000 万辆,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十年,既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经历转型阵痛的阶段,也是全球汽车产业剧烈震荡的时期。

如今,对大众集团而言,中国市场的身份正在从 " 利润奶牛 " 变为 " 投资重地 "。在这一轮转型中,大众集团在中国砸下了 500 亿元。正因如此,大众集团董事会表示,2024 年出现的业绩下滑,以及 2025 年可能继续出现的下滑都在预料之中。大众集团的更大成绩是在成本削减、内部重组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上有了战略落地。

大众集团宣布,转型投资在 2024 年已达巅峰,接下来 5 年其投资比例将逐渐降低。这意味着 " 变现期 " 即将来临。2025 年大众集团将在中国率先进入 " 交付模式 ",本土研发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即将入市。

在大众集团 CEO 和 CFO 总计 45 分钟的演讲中,中国市场被提及近 20 次,既有业绩总结,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小鹏汽车的合作成为重点之一。中国既是大众集团当前面对的最艰难的市场,也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之地。

投资达峰 利润筑底

大众集团财报数据中有乐观的一面,得益于金融服务的蓬勃发展,大众集团 2024 年销售收入达 3247 亿欧元,同比实现小幅增长。汽车部门净现金流为 50 亿欧元,虽同比下滑超 50%,但在高额投资和利润率下滑的影响下,已经远超预期的 20 亿欧元。区域市场方面,北美和南美提升明显。

2024 年大众集团全球汽车销量总计 900 万辆,略低于前一年的数字,其中电动车交付量达到 74.5 万辆,在集团总销量的份额稳定在 8.3% 的水平。但受欧洲市场补贴退坡及价格战影响,利润率承压。

大众集团 2024 年营业利润为 191 亿欧元,较 2023 年下降 15%,且营业利润率失守,从 2023 年的 8% 下降至 5.9%;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全年为 124 亿欧元,比上年减少了 30%。其中,中国业务持续下滑,大众集团在两个核心板块——软件和电池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大众品牌的利润率降到史上最低的 2.9%。

对于 2024 年集团利润下滑的原因,大众集团解释为 " 内部重组、转型投资支出以及中国市场价格战 "。其中,大众集团花了 26 亿欧元用于内部重组,主要包括员工的离职补偿计划及停止奥迪布鲁塞尔工厂生产的决定。按计划,大众集团将在 2030 年之前减少超过 3.5 万名德国员工,产能缩减 73 万辆。

实际上,2024 年是大众集团自转型以来最忙碌和压力最大的一年。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众集团调整了产品销售组合与定价策略,发起了集团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新产品攻势。同时,战略重组、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为未来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2024 年大众集团共推出 30 余款新车,重组了软件公司 CARIAD,推出了基于全新高端电动平台(PPE)的奥迪 Q6 e-tron 和保时捷 Macan,调整了产品销售组合与定价策略,改善了车型设计语言和内部管理机制。

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 2024 年重金打造的全新基地——大众合肥基地不断传出新消息,其中在华研发总部——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正式投入运营,集团首个本土开发的整车平台 CMP 也取得进展,开发周期缩短了 30%,成本优化了约 40%。

产品上,大众集团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呈现冰火两重天。新能源方面,大众安徽旗下为本土开发的品牌 " 与众 " 推出首款产品,南北大众的 ID. 系列电动车主动参与以利润换销量的 " 价格战 "。燃油车方面,大众集团取得入华以来最高的 21% 的燃油车市场份额。大众旗下高端品牌奥迪动作更大,与上汽合作推出了本土电动车品牌 "AUDI"。但从销量比例来看,大众集团在华电动车占比仍不足 7%,低于大众集团电动车的总销量占比。

与在华销量下滑相比,大众集团在欧洲本土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其中西欧市场的纯电动汽车订单量接近翻倍(增长 88%),整体车型订单量增长 15%。大众集团在北美和南美也实现显著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被大众集团定义为 " 增长战略的核心 ",该市场 2024 年交付量增长超 6%,大众集团在那里收购并复兴了经典品牌 Scout,并借此进军美国皮卡与硬派 SUV 市场。

在乘用车业务上,大众将品牌划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核心品牌阵营(包括大众、斯柯达、SEAT/CUPRA 等)、运动豪华品牌阵营(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宾利、杜卡迪)以及以保时捷为主的豪华运动品牌阵营。2024 年三个品牌板块都呈现出利润下滑状态,其中大众品牌的利润率已经降至仅为 2.9%,保时捷的利润率也下降了 4.1 个百分点至 14.5%。大众汽车集团 CFO Arno Antlitz 指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新车型密集上市的成本及供应链瓶颈是主因。

回顾大众集团自 2019 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在大规模的转型投资和重组节奏下,其已成功维持了相对稳健的财务架构。在资产规模上扬的同时,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较 2019 年降低约 5 个百分点至 68.9%。其中汽车业务板块的资产负债率从 62.4% 降至 52.6%,集团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了近 2 个百分点。

2025 年关键:成本及中国市场

对于 2025 年,大众集团持谨慎态度,预计集团业绩仍将处于持续筑底的状态。其中,销售收入增长至多 5%,营业利润率仍将低位徘徊,介于 5.5% 至 6.5% 之间。今年一季度,大众集团的利润率及现金流仍显著承压。大众集团预计,全新车型组合及中国以外市场销量微增将提供有利因素,但新车型与电池业务爬坡成本将拖累利润。

