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TSknight
作为今年最早发布的超大杯手机,小米 15 Ultra 从前段时间就开始预热,作为影像旗舰,小米 15 Ultra 在影像上的第一主打卖点,就是被称为 " 夜神 " 的潜望长焦系统。
如果是相机圈的朋友,估计对 " 夜神 " 的称号并不陌生,虽然现在已经被用来泛指具备大光圈、出色暗光环境影像素质等特点的镜头。不过若是要追根溯源,那么徕卡在 1966 年推出的第一代 Noctilux-M 50mm f/1.2 镜头,是 " 夜神 "(拉丁文里 Noct 意为‘夜晚的’,Lux 则是‘光’,组合起来就是夜之光的意思,国内译为夜神)真正的开山之作,也是民用领域首次应用非球面镜片技术的镜头。
图源:ebay
能被冠以夜神之名的镜头基本是个品牌集大成之作,比如尼康的 Z 58mm f/0.95 S Noct、徕卡的 Noctilux-M 50mm f/0.95 等,或许正是因为其背后所代表的特殊含义,所以小米 15 Ultra 此次的表现也让人格外期待。关于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表现,雷科技已进行了专业的深度评测,大家可全网搜索查看,今天小雷想聊聊," 夜神 " 会不会成为安卓影像的新方向?
因为在手机圈子里,小米 15 Ultra 其实并非第一个打出 " 夜神 " 称号的手机,将时间调到 2022 年,vivo 的 X90 Pro 和 X90 Pro+ 就已经打出了 " 手机界的夜神 " 的口号,作为当年很火的旗舰机之一,X90 Pro 的夜景表现确实惊艳。
更有意思的是,米 OV 三家的超大杯手机都将夜景作为这一代的主打卖点,在小米 15 Ultra 摆出架势后,OPPO 的 Find X8 Ultra 也很快向 " 夜神 " 的称号发起挑战,vivo 虽然暂时还没动静,但是也让人好奇他能否守住 " 夜神 " 的称号呢?
以前我们在谈论手机的夜景,或者说暗光环境下的拍摄性能时,其实很多时候谈论的都是主摄,因为暗光性能直接与传感器面积挂钩,而主摄的传感器面积是所有摄像头中最大的,可以确保有足够的感光面积去捕捉更多的信息。
如果大家用过旗舰手机,那么肯定也会发现在夜景拍摄中,超广角和长焦摄像头的表现远不如主摄,即使用夜景算法强行得到相似的亮度,在细节、光晕控制等方面都仍然有较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主摄在夜景拍摄中还是有着不少局限性的,比如当你想在高处捕捉远方的建筑时,主摄的变焦效果是无法满足需求的。以下面两张图为例,虽然是在一个位置拍摄的,但是一张是 75mm 焦段,一张则是 300mm 焦段,可以看到远处的广州三大地标被更好地凸显,而在夜晚亮灯后,区别则会更加明显。
注:75mm
注:300mm
图源:雷科技 注:300mm
而且当变焦倍数达到一定数字后,手机也会自动转去使用长焦,不是说你想不用就不用的,所以高倍数放大小爱的夜景拍摄一直都是旗舰手机的 " 痛点 "。那么就没有厂商尝试去解决吗?倒也不是没有,但是受限于传感器面积、进光量等问题,只能更多的将优化重点放在算法上。
所以从 2023 年开始,米 OV 三家的夜景算法基本有了显著的提升,一方面是骁龙处理器引入了光线重构等新的相机算法特性,另一方面则是 AI 的突破,使得夜景算法有了显著的提升,不再只是单纯的将场景对比度提高,而是在提升亮度的同时尽可能还原
但是算法终究代替不了现实物理,现在的芯片性能也无法做到对光线的完全重构,所以仍然是留下了不少遗憾。不过这个遗憾可能很快就会被弥补,我想大家也猜到了,今年三家品牌的超大杯都将用上全新的长焦镜头,其中小米的夜神长焦参数为:2 亿像素、f/2.6、1/1.4",等效 100mm 焦段。
图源:小米
这个参数大家估计也挺眼熟的,去年的 X100 Ultra 和今年的 X200 Pro 都采用了这颗长焦镜头,来自三星的 HP9,也是目前参数最强的长焦镜头之一。看到这里,大家不难猜出小米的依仗,其实是其他家早已用上的硬件,那么小米 15 Ultra 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不同点?
