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椒Spicy 03-18
快餐巨头沦落成自习室,汉堡王如何自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去汉堡王门店自习 ",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对研究生温蒂(化名)来说,一个好的 " 自习室 " 要满足,有空调、有充电口,人不多,有氛围,也不需要花太多钱这几项标准。图书馆、自习室离家远,要提前占座。肯德基、麦当劳,环境太过吵闹。星巴克人比较多,冷气开得太足。

相比之下,离家近的汉堡王成为她现在的首选。" 随便点点什么,坐一下午都不会受到干扰 "。

白领罗茜(化名)则发现,她家附近的汉堡王已经快要变成一对一家教补习的专用地点了。在门店里,她见过补习英语、数学等各种学科的学生,还见过几个桌子拼在一起,一起上课的。

社交平台上,把汉堡王当作沉浸式自习室的人不在少数。写论文、做课堂作业很合适,想要看网课、准备考研、考公也没问题。甚至很多人还已经习惯了汉堡王门店里放的音乐," 一种不会影响专注度的白噪音 "。

当餐饮品牌,变成了自习室,在戏谑之余,就只剩下了落寞。

01 "9.9 元汉堡 ",也没有救起汉堡王

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作者来到了汉堡王门店,2 个小时之内,门店内的客流量不超过 30 人。店员告诉作者,这家门店的比较隐蔽,平常除了办公楼的打工族之外,很少有其他客人,周六日的客流反而更少。

曾经的汉堡王有着品质的标签,客单价保持在 30 到 50 元之间,但现在却渐渐无人问津,客流寥寥。

作者以东五环附近为定位进行搜索。在地图上,5 公里之内的肯德基有 22 家,麦当劳则有 25 家,而汉堡王只有 6 家。

放眼全国,汉堡王现存门店数只有 1558 家。数量不仅不及肯德基的 11648 家和麦当劳的 8620 家,还远远比不上华莱士的接近 2 万家门店和塔斯汀的超过 9000 家门店。

汉堡王自习场景 图源:小红书

可以说,汉堡王生活在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与塔斯汀的包围下。据极海统计,汉堡王 65% 的门店在 500 米范围内至少有一家肯德基,接近 50% 的门店,附近至少有一家麦当劳。

温蒂除了自习外,很少涉足汉堡王门店。她告诉作者,她家附近各个方向都有肯德基、麦当劳和华莱士的存在," 到店和订外卖都更方便,甚至都不需要绕远路,平常没有吃汉堡王的必要 "。

汉堡王不被选择的深层原因在于,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在社交平台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穷鬼们会选择华莱士、塔斯汀;精致中产会选择现场手作汉堡。肯德基和麦当劳各有 " 死忠粉 ",打得不相上下。唯有汉堡王,一直是不上不下,地位尴尬。

麦当劳的粉丝们喊着 " 麦门永存 ",肯德基的拥趸们也坚持玩着 " 疯狂星期四,V 我 50 元 " 的热梗。拥有 1 亿注册会员的汉堡王,在网络上却甚少看见粉丝发出拥护汉堡王的声音。肯麦之争,被戏称为 " 纯恨 CP",门店离得近,对打是常有的事,更是常常爆发 " 最朴素的商战模式 ",供看客揶揄。反观汉堡王,似乎从未被邀请。

就连 2024 年,价格战打得激烈。肯德基、麦当劳纷纷推出 " 穷鬼套餐 "。汉堡王也顺势跟上,先推出 " 周四国王疯 " 会员长期促销活动,后又宣布," 汉堡进入 9.9 元时代 ",连续四周将四款招牌汉堡价格降到 9.9 元。之后还推出过 " 招牌汉堡,周周 9.9 元 ""8.8 元,疯狂 CP" 等活动。

但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比,汉堡王的 " 穷鬼套餐 " 并未掀起太大水花。

汉堡王资深消费者江旭(化名)告诉作者,她公司所在的办公楼 B1 层就有一家汉堡王,因此常常在店里解决晚饭。但 9.9 元活动之后,她明显感觉到牛肉堡质量缩水,肉饼变小,饼皮变硬,生菜也不太新鲜。" 如果是其他品牌,我不会觉得意外,但汉堡王一直给人印象是中高端的品牌,现在差别太大了 "。

