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3-18
智驾芯片博弈背后:主机厂周期备货应对风险 自研芯片或成救场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一寸见方的芯片正在搅动汽车的智驾命脉。

前两年,高通 8155 凭借着计算能力和 AI 处理能力成为智能座舱领域的 " 金字招牌 ",而今在智能驾驶领域,英伟达 Drive 系列芯片也靠着 GPU 算力和深度学习平台,成为了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 " 香饽饽 "。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比亚迪仰望 U8、小鹏 G9、理想 L9、智己 L7、蔚来 ES6、小米 SU7、零跑 C16 等主流车型都搭载了英伟达芯片。

但随着美国政府进一步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英伟达芯片面临对华断供的可能性。这给国内主机厂的智驾发展有了些许的不确定性。

今年是国内智驾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拉动智驾在 10 万 ~20 万元市场进入普及周期,各家车企都在加大智驾层面的比拼。而一旦相关芯片被限制出口甚至断供,国内智驾产业将何去何从?

海外芯片可处理复杂智驾算法

" 高阶智驾 " 是今年车圈热门词汇。

简单来看,目前的高阶智驾方案大体可分为三段。一般而言,不少高端豪华车型选择配置多颗激光雷达与英伟达双 Orin-X 芯片,这一解决方案算力强,但成本也高。其次,车企会采用搭载单颗激光雷达和单枚英伟达 Orin-X 芯片,更注重性价比,支持无图城市领航等功能。在更为平价方案中,车企普遍会舍弃成本较高的激光雷达,选择纯视觉路线,配置来自地平线或英伟达 Orin N 芯片,实现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的领航,以及代客泊车等高阶智驾功能。

上述无论哪种方案,英伟达等海外企业生产的芯片似乎都是难以绕开的选择。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最新数据,2024 年上半年,英伟达的 Drive Orin-X 以近 73 万颗的装机量占据了 35.9% 的市场份额。

" 英伟达芯片凭借 GPU 架构,擅长并行计算。强大的计算性能是英伟达芯片被企业青睐的重要原因。从算力的角度来看,高算力芯片能够高效处理智能驾驶所需的海量数据,支持更复杂的智能驾驶算法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如 L4、L5 级别)。" 一位芯片行业的从业者告诉记者。

据了解,英伟达的 Orin 芯片单颗算力可达 254 TOPS(万亿次运算 / 秒),而最新发布的 Thor 芯片算力更是高达 2000 TOPS。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 重要的是英伟达还可提供仿真工具(如 DRIVE Sim),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测试智能驾驶系统,减少实际路测的成本和风险。这样可以帮助主机厂缩短开发周期,还能提升测试的效率与安全性。" 上述芯片行业的从业者表示。

事实上,除了英伟达之外,高通、Mobileye 同样也是车企们的选择,前者在通信领域有深厚积累,其智驾芯片通常集成 5G 模块,支持高速、低延迟的车联网通信;后者则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其 EyeQ 系列芯片在图像识别和处理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合基于视觉的 ADAS 和自动驾驶系统。

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保障体系应对风险

基于海外芯片在性能方面的优异表现,国内主机厂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然而,在美国对华出口限制 " 清单 " 中,AI 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多种半导体产品都被列入其中。

去年 12 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以及中国互联网协会分别发布声明,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称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吁中国相关行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因为一旦出现芯片断供,车企在智能驾驶芯片的搭载上就会面临技术适配、成本控制、供应链稳定等多重挑战。

" 许多车企的智能驾驶系统基于英伟达芯片进行开发和优化,断供将导致研发工具链、算法和软件的适配工作被迫中断,直接影响新车型的研发进度。而且高算力是英伟达的核心优势之一,如果车企被迫转向算力较低的替代方案,可能导致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下降,例如感知精度降低、决策速度变慢等。" 上述芯片行业的从业者表示。

