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03-18
锅圈定义“中式手打牛排”,一门“刚需”生意正在崛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纪德

编辑 / 子夜

中国人越来越爱吃牛肉了。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2024-2025 年全球牛肉市场预测》透露了一个清晰的趋势:2025 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将达到 1158.7 万吨,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牛肉消费国。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要吃掉近 8 公斤牛肉。

这一数字背后,不仅是居民收入提升和健康理念普及的结果,更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重驱动。

国产肉牛规模化养殖扩大,叠加南美进口牛肉价格跌至六年新低,曾经高不可攀的牛肉价格逐渐 " 亲民 "," 牛肉自由 " 不再是口号。

但供给充裕只是故事的开始,更多爆发点产生在消费场景的重构。

这种转变近两年尤为明显—— 2024 年夏天,一种名为 " 地摊牛排锅 " 的新物种席卷全国。不足 10 平方米的档口,人均 40 元就能实现 "3 斤牛排 +30 种配菜 " 自由,单店日销百斤的盛况屡见不鲜。

而在家庭场景中,牛排消费也同样发生变化。

以火锅食材起家的锅圈,正将中国中式手打牛排推向台前。为了吸引消费者,其打出了手工捶打、零门槛烹饪、99 元套餐等产品卖点。曾经贴着 " 西餐仪式感 " 标签的牛排,已经转而成为高频刚需的大众消费品。

但中式牛排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正如塔斯汀用 " 现烤堡胚 + 麻婆豆腐馅 " 重新定义汉堡,虎头局将传统点心与西式糕点结合,这场饮食革命的核心,是对 " 本土化 " 的深刻理解——不是简单复制西餐形式,而是用中国市场的逻辑重构产品、供应链与消费场景。

锅圈为何押注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锅圈押注牛排赛道的逻辑,藏在两个关键词里——居家餐饮和下沉市场。

在餐饮消费日益理性化的当下,消费者对 " 值不值 " 这件事格外敏感。牛排消费从高端西餐厅走向家庭餐桌,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根据零点调研的数据,居家就餐已占据牛排总销量的约 90%,而餐馆就餐仅占约 10%。

这一变化背后,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愿意为 " 高级餐厅 " 的溢价买单,而是更倾向于在家享受性价比高、品质也不差的用餐体验。

这种居家化的牛排消费趋势,为锅圈布局 " 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 提供了重要契机。

过去几年,锅圈靠着 " 社区央厨 " 的定位,全国超 1 万家门店的本地化优势,将 "3 公里生活圈 " 转化为触达用户的黄金半径。借此,锅圈把牛排送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想吃的时候不用等快递,下楼就能买到,价格还比西餐厅便宜得多。

锅圈产品负责人任书营向连线 Insight 表示,锅圈决定发力牛排市场,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一品类符合一日三餐在家吃饭的场景需求,是促进锅圈社区中央厨房战略进一步落地的战略性单品。

从市场数据来看,牛排的消费频次高于火锅和烧烤,这意味着它有可能协助锅圈突破原有品类的天花板,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到店频率和消费粘性。

与此同时,健康化食品也在近几年逐渐受到消费者关注。随着高蛋白、低脂饮食理念的普及,牛排从 " 偶尔尝鲜 " 逐渐转变为健身人群的日常餐单、有娃家庭的营养餐标配,以及单身群体的餐桌常客。

牛排受到健身人群、有娃家庭等更多群体的欢迎

这种需求侧的变化,为锅圈的新品类提供了更大的增长空间。就像过去一年,健康化需求的持续升温,推动了轻食、低 GI 食品、运动健身等多个行业的结构性增长一样。

除了消费趋势变化,下沉市场的低渗透率也是锅圈布局的重要支点。

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口规模超 10 亿,但牛排消费在这些市场的普及程度并不高。《2024 中国下沉市场餐饮消费白皮书》数据显示,牛排品类在下沉市场的整体渗透率不足 5%,但 2024 年新增用户中下沉市场占比超 65%,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下沉市场的物流相对不够便捷,且线上购买生鲜冷冻产品容易出现化冻问题,消费者对配送方式更加关注。

根据此前的公开数据显示,锅圈有超过七成的门店位于地级市及以下市场,有超过四成位于县城和乡镇。

为了提高产品送抵社区门店的效率,锅圈在全国建立了超过二十个大型的数字化中央仓储,在其兄弟企业华鼎冷链的物流服务支持下,可以实现下沉市场社区门店的送货次日达。这样的冷链物流体系,足以确保牛排从工厂到餐桌的新鲜度和品质。

锅圈的县城社区门店

锅圈把门店和冷链仓储扎进了县城,更容易让低线城市家庭将牛排当作日常消费品,满足他们对便捷购物和品质保障的需求,从而激活增量市场。锅圈对 " 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 的押注,既基于对中国家庭餐桌需求的预判,也围绕自身的核心优势和市场缺口展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品类的落地并不容易。锅圈的 " 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 与传统牛排有一定差异,如何让它真正被市场接受是锅圈各个部门需要解答的核心问题。

如何让国人为 " 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 买单?