社交平台上,关于汉堡王 9.9 元活动的吐槽比比皆是:有人说,薯条、鸡条吃起来是软的,皇堡更是小得连胃口小的女生都觉得吃不饱;还有人晒出拳头跟汉堡的对比图,直言 " 汉堡比拳头还小,完全被 9.9 元骗了 "。更有人认为汉堡王的 9.9 元套餐也快成为 " 喷射套餐 "," 每次吃完都得吃肠胃药 "。

自从加入价格战后,在消费者心中,汉堡王就再也不是原来的它了,曾经好吃、有品质的汉堡,变成了 mini 堡和 " 糊堡 ",质量再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加盟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价格并未给汉堡王带来明显客流。以前 2 小时,营业额能达到 8000 到 10000 元,但现在只有 4000 元。客单价下降明显,客单量却没什么变化。

02 与加盟商爆发冲突,闹上《1818 黄金眼》

品牌并未如其名,汉堡王,其实从未 " 称王 "。

汉堡王进入中国市场是在 2005 年,那时肯德基、麦当劳已经耕耘了十几年,分别有 1500 家和 2700 家门店。相比之下,汉堡王可谓是姗姗来迟。

在随后的 7 年时间里,汉堡王也一直固守直营,只开了 52 家门店,并未做起规模。

直到 2012 年,TFI 获得了汉堡王中国市场的特许经营权,汉堡王才加快了开店节奏。2 年时间,门店增加至 400 家;又过了 4 年,2018 年底,门店突破千家;2019 年,门店数达到 1300 家。

而此刻,已经是汉堡王最后的高光时刻。

此后几年,汉堡王一直在走下坡路。一方面,汉堡王门店增长陷入停滞。从 2020 年到 2022 年,汉堡王新增门店数均不超过 100 家。2023 年也只新增 176 家,与肯德基的新增 1202 家和麦当劳的新增 925 家门店相比差距明显。甚至未能达成汉堡王定下的 " 每年在中国市场新增 200 家门店 " 的计划。

另一方面,汉堡王的销售额断崖下跌。据汉堡王数据,从 2019 年到 2023 年,汉堡王中国年销售额连续 5 年负增长。2024 年汉堡王中国年销售额约 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50 亿元),较 2019 年峰值相比减少了约 60%。

据 RBI 集团公布的 2024 年年度报告,汉堡王中国的单店收入也是垫底。单店平均年销售额为 40 万美元,不足法国市场的九分之一,没超过韩国市场的 120 万美元。

早在 RBI2023 年全年财报分析会,CEO Josh Kobza 曾坦言,汉堡王在中国的表现确实没达到预期。与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增长前景比起来,汉堡王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慢。

甚至在 2024 年,汉堡王还爆发了与加盟商之间的矛盾,开始频频关店。多位加盟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透露,关店是因为赔不起了。疫情后的价格战,导致门店的客单价和销售额大幅下降,处于亏损状态。

一位加盟商还透露,2023 年销售额较疫情前下降了 60%,2024 年又下滑了 10%,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位三线城市加盟商曾表示,2023 年花了 300 多万加盟了一家门店,结果各项成本下来,一点利润都没有,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就关店了。

2024 年 9 月,一位浙江嘉兴加盟商还找到《1818 黄金眼》,控诉汉堡王总部的种种问题,包括大门长期得不到维修、送来的生菜出现活虫等等。

今年年初,与汉堡王合作约 10 年的福建君成餐饮结束了与该品牌的合作,并将旗下门店陆续关闭。

福建君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汉堡王品牌受塔斯汀、华莱士等冲击非常严重," 我们每家店附近都至少有一家塔斯汀,甚至是多家,塔斯汀对我们外卖业务影响很大。过去几年我们生存得确实比较辛苦。"

与汉堡王相比,塔斯汀、华莱士等平价汉堡品牌的扩张迅猛。

塔斯汀 2020 年提出 " 中国汉堡 " 概念,2022 年获得 1.5 亿融资后,新开了 2000 家门店,门店总数达 4500 家。到了 2024 年门店数已超过 8000 家。