答案是有的,就像同样的原料,在不同厨师的手里会得到不同味道的 " 菜肴 ",同一颗传感器在不同品牌的手里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调教 "。此次,小米就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光学设计优化,让潜望长焦的进光量得到显著提升。
换言之,小米再次将战场从算法拉回到了光学设计,并且将徕卡多年以来的 " 夜神 " 技术基础带到了手机上。
或许你已经发现," 进光量 " 在上一段被屡次提到,而且似乎被各家都当作核心来宣传,这玩意到底是个啥?真的这么重要吗?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进入传感器的光线总量,进光量与传感器面积并不直接挂钩,而是与光学设计挂钩。
进光量会直观影响照片的亮度和细节表现,特别是暗光环境下,本就微弱的光线更容易因为反射而损失,此时若是在进光量上能有所改善,那么暗光环境下的影像性能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从影像角度来说,高进光量所带来的变化会比大家预想的更大,因为高进光量意味着相机的夜景算法可以更少地介入,并且可以在更低的 ISO、快门速度下拍摄出清晰明亮的暗光照片。
以 vivo 的 X90 Pro 为例,就是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如增加超低色散玻璃镜片和升级的镀膜技术,让进光量较公版传感器提升了 24%。彼时的 vivo 就是凭借进光量的优势,在夜景算法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与同代旗舰在夜景拍摄效果上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可见 " 进光量 " 的重要性。
图源:B 站
为了进一步解读这个参数,我们借用小米公布的长焦结构图来聊聊,可以看到潜望长焦是通过前透镜组 + 反射镜来改变光路,让光线可以被折射到传感器中。而且为了提供大变焦选择,后续光路会设计多层透镜来进行,所以光线在被传感器接收前,实际上要经过多层的 " 过滤 ",才能最终抵达终点。
图源:小米
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世界上不存在 100% 透光的材料(至少目前不存在),即使是高透光率玻璃 + 抗反射涂层也依然存在一定的反射。何况受相机模组的空间限制,长焦摄像头往往难以多层高性能的光学玻璃(存在厚度、重量和稳定性等问题),而是多使用聚碳酸酯和复合镜片(树脂 + 玻璃)等特殊镜片,这也让潜望长焦的反射率一直难以下降。
简单来说,如果折射前的光线总量是 100,那么最终到达传感器时可能只剩下八九十(并非实际数据,仅做举例),意味着即使什么都不做,传感器感受到的光与实际的光都会有不小区别。
问题是进光量的优化非常困难,因为涉及光学镜片、光学镀膜以及光路设计等整个光学系统的优化,直接考验影像团队在光学领域的积累。为此,小米 15 Ultra 带来了徕卡超纯光学系统,采用了全新的镜片材料、光路设计和镀膜工艺,从根本上改善光学参数。
据小米介绍,新一代超纯滤光片可以减少 5% 的近红外光和 42% 的花瓣红光,而新的高透镜片组则实现了 26% 的画面雾度降低和 20% 的画面紫边降低,再配合新一代镀膜所提供的单镜片最低反射率 0.1% 和 25% 的画面雾度降低,最终实现了进光量的大幅度提升。
图源:雷科技
换句话说,你可以拍出更低噪点、更 " 真实 " 的照片,而这才是 " 高进光量 " 所带来的优势,也是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与过去的 " 算法夜景 " 不同的夜景照片。对此大家应该也早已司空见惯了,相机拍出来的暗光环境比肉眼还清晰明亮,但是却少了那种肉眼所见的对比度和氛围感,有时候拍完就只剩下扫兴。
当然,除了在光学设计上进行优化,小米对算法的进一步优化也在继续,此次小米就官宣了第二代人像大模型算法,针对夜景人像拍摄中的问题进行深度优化,从硬件卷到算法,小米 15 Ultra 已经率先打完了所有手牌。
有趣的是,vivo 发布的新海报已经直接说明了下一代超大杯的配置,HP9 就位列其中,作为最早使用 HP9 的厂商,vivo 的 HP9 第二代方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而 OPPO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直言将迎来新的镜头和更大的进光量,考虑到 HP9 在参数方面的领先,OPPO 或许也会是 HP9
三个品牌同一款传感器的同台竞技,到了真正考验光学设计和夜景算法的时候了。
3 月 20 日,AWE2025 开幕。
雷科技与百度联合上线《大咖会客厅》,由雷科技创始人、总编辑罗超对话家电企业高管,视频节目将在百度 App、雷科技视频号(覆盖 200 万 + 粉丝)、雷科技全平台(1000 万 + 粉丝)滚动播出。
对话嘉宾:
11:20-12:00:万和董事长 卢宇聪
14:00-14:40:追觅扫地机事业部总裁 孟佳
15:00-15:40:雷鸟智屏业务中心总经理 李翔
16:00-16:40: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国内营销市场部部长 李蝉君
16:50-17:30:TCL 实业中国区市场与用户运营中心总经理 吴波
对话主题将涵盖 AI 电视、AI 空调、AI 冰箱、AI 厨电、AI 显示、智能清洁、全屋智能、绿色家电、适老化、家电 AI 营销等领域,敬请关注。
点击下方视频号卡片,即刻预约 3 月 20 日 11:20 直播,一起聊干货,不见不散。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