对于当下大众集团所面临的风险,奥博穆总结为五点,分别是:欧洲本土市场工业框架条件严峻、欧洲需求疲软、中国市场竞争高度动态化、贸易壁垒和法规持续增加以及全球价格战激烈。

在此基础上,大众集团更新了 2025 年的 " 十点行动计划 ",前五项战略要点分别是成本、产品、中国、美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2024 年的前五项战略要点分别是规划周期、产品、区域市场、数字化、软件。

大众集团每年都会对 " 十点行动计划 " 进行调整,与 2023 年相比,2024 年曾将中国、北美合并为区域市场,取消了电池 / 充电 / 电源、资本市场,新增了团队和组织。与 2024 年相比,大众集团再次将中国和北美从区域市场项下拆分开来,凸显出 2025 年这两大市场的重要性。同时,取消了移动出行计划和规划周期,并将团队和组织直接变为更为宽泛和感性的 " 人 "。

最重要的变化是,大众新增了成本目标,并将其放在了第一位。2025 年,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对于今年开启新产品交付、2026 年全新一代本土产品大批量入市的大众集团而言,成本已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正因为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也被大众集团提到空前的高度。在大众安徽基地,大众集团 2024 年的重心即系统性降本,其将整车平台成本最多压缩 40%,将开发周期最多缩短 30%。奥博穆认为,大众集团目前已经跟上了 " 中国速度 "。

以 " 十点行动计划 " 为目标,大众集团将在三方面继续推进转型。首先是战略重组和成本控制,按照德国本土的 "Future Volkswagen(未来大众)" 协议,裁员和减产将继续推进。大众的中期目标是年净成本节省超 40 亿欧元。

其次是技术合作与本地化。在中国,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 CEA 架构的项目将继续推进,同时组建本地化供应链;在北美,Scout 品牌将在高利润皮卡和 SUV 上获得利润。在软件与电池上,CARIAD 软件公司 2024 年虽销售收入增加,但继续亏损达 24 亿欧元,电池公司 PowerCo 也因产能爬坡亏损 36 亿欧元。这些都需要在 2025 年得到改善。

第三是投资调整。大众集团汽车业务的投资额在 2024 年达到峰值,资本支出达到 379 亿欧元,占营业收入的 13%。从 2025 年开始,大众集团的投资将逐渐降低,汽车业务投资额将占营业收入的 12% — 13%,至 2027 年,这一比例将将至约 10%。

按计划,在 2025 年至 2029 年的五年中,大众集团汽车业务的投资规模将控制在 1700 亿欧元以内,预计为 1650 亿欧元,同比上个投资周期将减少 150 亿欧元。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先进燃油车型。大众集团认为,控制投资额的关键在于逐步减少燃油车投资、实现内部最大化协同。

进入 " 交付模式 "

"2025 年仍将充满挑战,但集团已做好准备。" 奥博穆说。他对今明两年的定义是:2024 年对大众集团而言是关键决策之年,已通过战略举措巩固了优势地位;2025 年将是加速之年,大众集团的新实力将全面释放。

按计划,大众集团将在今年发布 30 余款新车型,进入千亿欧元投资的变现期。中国将率先迈入战略成果的交付阶段,一系列重点车型及先进技术产品将推向市场。从 2026 年起,战略转型的成效将全面展现。

大众集团今年在中国市场的新产品计划包括:奥迪与上汽合作的 AUDI 品牌首款量产车型上市、CMP 平台首款原型车发布、大众汽车 ID. 与众(ID. UNYX)品类的新车型亮相、基于 PPE 纯电动平台的奥迪车型上市、首款增程式车型发布(2026 年正式上市)。这些都将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展出,奥博穆在全球财报发布会上特意提到这一点。

为了保住在全球最大市场的份额,大众集团正在中国不断放开合作和投资边界。2025 年伊始,奥迪品牌宣布与华为合作,合作成果将快速显现在今年的新产品上。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大众集团将在中国专注于开发和推出新的本地车型,预计这些车型在设计、技术和成本方面具有 " 绝对竞争力 "。大众集团的 "2030 目标 " 十分明确:在中国市场保持第一国际车企的地位,至 2030 年实现年交付量约 400 万辆,占据约 15% 的份额。

在全球市场,大众集团将展示差异化的地区产品战略。在今年 9 月将举行的 IAA 车展(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大众集团将推出 2 万欧元入门级电动车型;由 Mobileye 提供算法的 ID.Buzz 自动驾驶接驳车进入量产,并将在汉堡启动运营;与美国电动车品牌 Rivian 联合开发的高性能 SDV 架构将在 2027 年融入集团产品,覆盖全细分市场。此外,CARIAD 与博世自动驾驶联盟推进的全车型高阶智驾,也已在欧美日区域市场进行测试。

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大众集团全球市场中 " 拖后腿 " 的存在,但大众集团称 " 已跟上中国速度 "。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贡献上,大众集团预期 2025 年合资利润贡献将下降 40% — 70% 至最低 5 亿欧元,2026 年则处于无法评估状态。不过,大众集团对此已有准备,称已 " 在销量和利润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 "。

2027 年将是大众集团中国合资企业触底反弹的节点,预计利润贡献会在这一年升至 20 亿欧元。大众集团这一预期是建立在其与小鹏汽车开发的本土智能电动车将在 2026 年推出的基础上。换言之,未来两年内,围绕新能源和智能化,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将重建其品牌价值。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大众集团 中国市场 新能源汽车 ceo cf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