要让中国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产品买单,关键在于摸准他们的真实需求。

当消费者在家煎牛排时,他们既要 " 方便烹饪 " 又得 " 吃得明白 " ——煎几分钟能熟,是否原切,什么部位,都成了关键问题。

在社交平台上," 如何在家煎牛排 " 的攻略播放量动辄破百万,但传统牛排烹饪失准率较高,厚薄不均、火候难控,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中国消费者吃牛排比火锅烧烤更高频,却始终担心牛排 " 煎不熟不卫生或煎太老不好嚼 "。

锅圈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直接:把牛排变成 " 解冻后 5 分钟就能上桌的家常菜 "。

经过一系列实验后,锅圈将儿童牛排厚度定在约 1.3 厘米、成人牛排约 1.8 厘米。这其中,儿童牛排系列的三款产品采用了最新的手打加工工艺,让整块牛排的肉质松软易熟,解冻后高温快煎 5 分钟就能让牛排全熟,同时牛排在不失肉感的情况下更易嚼,适合小朋友食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边哄娃边煎牛排也很难翻车。

锅圈 " 中式手打牛排 " 系列儿童牛排产品

不过," 手工捶打 " 工艺既是卖点也是挑战。任书营透露,在食品工厂里,每块牛排单面捶打 5-8 次才能让肉质松而不散,既疏松肉质纤维提升嫩度,又增大表面积方便入味。和冷冰冰的机器捶打不同,这种带有人工温度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肉质的自然纹理,又能根据每块牛排的情况调整力度。

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结合,让锅圈的牛排既能 5 分钟快熟,又能保持手工制品的口感层次,成功在工业化生产和品质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但与此同时,手打工艺意味着更高的工艺投入,也给工厂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把这门生意做透,锅圈还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偏好,衍生出了特征鲜明的细分牛排场景。

针对儿童研发嫩肩、菲力等易咀嚼的全熟牛排;为减脂人群提供板腱等低脂高蛋白选项;而西冷牛排则以肉质较粗、有嚼劲的特征,吸引年轻群体。

锅圈将儿童赛道当作信任突破口。其推出的 " 中式手打牛排 " 系列儿童产品,获得了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地位声明,符合团体标准《儿童肉类制品通用要求》。这意味着,它被要求与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相比,至少应满足蛋白质指标增加 10% 以上、脂肪含量减少 20% 以上、钠含量减少 5% 以上三个指标中的一个。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地位声明

这些严苛指标可以成为家庭消费的品质背书:儿童牛排以更高安全规格建立品质信任,能带动成人牛排组合销售,就像母婴店卖奶粉顺带推销全家营养品。这种信任传导机制,让锅圈的儿童牛排在当前的新品销售中占到总量四成以上。

与此同时,为了让新品类真正落地,锅圈把卖毛肚的套路复刻到了牛排上。除了通过全国门店售卖产品,锅圈也布局了抖音等主流线上渠道。

去年,锅圈通过抖音等线上渠道销售 " 毛肚自由套餐 ",靠一站式配齐底料和配菜以及极高的性价比火爆市场,单品实现了 4 个月 500 万份的销量。如今牛排套餐如法炮制:抖音直播间里,主播边煎牛排边吆喝 " 囤货装更划算 ",搭配不同组合,让消费者囤起货来,能够在家想吃就吃。

从趋势到落地,从创新工艺到细分策略,这一切或许正是锅圈敢押注 " 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 的底气。

锅圈的爆品逻辑:

如何持续打造现象级单品?

在消费分级与理性消费趋势并存的当下,锅圈凭借 " 中国中式手打牛排 "" 毛肚自由套餐 "" 酸菜鱼套餐 " 等爆品屡次出圈,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是一套可复用的爆品方法论:供应链支撑 " 质价比 ",社区渗透构建信任网络,流量运营实现精准引爆。

锅圈毛肚自由套餐成为破圈爆品

锅圈的 " 质价比 " 源于供应链从规模化到敏捷化的进阶。

通过 " 单品单厂 " 策略,锅圈自建、投资、孵化 " 生态企业 ",如牛肉品牌和一牧鲜、酸汤品牌苗苗食品、虾滑品牌逮虾记等,把核心品类的产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半数以上的 SKU 都由 300 余人的总部研发团队与工厂 " 共研共创 " 而来,如 " 中式手打牛排 " 这款新产品就是这样诞生的。这种深度整合保障工艺稳定性,又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效率优化降低边际成本。

锅圈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具有规模效应,锅圈当前牛排原料采购价格比行业平均水平低约 2%。

供应链的强把控能力,也为品类拓展铺路。从火锅、烧烤延伸至速烹菜、西餐,从正餐、晚餐场景延伸到了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锅圈各品类用户重合度高达 80%,买过火锅食材的用户中,17% 会尝试牛排,而牛排用户中 84% 曾购买火锅产品。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导流的生态效应。

这种生态效应,让锅圈在推出新品时自带流量基础。但竞争对手想要复制这种模式并不容易,光是搭建同等规模的供应链网络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当产品从工厂流向市场时,锅圈的万店网络成了关键触角。社区门店离用户的物理距离近,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壁垒在于 " 人情味 " 运营。锅圈的加盟商多是本地创业者,深谙社区需求。他们通过试吃活动、社群运营(如免费照看孩子、免费租赁器具、烹饪课)来构建邻里信任,用户更愿意尝新和复购。

锅圈 " 小围裙 " 社区活动

线上线下流量的精准触达,则让爆品势能最大化。

线上,抖音成了锅圈的主战场,主打 " 套餐化解决方案 "   切中家庭场景。线下,锅圈则借助私域运营,如积分兑换、会员日专属价,把用户沉淀为长期资产。这种 " 流量滚雪球 " 效应,让锅圈爆品的生命周期远超行业平均。

锅圈的爆品逻辑不仅仅是单品成功,更是对 " 社区央厨 " 战略的深化。通过 " 供应链 - 社区 - 流量 " 的闭环,重新定义了家庭餐饮。而在三者的协同下,锅圈既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又能将单品势能转化为品牌长期增长动能。

在锅圈的蓝图里,每一个爆品的成功,都在为锅圈撬动下一个万亿市场积蓄势能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牛排 牛肉 美国 西餐 中国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