如何避免芯片断供风险,这是不少车企的课题。

" 目前智己汽车的智驾系统采用的是英伟达 Xavier、Orin 芯片开发控制器。我们会通过预采购、周期备货等采购方案,来应对不确定性,确保智己汽车的正常生产交付。" 智己汽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如上述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所言,中国车企可能会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采取多供应商策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例如,同时采用高通、Mobileye 芯片,并会加大对国产芯片(如地平线、黑芝麻、华为昇腾等)的采购和支持力度,推动国产芯片的技术进步和生态完善。

上述智己汽车相关人士就透露:" 我们一直与国内外头部芯片企业保持深度技术协同。例如,针对下一代智能驾驶系统,我们在启动 Thor 芯片平台的技术预研的同时,也同步开展多源合作伙伴的适配方案,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

国产芯片可有效降低成本

目前,部分主机厂已经开始逐步在个别车型上引入国产芯片。例如,比亚迪在其智能驾驶系统中采用了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蔚来则在其最新车型中搭载了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国产芯片也在逐渐受到主机厂的认可,以地平线为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 2024 年智驾计算方案市场榜单显示,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领域,地平线市占率达 33.97%;而在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细分市场,其份额进一步攀升至 43.58%。

实际上,国产芯片的算力并不低。

如,黑芝麻发布的华山 A2000Pro 尽管未直接标明算力数据,但从 "4 倍行业旗舰芯片 " 的性能注解,可以预估至少有几百 TOPS,如果行业旗舰芯片指的是 Orin-X,那么该芯片算力将达到 1000TOPS。

地平线则在去年推出征程 6 系列,覆盖低中高阶智驾,其中旗舰款产品征程 6P 的 AI 算力被拉到 560TOPS,是 Orin-X 的两倍。发布于 2020 年的华为昇腾 610 算力为 200TOPS。

成本低则是国产芯片的另一大优势。

比如,通过自研域控制器、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定制芯片,长安汽车将智驾系统硬件成本降至 3200 元,比 2024 年下降 58%。

" 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其芯片利润毛利率高达 90%,这意味着车企在采购时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如果车企能够自主研发芯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研芯片仍是长远选择

事实上,主机厂直接切入芯片赛道已经不是新鲜事。

有的车企选择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智能驾驶芯片。如,上述智己汽车相关人士透露:" 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国际头部芯片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与国产芯片的研发合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有的主机厂则选择亲自下场造芯片,如,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在 " 小鹏 AI 科技日 " 上展示了公司自研的 " 图灵 AI 芯片 "。这款芯片拥有 40 核处理器,专为 AI 大模型定制,具备在 AI 汽车、AI 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蔚来汽车也公布了其自研的智驾芯片 " 神玑 NX9031"。理想汽车同样也在推进自研芯片项目。

对车企而言,自研芯片可以帮助其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通过自研芯片,车企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性能,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就像特斯拉一样,车企通过自研芯片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去年在蔚来创新科技日上介绍,蔚来汽车首颗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 NX9031 单芯片的性能可匹敌 4 颗行业旗舰芯片。若替代 4 颗 Orin X 芯片,即便每辆车使用 2 片,也能显著节省成本,且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优势将更加显著。

不过,对大多数车企来说,自研芯片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还需要解决人才、资金、供应链等多方面的问题。" 芯片研发、晶元供应等对资金和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也在积极探索。" 上述智己汽车相关人士也透露,智己汽车一直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作为战略重点,目前已与全球顶尖合作伙伴共建智能驾驶生态。

但发展芯片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刚刚结束的 " 两会 " 上,不少 " 两会 " 代表的建议都涉及到了芯片领域。比如,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就表示在汽车产业链方面,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表示,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对做国产算力芯片的企业和使用国产芯片训练大模型的企业给予资金专项支持,在国家公共算力上给予资源倾斜,加速基于国产算力的大模型算法创新;鼓励央国企优先采购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研发的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等。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芯片 智能驾驶 激光雷达 gpu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