华莱士则一直是下沉市场的典范,靠着特价 123 低配版洋快餐——可乐卖 1 元、鸡腿 2 元、汉堡 3 元,赢得无数消费者。早在 2022 年 10 月份,华莱士就拥有了 20000 家门店。

而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同样保持着高速的扩店速度,几乎每年都会新增千家门店。到了 2024 年,肯德基已超过 11600 家门店,麦当劳已有超过 6800 家门店。

新的对手,也已经来势汹汹。从 2019 年开始,高端汉堡品牌 Shake Shack 席卷社交平台。上海首店开业时,创下 7 小时排队记录,日销售额超过 30 万元。紧接着汉堡届爱马仕 The Habit Burger Grill 也在 2020 年进入中国市场。

35 元的汉堡王,远不如 85 元的 Shake Shack ,更讨精致中产们的欢心。

慢了很多步的汉堡王,夹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上,地位越发难堪。

03 换帅之后:未来放弃中高端,走低价下沉之路?

陷入困境的汉堡王,在近几个月内做出了多个动作。

去年 10 月,汉堡王母公司 RBI 集团以 1.58 亿美元提前终止与土耳其特许经营商 TFL 集团的合作,提前 8 年收回了经营权,且转头将股份转给了 RBI 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也就是说,汉堡王中国将完全由母公司控制。

今年 3 月,汉堡王还更换了法定代表人,由吕爱军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并担任经理。据媒体报道,RBI 集团亚太区总经理 Rafa Odorizzi 也来救场,目前暂代汉堡王中国首席执行官一职位。

紧接着,RBI 还对汉堡王进行增资,投资额从 4.1 亿美元增至 4.6 亿美元。同时对外表示,正在寻找了解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

及时分手,再提供资金支持,看起来汉堡王中国是准备大干一场、挽救颓势,但外界对汉堡王中国诸多动作的评价并不乐观。

多位分析师表示,吕爱军是汉堡王出身,但一直负责上海区域工作,缺乏全国运营经验。 Rafa Odorizzi 可以更好地调配资源,但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 更何况在过去几年,汉堡王中国已经换过 4 任 CEO,战略多次摇摆,也未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

汉堡王 8.8 元套餐 图源:小红书

如今,汉堡王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是与加盟商之间的矛盾。如果想要调和关系,汉堡王中国就要在短期内让利给加盟商,为价格战持续供血。

但它还有更根本、更长阶段的改革问题。汉堡王首席营销官汤俊章去年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就曾表示,汉堡王在大众连锁品牌里面的价格定位一直偏向中高端。面对中国市场,汉堡王需要重新去思考其定价和促销策略,从品牌定位,到产品体系,再到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重构。

也就是说,汉堡王需要放低身段,像肯德基与麦当劳一样,用 " 定价 + 促销 " 打破消费者曾经的高价认知。在营销上,更要 " 搞搞花活 ",曾经汉堡王打过 " 健康牌 ",吸引过有减脂健身需求的人群,但影响不够大,并未形成标签。这一点仍需汉堡王加把劲儿。

这意味着汉堡王的改革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与耕耘。截至目前,换帅后的汉堡王,针对产品、运营等方面,还未做出动作。

然而,汉堡王当下似乎并不站在改革的时机上。它的市场份额已经一再被挤压,据窄门餐眼数据,汉堡王门店大多集中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占比 55.45%。但在这些区域,汉堡王的市场份额已经被肯德基、麦当劳挤占得边缘化。而在汉堡王本就不占优势的下沉市场,也早已完全被华莱士、塔斯汀和德克士握在手里。

消费行业投资分析师许嘉璐(化名)认为,汉堡王早已错过了改革与创新的黄金时代,如今,已经面临多种危机。看汉堡王能否有机会重获市场份额,要靠未来 12-18 个月的资源配置和执行效率。" 这将是非常难打的一场仗 "。

汉堡王需要的是一场彻彻底底地变革,但残酷的市场永远不会等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剁椒 Spicy",作者:陈辰,36 氪经授权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汉堡王 麦当劳 肯德基 华莱士 塔斯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